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嘹亮军号传递红色精神

2021-11-28 23:39

走近茅山,时时可闻鞭炮声。鞭炮声后,必有一串嘹亮的军号声响彻云霄。“嘀嘀哒哒”的军号声仿佛唤醒了这块红色土地光荣的回忆,带人们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年代。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坐落在句容茅山脚下的茅山镇。发挥茅山红色资源优势,加强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播,提升红色场馆、遗址、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观众上百万人次,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和数十项省市级荣誉。2020年9月,纪念馆入选了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资政育人成效显著。

观今

红色文化30多年引流3000万人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文化自信的关键支撑。讲好红色故事则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碑前放鞭炮,碑下响军号’是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的一大奇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说:“燃响鞭炮,只为听听那催人奋进的军号声,这已成为游客缅怀革命先烈的一种特殊方式。”

八年抗战,新四军在茅山地区对敌作战5000余次,有7000多位将士壮烈殉国。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茅山新四军纪念馆1985年9月建成,1995年9月1日“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在茅山镇东南的望母山落成。1997年,纪念馆新馆开放,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2000多件,陈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手段,真实反映以茅山为中心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生动再现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光辉形象,再现当年新四军与苏南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接待观众147万人次。”孙志军介绍,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认真梳理红色资源清单,注重还原史实,推进展陈改版,形成以“综合基本陈列馆、将帅馆、英烈馆、廉政馆、临时专题陈列馆以及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展示矩阵。  

为了增强教育体验感,纪念馆复原了“新四军江南首战——韦岗伏击战”“巫恒通在狱中”等5个场景,录制了“南京保卫战”“新四军浴火重生”等10个视音频。展厅内设置了3个虚拟实景体验项目。观众通过手机软件就可以重温韦岗伏击战的战斗场景,观看到火烧竹篱笆的雄壮场面。

丰富的文物史料,让观众充分解了历史,增长见识,提升爱国情操。30多年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建馆累计接待国内外宾客3000多万人次,年均接待观众约100多万人次,已与320余家单位共建。

打造红色品牌

串连红色资源

利用省、市党员干部现场教学基地和实境课堂优势,纪念馆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各类红色主题教育,精心打造品牌活动。

面向党员干部,开展“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次国歌,重走一次铁军路,看一场展览,听一场讲座,吃一顿忆苦思甜饭”的“六个一”现场教学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切回味入党初心。  

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夏令营系列活动,既有参观纪念馆、瞻仰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领略“丰碑奇号”等常规活动,还有欣赏红色文艺表演、寻访革命遗址、寻访革命前辈等特色活动,激励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  

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红色+”文章。近年来,纪念馆突破现场展览的呈现模式,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顶级流量自媒体客户端,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及其传播渠道,推出红色文化故事、红色文物展示等系列专题,吸引网友主动领略红色文化,足不出户走进展馆、走进历史。

红色遗址是重要的原生性革命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历史的重要见证。2014年,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启动红色遗址保护工作。2016年,纪念馆分别对新四军医疗所、新四军修械所遗址实施了原址保护工程,重新修筑了新四军水坝护坡,清理了坝体内的淤泥,让新四军水坝重新发挥了蓄水、引流、灌溉等为民服务的功能。

丰富红色文化产品内涵,将新四军井、新四军医疗所、修械所、新四军坝串联成现场教学的经典线路带动了“乡村振兴经济”新引擎。如今,当游客观众从原址保护区看到低矮的土基墙、破碎的灰砖瓦时,历史的记忆瞬间唤醒,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学史

苏南抗日根据地:

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南北长约26公里的茅山山脉横亘在苏南大地上。

1938年夏,陈毅、粟裕等率领新四军,东进江南敌后抗日,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建立的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

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苏南抗日根据地经历了抗日战争中的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

1938年2月15日,毛泽东电示项英、陈毅:“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5月,粟裕、陈毅、张鼎丞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第一支队、第二支队先后进入茅山地区,迅速站稳脚跟,并向周边开拓,到1938年底基本建成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控制了东至常州、西至江句、南至长滆、北至扬中、大桥的广阔地区,人口超过140万,苏南的新四军从1000余人发展到1.4万余人。

新四军来到在茅山地区后,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发起韦岗战斗、新丰战斗、句容战斗、珥陵战斗、东湾战斗和贺甲战斗等著名战斗,不断袭击、消耗和牵制敌人,歼灭日伪有生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0余万兵力,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配合和影响了全国的抗日斗争。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社会名流、开明士绅、民族资本家和地方抗日自卫武装,促进了苏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四军在江南人民心中的政治、军事和组织信誉,奠定了军民联合抗日的重要基础。

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地处苏浙晥边境,贴近南京,京沪铁路贯穿其中,犹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发挥了向北发展的战略后方和前进基地作用,发挥了新四军东进、北上、南下的战略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为开辟、建设和发展、巩固苏中以至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斗争对象特别复杂、斗争过程特别艰苦、牺牲特别壮烈。七年多的斗争,在这片热土上留下太多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5万余名苏南子弟参加了新四军和党的地方武装,7000多位英烈长眠此地。

(全媒体记者 马彦如 翟进 单杉 图片 马彦如 视频摄制 单杉)

感言

新四军精神历久弥新

马彦如

听,抗日根据地里,军号正响;看,新四军将士们正奋勇杀敌……

80多年前,陈毅、粟裕在茅山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韦岗打响了新四军江南抗日第一枪。七年多的斗争,在这片热土上留下太多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学习历史,学习中国革命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如今,硝烟已经散去,但茅山没有忘记英雄,人民没有忘记历史,那段气壮山河的战斗历程,那段刀光剑影镌刻出来的史诗般的记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新四军精神历久弥新。

编辑:陈路

108

走近茅山,时时可闻鞭炮声。鞭炮声后,必有一串嘹亮的军号声响彻云霄。“嘀嘀哒哒”的军号声仿佛唤醒了这块红色土地光荣的回忆,带人们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年代。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坐落在句容茅山脚下的茅山镇。发挥茅山红色资源优势,加强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播,提升红色场馆、遗址、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观众上百万人次,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和数十项省市级荣誉。2020年9月,纪念馆入选了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资政育人成效显著。

观今

红色文化30多年引流3000万人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文化自信的关键支撑。讲好红色故事则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碑前放鞭炮,碑下响军号’是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的一大奇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说:“燃响鞭炮,只为听听那催人奋进的军号声,这已成为游客缅怀革命先烈的一种特殊方式。”

八年抗战,新四军在茅山地区对敌作战5000余次,有7000多位将士壮烈殉国。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茅山新四军纪念馆1985年9月建成,1995年9月1日“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在茅山镇东南的望母山落成。1997年,纪念馆新馆开放,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2000多件,陈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手段,真实反映以茅山为中心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生动再现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光辉形象,再现当年新四军与苏南人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接待观众147万人次。”孙志军介绍,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认真梳理红色资源清单,注重还原史实,推进展陈改版,形成以“综合基本陈列馆、将帅馆、英烈馆、廉政馆、临时专题陈列馆以及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展示矩阵。  

为了增强教育体验感,纪念馆复原了“新四军江南首战——韦岗伏击战”“巫恒通在狱中”等5个场景,录制了“南京保卫战”“新四军浴火重生”等10个视音频。展厅内设置了3个虚拟实景体验项目。观众通过手机软件就可以重温韦岗伏击战的战斗场景,观看到火烧竹篱笆的雄壮场面。

丰富的文物史料,让观众充分解了历史,增长见识,提升爱国情操。30多年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建馆累计接待国内外宾客3000多万人次,年均接待观众约100多万人次,已与320余家单位共建。

打造红色品牌

串连红色资源

利用省、市党员干部现场教学基地和实境课堂优势,纪念馆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各类红色主题教育,精心打造品牌活动。

面向党员干部,开展“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次国歌,重走一次铁军路,看一场展览,听一场讲座,吃一顿忆苦思甜饭”的“六个一”现场教学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切回味入党初心。  

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夏令营系列活动,既有参观纪念馆、瞻仰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领略“丰碑奇号”等常规活动,还有欣赏红色文艺表演、寻访革命遗址、寻访革命前辈等特色活动,激励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  

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红色+”文章。近年来,纪念馆突破现场展览的呈现模式,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顶级流量自媒体客户端,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及其传播渠道,推出红色文化故事、红色文物展示等系列专题,吸引网友主动领略红色文化,足不出户走进展馆、走进历史。

红色遗址是重要的原生性革命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历史的重要见证。2014年,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启动红色遗址保护工作。2016年,纪念馆分别对新四军医疗所、新四军修械所遗址实施了原址保护工程,重新修筑了新四军水坝护坡,清理了坝体内的淤泥,让新四军水坝重新发挥了蓄水、引流、灌溉等为民服务的功能。

丰富红色文化产品内涵,将新四军井、新四军医疗所、修械所、新四军坝串联成现场教学的经典线路带动了“乡村振兴经济”新引擎。如今,当游客观众从原址保护区看到低矮的土基墙、破碎的灰砖瓦时,历史的记忆瞬间唤醒,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学史

苏南抗日根据地:

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南北长约26公里的茅山山脉横亘在苏南大地上。

1938年夏,陈毅、粟裕等率领新四军,东进江南敌后抗日,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全国开辟最早、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建立的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

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苏南抗日根据地经历了抗日战争中的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

1938年2月15日,毛泽东电示项英、陈毅:“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5月,粟裕、陈毅、张鼎丞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第一支队、第二支队先后进入茅山地区,迅速站稳脚跟,并向周边开拓,到1938年底基本建成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控制了东至常州、西至江句、南至长滆、北至扬中、大桥的广阔地区,人口超过140万,苏南的新四军从1000余人发展到1.4万余人。

新四军来到在茅山地区后,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发起韦岗战斗、新丰战斗、句容战斗、珥陵战斗、东湾战斗和贺甲战斗等著名战斗,不断袭击、消耗和牵制敌人,歼灭日伪有生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0余万兵力,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配合和影响了全国的抗日斗争。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社会名流、开明士绅、民族资本家和地方抗日自卫武装,促进了苏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四军在江南人民心中的政治、军事和组织信誉,奠定了军民联合抗日的重要基础。

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地处苏浙晥边境,贴近南京,京沪铁路贯穿其中,犹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发挥了向北发展的战略后方和前进基地作用,发挥了新四军东进、北上、南下的战略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为开辟、建设和发展、巩固苏中以至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斗争对象特别复杂、斗争过程特别艰苦、牺牲特别壮烈。七年多的斗争,在这片热土上留下太多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5万余名苏南子弟参加了新四军和党的地方武装,7000多位英烈长眠此地。

(全媒体记者 马彦如 翟进 单杉 图片 马彦如 视频摄制 单杉)

感言

新四军精神历久弥新

马彦如

听,抗日根据地里,军号正响;看,新四军将士们正奋勇杀敌……

80多年前,陈毅、粟裕在茅山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韦岗打响了新四军江南抗日第一枪。七年多的斗争,在这片热土上留下太多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学习历史,学习中国革命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如今,硝烟已经散去,但茅山没有忘记英雄,人民没有忘记历史,那段气壮山河的战斗历程,那段刀光剑影镌刻出来的史诗般的记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新四军精神历久弥新。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