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苏南通:打造科创集聚区 汇聚发展新动能 全速推进沿江科创带建设

2021-11-22 20:35

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沿江科创带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的“头版头条”,再一次强调了沿江科创带对于推动形成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推动南通打造江苏北沿江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重要一极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沿江科创带建设第一年,当前,各地各部门齐抓基础建设工作,按照“一年搭框架、两年有示范、五年成规模”的思路谋划布局,围绕产业链集聚创新资源,通过强产业、筑载体、优服务,着力搭好框架,为沿江科创带建设“强筋健骨”。

强产业,明确定位错位发展

今年以来,沿江科创带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园区特色产业应税销售总额达656.6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通州湾示范区开工长风、帆森、华腾、成世等10亿元以上高端装备项目,高端装备产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90%;苏锡通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超过133%;国际家纺园区围绕特色产业,新招引意大利康斯坦丁设计中心、州际数码印花、南通高光设计、江苏通纺互联等项目。

“一核、四区、多园”,沿江科创带各园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板块,协调联动是大课题。落实市党代会提出的区域创新协同化要求,各园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选准赛道,深耕主业,特色发展。

南通创新区持续放大“中枢”作用,重点开展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聚焦研发环节,力争“引入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梳理全市光电产业基础,为提供优质产业创新服务做准备。一批行业前沿技术如高分辨显微成像、光电子芯片、生物传感、新型钙钛矿电池、先进纤维材料等团队项目加快落地,为南通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带来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深度融合、裂变聚散。截至目前,园区注册入驻科技企业近200家,人数超过2300人。

各园区进一步突出“高”“新”定位,错位发展、各扬所长。海安高新区聚力打造高分子材料产业,催生国家锦纶功能纤维新材料示范基地,形成化纤原料生产、纺丝、注塑、纺织、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制品全产业链。如皋高新区围绕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进行重点布局,已集聚半导体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企业3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增至61.24%,位居全市第一。 南通高新区确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中“集成电路零部件”为特色产业,举办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长三角赛区集成电路与互联网行业决赛,推动项目与园区对接、落户。

沿江科创带不是简单的园区资源累积,“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一定是资源自由流动的生态。南通创新区承担起“核心”辐射功能,牵手如皋市政府签署沿江创新联动合作协议,与通州湾示范区开展战略合作对接,引导2家企业将生产功能布局到其他园区。

筑载体,不断增强承载能力

创新要素的集聚,离不开载体和平台。如果说“一核、四区、多园”是筋骨,那么载体平台就是承载各类创新资源的血肉。

在明确以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生命健康和在线+新经济产业为主导的“3+1”产业发展方向后,市北高新区全力打造专业化载体平台。目前,以晶城科创园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宝月湖科创社区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清创智造为代表的汽车电子等特色载体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今年,市北高新区新认定10家省级以上载体,其中众创空间5家,孵化器5家,认定数全市第一。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位于海门区西南隅的謇公湖,建于先贤张謇当年所造的水利遗迹之上。海门临湖高品位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謇公湖科创园,打造环謇公湖科创带。目前,謇公湖科创中心项目一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以謇公湖科教城环湖科创核心区为重点,未来这里还将建成复旦科技园、华美信息产业园、华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中软信息技术产业园等主导产业链公共平台、孵化器,布局建设上海大学研究院、沈阳建筑大学研究院、上海交大技术转化中心等科教院所,形成密集型科创载体。

面对科创载体空间不足、创新资源偏弱等发展瓶颈,一些园区积极盘活存量、建设增量、增加服务供应量。通州湾示范区改造盘活存量商办用房,启动2.4万平方米科创大厦作为科创核心载体,促进科创活力、企业孵化,加速科创成果转化。一些园区探索跨区域合作,借力借智打造“科创飞地”。启东开发区发起成立浦东·启东跨江融合生命健康产业联盟;如皋高新区与上海创源科技园合作建设的“飞地孵化器”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已进入筹备期,预计2个月内投入正式运营。

依托载体,一批功能平台加速建设。海安高新区推进南大都有为院士与省产研院共建磁电材料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如皋高新区靶向引建如皋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研究所、第三代半导体联合实验室及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今年,国际家纺园区获批筹建“国家床上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入运营后将为企业提供国内外产业信息,在新品研发、标准制修订、产品认证等方面提供服务。园区科创平台的强“支撑”作用,逐渐向沿江科创带全域辐射。南通高新区的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沿江科创带企业490件次,国家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服务沿江科创带企业299件次。高水平的科创平台,正为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不竭动力。

优服务,营造一流创新环境

辅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邀请专家上门指导,协助准备现场审查……今年8月,在苏锡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常测机电首次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就顺利获得市成果转化项目立项。今年4月投入运营的苏锡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与专业科技服务团队合作,通过打造全生命周期“店小二”企业服务链,努力营造一流创新环境。

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的同时,各园区不断强化科技投入,提升战略产业支撑力。海安高新区设立锦纶产业滚动发展资金5000万元,推动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达成高分子材料和终端产品委托研发。通州湾示范区出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科技创新等政策意见,启动实施“蓝湾英才”计划,提供“低门槛、高奖励”扶持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南通高新区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上半年科创资金一期兑现800多万元,进一步夯实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基础。

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各园区科技金融“赋能”布局加快步伐。南通高新区新设规模2亿元的通创股权投资基金;苏锡通园区新设规模1.36亿元的南通致道科创基金,总规模10亿元的苏锡通紫荆华鑫创业投资基金正在洽谈;海门经开区新设规模3亿元的时代伯乐海门经开区科创投资基金和规模5亿元的金玖一期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如东开发区新设规模6.15亿元的如东润信基金和规模5亿元的如东源濠基金;南通创新区新设规模2亿元的创新区天使基金和规模1亿元的鼎创华汇基金;如皋高新区成立首支创投基金,实现创投基金“零”的突破。金融活水,正在引入更多科创企业,浇灌创新之花。

来源:南通网

编辑:缪小兵

140

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沿江科创带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任务的“头版头条”,再一次强调了沿江科创带对于推动形成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推动南通打造江苏北沿江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重要一极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沿江科创带建设第一年,当前,各地各部门齐抓基础建设工作,按照“一年搭框架、两年有示范、五年成规模”的思路谋划布局,围绕产业链集聚创新资源,通过强产业、筑载体、优服务,着力搭好框架,为沿江科创带建设“强筋健骨”。

强产业,明确定位错位发展

今年以来,沿江科创带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园区特色产业应税销售总额达656.6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通州湾示范区开工长风、帆森、华腾、成世等10亿元以上高端装备项目,高端装备产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90%;苏锡通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超过133%;国际家纺园区围绕特色产业,新招引意大利康斯坦丁设计中心、州际数码印花、南通高光设计、江苏通纺互联等项目。

“一核、四区、多园”,沿江科创带各园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板块,协调联动是大课题。落实市党代会提出的区域创新协同化要求,各园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选准赛道,深耕主业,特色发展。

南通创新区持续放大“中枢”作用,重点开展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聚焦研发环节,力争“引入一个项目、培育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梳理全市光电产业基础,为提供优质产业创新服务做准备。一批行业前沿技术如高分辨显微成像、光电子芯片、生物传感、新型钙钛矿电池、先进纤维材料等团队项目加快落地,为南通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带来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深度融合、裂变聚散。截至目前,园区注册入驻科技企业近200家,人数超过2300人。

各园区进一步突出“高”“新”定位,错位发展、各扬所长。海安高新区聚力打造高分子材料产业,催生国家锦纶功能纤维新材料示范基地,形成化纤原料生产、纺丝、注塑、纺织、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制品全产业链。如皋高新区围绕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进行重点布局,已集聚半导体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企业3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增至61.24%,位居全市第一。 南通高新区确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中“集成电路零部件”为特色产业,举办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长三角赛区集成电路与互联网行业决赛,推动项目与园区对接、落户。

沿江科创带不是简单的园区资源累积,“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一定是资源自由流动的生态。南通创新区承担起“核心”辐射功能,牵手如皋市政府签署沿江创新联动合作协议,与通州湾示范区开展战略合作对接,引导2家企业将生产功能布局到其他园区。

筑载体,不断增强承载能力

创新要素的集聚,离不开载体和平台。如果说“一核、四区、多园”是筋骨,那么载体平台就是承载各类创新资源的血肉。

在明确以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生命健康和在线+新经济产业为主导的“3+1”产业发展方向后,市北高新区全力打造专业化载体平台。目前,以晶城科创园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宝月湖科创社区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清创智造为代表的汽车电子等特色载体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今年,市北高新区新认定10家省级以上载体,其中众创空间5家,孵化器5家,认定数全市第一。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位于海门区西南隅的謇公湖,建于先贤张謇当年所造的水利遗迹之上。海门临湖高品位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謇公湖科创园,打造环謇公湖科创带。目前,謇公湖科创中心项目一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以謇公湖科教城环湖科创核心区为重点,未来这里还将建成复旦科技园、华美信息产业园、华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中软信息技术产业园等主导产业链公共平台、孵化器,布局建设上海大学研究院、沈阳建筑大学研究院、上海交大技术转化中心等科教院所,形成密集型科创载体。

面对科创载体空间不足、创新资源偏弱等发展瓶颈,一些园区积极盘活存量、建设增量、增加服务供应量。通州湾示范区改造盘活存量商办用房,启动2.4万平方米科创大厦作为科创核心载体,促进科创活力、企业孵化,加速科创成果转化。一些园区探索跨区域合作,借力借智打造“科创飞地”。启东开发区发起成立浦东·启东跨江融合生命健康产业联盟;如皋高新区与上海创源科技园合作建设的“飞地孵化器”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已进入筹备期,预计2个月内投入正式运营。

依托载体,一批功能平台加速建设。海安高新区推进南大都有为院士与省产研院共建磁电材料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如皋高新区靶向引建如皋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研究所、第三代半导体联合实验室及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今年,国际家纺园区获批筹建“国家床上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入运营后将为企业提供国内外产业信息,在新品研发、标准制修订、产品认证等方面提供服务。园区科创平台的强“支撑”作用,逐渐向沿江科创带全域辐射。南通高新区的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沿江科创带企业490件次,国家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服务沿江科创带企业299件次。高水平的科创平台,正为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不竭动力。

优服务,营造一流创新环境

辅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邀请专家上门指导,协助准备现场审查……今年8月,在苏锡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常测机电首次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就顺利获得市成果转化项目立项。今年4月投入运营的苏锡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与专业科技服务团队合作,通过打造全生命周期“店小二”企业服务链,努力营造一流创新环境。

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的同时,各园区不断强化科技投入,提升战略产业支撑力。海安高新区设立锦纶产业滚动发展资金5000万元,推动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达成高分子材料和终端产品委托研发。通州湾示范区出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科技创新等政策意见,启动实施“蓝湾英才”计划,提供“低门槛、高奖励”扶持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南通高新区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上半年科创资金一期兑现800多万元,进一步夯实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基础。

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各园区科技金融“赋能”布局加快步伐。南通高新区新设规模2亿元的通创股权投资基金;苏锡通园区新设规模1.36亿元的南通致道科创基金,总规模10亿元的苏锡通紫荆华鑫创业投资基金正在洽谈;海门经开区新设规模3亿元的时代伯乐海门经开区科创投资基金和规模5亿元的金玖一期科创股权投资基金;如东开发区新设规模6.15亿元的如东润信基金和规模5亿元的如东源濠基金;南通创新区新设规模2亿元的创新区天使基金和规模1亿元的鼎创华汇基金;如皋高新区成立首支创投基金,实现创投基金“零”的突破。金融活水,正在引入更多科创企业,浇灌创新之花。

来源:南通网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