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今年3月,镇江公证处接待了一对聋哑夫妻,二人年过古稀,想出售名下房产,换成低楼层或电梯房。房屋买家已经找好,但因语言和书写障碍,无法完成房产过户等手续,遂来到公证处办理委托公证,委托女儿帮忙处理房屋出售事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公证人员主动与镇江市特教中心联系,邀请了专业手语老师协助办理委托公证。考虑到二人家庭情况,还为其减免了全部公证费用。
这是市司法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帮扶弱势群体、展现公证惠民温度的生动案例之一。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司法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法治力量守护群众幸福安宁。
倾心倾力,办好群众最迫切的事
法律援助是维护弱势群众权益,充分发挥法律兜底保障功能的重要手段。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司法局深入推进“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这一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一方面,延伸法援触角,拓展受众覆盖面。将法援经济困难标准放宽到最低工资标准,大幅降低援助门槛;推出“法律援助负面清单”,扩大法援受理事项范围;加强特殊困难对象法援力度,对低收入家庭等群体申请法律援助不再限制事项范围,不区分诉讼地位、案由、审级及审判程序,一律免除经济困难状况审查。另一方面,实施全面告知,扩大法援知晓率,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办理便捷度。简化审查程序,推行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特定人群以书面承诺方式替代经济困难证明,对行动不便当事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办理。同时,关注重点人群,增强维权实效性。组织援助律师参与处理农民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通过法律咨询、代写诉状、代理诉讼或非诉讼调解等方式,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发挥149个法援工作站作用,做好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法援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从速从简办理。今年已受理农民工讨薪案件1250件,帮助讨回薪资1876万元。
据统计,今年全市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54件,较去年同比增长28%,覆盖率达万分之7.2。
用智用情,做好基层最期待的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为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市司法局全面推进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全力当好基层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四大员”。目前全市已培育“法律明白人”3737名。
利用“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在村居、网格、楼栋等疫情防控一线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发挥带头学法、普法作用,通过“法润民生微信群”、普法微公益创投、送法上门等方式宣传法律法规,当好法律法规“讲解员”。主动参与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疏导化解,成立周秀琴、范金华等70余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当好纾困解纷“调解员”。其中在医患矛盾纠纷调处中,有效避免纠纷激化死亡案件17件,实际赔付当事人133.24万元。此外,“法律明白人”还以宣传法律法规、组织法治活动为契机,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帮助群众反馈“村容整治、土地流转、乡风培育”等3000余条意见建议,当好社情民意“传递员”。
善谋善为,解决企业最烦心的事
前两年,市司法局在全市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对一些“不必要的证明”“无法证明的证明”“重复循环证明”进行了全面清理,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今年,市司法局又在全市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明确第一批告知承诺的证明事项58项,涉及教育、人社、民政、交通、卫生健康等9个部门。
除了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司法局还开展了法治护航产业强市专项行动。
会同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制订法律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举办法律服务需求座谈会,组织法律服务进项目、进园区、进商会、进企业,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百余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100余万元。成立镇江航天航空产业园“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组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和涉外法律服务团,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推出涉企行政免罚轻罚“两张清单”,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拓展创新金融重点领域公证服务,为镇江金海宏业沥青有限公司等企业融资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有效提升金融债券实现效率。加强“两公”律师和政府法律顾问建设,今年已审查60余件政府协议、合同和重大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41份,推动政企合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朱秋霞)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