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市司法局:坚守为民服务初心 彰显司法行政温度

2021-08-25 15:14

记者探访

“你好,现在能看见画面了吗?”

“你好,你是张某某女士本人吗?”

“是的,是我本人。”

“你好,我是镇江公证处的公证员陆晓灵,因为你在我们的微信小程序平台里申请了视频委托的公证申请,所以现在连线您。现在先确认一下您的身份,请说一下您的身份证号码。”

……

因工作原因暂居澳大利亚的张女士,因丈夫所在镇江公司运营资金的需要,想要以自己名下的房屋为丈夫公司担保,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由于疫情的原因,张女士无法回国办理手续,所以她想要通过镇江公证处的远程视频公证服务办理委托公证,委托自己的丈夫帮忙办理抵押贷款的相关事宜。

16日上午10:30,在镇江公证处,记者亲眼目睹了这场相距上万公里的远程视频公证,线下“坐堂公证”到线上“零接触服务”的变迁,为当事人带来更加便利、高效、个性化的公证服务,切实解决了异地办证的问题。

镇江公证处主任张晓淑向记者介绍:始终以人民满意为公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镇江公证处回应民生关切,在完善服务举措上精准发力。通过对公证人员开展“如我在办”办证体验活动,倡导换位思考,切实解决群众难题。推出了绿色继承、家事法律顾问、远程视频、线上办理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落实“最多跑一次”。同时密切关注弱势群体公证法律服务需求,今年以来对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符合上门办理条件的当事人,到群众家中、医院、养老院提供上门服务60余次,对残障人士、家庭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实施公证法律援助110余次。

权威发布

在8月23日我市召开的第五场“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上,市司法局局长马建生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司法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用法治力量守护群众幸福安宁。

坚持倾心倾力,办好群众最迫切的事。市司法局深入推进“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这一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全市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54件,较去年同比增长28%,覆盖率达万分之7.2。一是延伸法援触角,拓展受众覆盖面。将法援经济困难标准放宽到最低工资标准,大幅降低援助门槛。推出“法律援助负面清单”,扩大法援受理事项范围。加强特殊困难对象法援力度,对低收入家庭等群体申请法律援助不再限制事项范围,不区分诉讼地位、案由、审级及审判程序,一律免除经济困难状况审查。二是实施全面告知,扩大法援知晓率。推行法律援助全面告知制,协调法院将告知内容和申请指南纳入当事人诉讼须知,通过立案送达程序无差别向诉讼当事人发放,全面告知申请法援权利。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办理便捷度。简化审查程序,推行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特定人群以书面承诺方式替代经济困难证明,对行动不便当事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办理。四是关注重点人群,增强维权实效性。组织援助律师参与处理农民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通过法律咨询、代写诉状、代理诉讼或非诉讼调解等方式,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发挥149个法援工作站作用,做好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法援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从速从简办理。今年已受理农民工讨薪案件1250件,帮助讨回薪资1876万元。

坚持用智用情,做好基层最期待的事。全面推进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育“法律明白人”3737名,打造谏壁街道雩北村“老弗士”等工作品牌,全力当好基层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四大员”。一是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二是当好法律法规讲解员。三是当好纾困解纷调解员。四是当好社情民意传递员。

坚持善谋善为,解决企业最烦心的事。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法治护航产业强市专项行动。会同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制订法律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举办法律服务需求座谈会,组织法律服务进项目、进园区、进商会、进企业,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百余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100余万元。成立镇江航天航空产业园“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组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和涉外法律服务团,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推出涉企行政免罚轻罚“两张清单”,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拓展创新金融重点领域公证服务,为企业融资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有效提升金融债券实现效率。加强“两公”律师和政府法律顾问建设,今年已审查60余件政府协议、合同和重大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41份,推动政企合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现场提问

问:市司法局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有哪些举措和成果?

答:近年来,市司法局致力于搭平台、强效能、树品牌,持续为群众提供普惠式、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方面,致力搭建“三大平台”,建强法律服务主阵地。一是构建线下供给平台。将司法行政全业务实体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形成“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协调、一揽子解决”的运作模式,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成运行公共法律服务政务分中心。二是升级智能服务平台。引入法律服务机器人、互联网无人律所等“法律助手”,升级“12348镇江法网”,整合大数据法律分析,提供“淘宝式”免费法律服务;三是打造线上帮扶平台。实现“12348”法律咨询热线双向对接“12345”政务热线,全天候回应群众法律诉求。推出“法眼新观察”平台,互动答疑获赞超500万。

另一方面,不断打造特色品牌,释放法律服务新动能。设立仲裁庭、非诉讼服务中心、民商事调解中心,积极筹建城区道路交通事故调解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镇江总商会仲裁分会,标准化设置制度规范、服务指引、公开承诺。创设法治人才市场、“法润心航”心理咨询等法律服务产品十余项,均属全国首创。打造“4·8”司法日、“法润镇江·春风行动”“民法典夜市”等多个法律服务品牌。(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陈经纬)

感悟点评: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相对于公检法机关的专业职责,司法局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法律援助工作,更具有公益性,承载了更多扶助贫弱的服务职能。近年来,市司法局针对这一特点,积极主动地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保障,创新服务形式,实实在在地为贫弱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保障了他们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不断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在多次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人民群众就会自发地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鼓劲加油!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全媒体记者 笪伟

(图片由市司法局提供)

编辑:缪小兵

191

记者探访

“你好,现在能看见画面了吗?”

“你好,你是张某某女士本人吗?”

“是的,是我本人。”

“你好,我是镇江公证处的公证员陆晓灵,因为你在我们的微信小程序平台里申请了视频委托的公证申请,所以现在连线您。现在先确认一下您的身份,请说一下您的身份证号码。”

……

因工作原因暂居澳大利亚的张女士,因丈夫所在镇江公司运营资金的需要,想要以自己名下的房屋为丈夫公司担保,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由于疫情的原因,张女士无法回国办理手续,所以她想要通过镇江公证处的远程视频公证服务办理委托公证,委托自己的丈夫帮忙办理抵押贷款的相关事宜。

16日上午10:30,在镇江公证处,记者亲眼目睹了这场相距上万公里的远程视频公证,线下“坐堂公证”到线上“零接触服务”的变迁,为当事人带来更加便利、高效、个性化的公证服务,切实解决了异地办证的问题。

镇江公证处主任张晓淑向记者介绍:始终以人民满意为公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镇江公证处回应民生关切,在完善服务举措上精准发力。通过对公证人员开展“如我在办”办证体验活动,倡导换位思考,切实解决群众难题。推出了绿色继承、家事法律顾问、远程视频、线上办理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落实“最多跑一次”。同时密切关注弱势群体公证法律服务需求,今年以来对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符合上门办理条件的当事人,到群众家中、医院、养老院提供上门服务60余次,对残障人士、家庭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实施公证法律援助110余次。

权威发布

在8月23日我市召开的第五场“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上,市司法局局长马建生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市司法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用法治力量守护群众幸福安宁。

坚持倾心倾力,办好群众最迫切的事。市司法局深入推进“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这一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全市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54件,较去年同比增长28%,覆盖率达万分之7.2。一是延伸法援触角,拓展受众覆盖面。将法援经济困难标准放宽到最低工资标准,大幅降低援助门槛。推出“法律援助负面清单”,扩大法援受理事项范围。加强特殊困难对象法援力度,对低收入家庭等群体申请法律援助不再限制事项范围,不区分诉讼地位、案由、审级及审判程序,一律免除经济困难状况审查。二是实施全面告知,扩大法援知晓率。推行法律援助全面告知制,协调法院将告知内容和申请指南纳入当事人诉讼须知,通过立案送达程序无差别向诉讼当事人发放,全面告知申请法援权利。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办理便捷度。简化审查程序,推行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特定人群以书面承诺方式替代经济困难证明,对行动不便当事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办理。四是关注重点人群,增强维权实效性。组织援助律师参与处理农民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通过法律咨询、代写诉状、代理诉讼或非诉讼调解等方式,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发挥149个法援工作站作用,做好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法援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从速从简办理。今年已受理农民工讨薪案件1250件,帮助讨回薪资1876万元。

坚持用智用情,做好基层最期待的事。全面推进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育“法律明白人”3737名,打造谏壁街道雩北村“老弗士”等工作品牌,全力当好基层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四大员”。一是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二是当好法律法规讲解员。三是当好纾困解纷调解员。四是当好社情民意传递员。

坚持善谋善为,解决企业最烦心的事。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法治护航产业强市专项行动。会同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制订法律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举办法律服务需求座谈会,组织法律服务进项目、进园区、进商会、进企业,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百余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100余万元。成立镇江航天航空产业园“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组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和涉外法律服务团,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推出涉企行政免罚轻罚“两张清单”,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拓展创新金融重点领域公证服务,为企业融资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有效提升金融债券实现效率。加强“两公”律师和政府法律顾问建设,今年已审查60余件政府协议、合同和重大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41份,推动政企合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现场提问

问:市司法局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具体有哪些举措和成果?

答:近年来,市司法局致力于搭平台、强效能、树品牌,持续为群众提供普惠式、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方面,致力搭建“三大平台”,建强法律服务主阵地。一是构建线下供给平台。将司法行政全业务实体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形成“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协调、一揽子解决”的运作模式,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成运行公共法律服务政务分中心。二是升级智能服务平台。引入法律服务机器人、互联网无人律所等“法律助手”,升级“12348镇江法网”,整合大数据法律分析,提供“淘宝式”免费法律服务;三是打造线上帮扶平台。实现“12348”法律咨询热线双向对接“12345”政务热线,全天候回应群众法律诉求。推出“法眼新观察”平台,互动答疑获赞超500万。

另一方面,不断打造特色品牌,释放法律服务新动能。设立仲裁庭、非诉讼服务中心、民商事调解中心,积极筹建城区道路交通事故调解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镇江总商会仲裁分会,标准化设置制度规范、服务指引、公开承诺。创设法治人才市场、“法润心航”心理咨询等法律服务产品十余项,均属全国首创。打造“4·8”司法日、“法润镇江·春风行动”“民法典夜市”等多个法律服务品牌。(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陈经纬)

感悟点评: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相对于公检法机关的专业职责,司法局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法律援助工作,更具有公益性,承载了更多扶助贫弱的服务职能。近年来,市司法局针对这一特点,积极主动地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保障,创新服务形式,实实在在地为贫弱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保障了他们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不断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在多次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人民群众就会自发地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鼓劲加油!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全媒体记者 笪伟

(图片由市司法局提供)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