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长期以来,我市形成了门类齐全、基础厚实的制造业体系,国民经济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中,涉及30个。但特色产业鲜明度、产业集聚度、转型力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聚焦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如何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不久前,我市出台《镇江市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方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值得期待的是,到2025年,我市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高于省平均1个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16件。
老工业城市家底几何
镇江作为全省4个老工业城市之一,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颇具特色。
“我市初步构建了以‘海陆空’整机终端产品、智能电气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以高性能合金、先进高分子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介绍,目前,我市有6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包括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特种船舶、铜版纸等,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长三角重要的绿色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内重要的新型生物医药与高端医药器械产业基地。
尤其是随着产业强市战略的推进,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挺起了产业脊梁。202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8%;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到486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2%。
因此,市发改委在牵头制定《工作方案》时,坚持目标导向,明确要更好地发挥镇江老工业城市产业基础,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确保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取得实效。
与此同时,几个问题也备受关注。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市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具规模的地标产业还比较缺乏。比如,航空航天产业虽在国内有一定特色,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潜力。产业集群优势不够明显的问题,则涉及在产业基地、集群定位不明确,部分地区产业布局较分散等多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紧扣“四群八链”力破痛点
“立足镇江实际,在充分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工作方案》提出具体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细化举措和支撑项目,确保务实可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陈浩参与了方案起草,“从打造‘四群八链’、强化转型赋能、实施创新驱动、注重主体培育、聚焦协同合作等5个方面,提出了15项具体任务,能细则细、能实则实,可量化的任务均明确量化目标。”
《工作方案》提出的多项目标任务都与“四群八链”有关。到2025年,我市将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1500亿元产业集群和生命健康、数字经济2个1000亿元产业集群,八大重点产业链的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3000亿元。
聚焦“四群八链”打造产业高地,强化平台承载力是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省级以下低、小、散、弱的工业园区的清理、整合、撤销,促进各类资源向重点园区集聚,提升产业项目承载能力。同时通过整合盘活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立体园区”,打造一批“宜居、宜创、宜业”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到2025年,形成“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全链条式孵化服务体系。
转型赋能的各项任务,则直击转型不够快这一痛点。根据《工作方案》,我市将持续发力制造业智能化提升、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到 2025年,建成 50家智能车间,培育50家绿色工厂。
创新驱动重构竞争优势
构筑产业竞争优势,创新是关键。企业作为最重要的经济主体,亦是创新的主角。
未来5年,我市将加强企业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引导,帮助企业争取承担国家和省战略,引进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加强平台的技术供给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和参与研发活动。到2025 年,我市重点培育8-10家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500家。而这些企业,都将成为重构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
突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是关键。我市将重点培育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技术创新能力强、主导产品突出、抗风险能力强的核心企业;建立科学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发展战略专一化、管理制造精益化、产品服务特色化和技术研发高新化,形成一批细分行业的“小巨人”企业。到2025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60家,其中国家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
当下,数字化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工作方案》鼓励携手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10%以上。
以产业振兴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未来,值得期待。( 全媒体记者 朱婕)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