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葛洪:穿越1600年的“葛仙翁” 连接两次诺贝尔医学奖

2021-07-30 07:51




2015年,两晋时期句容人葛洪与他的《肘后备急方》因为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名扬天下。



1600多年前,葛洪在茅山修道期间,发现了青蒿的治疟效用,在《肘后备急方》里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正是这几句话给了屠呦呦灵感,经多年潜心研究,屠呦呦团队成功提取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在领奖时坦言,如果1600多年前有诺贝尔奖的话,葛洪是当之无愧的大奖得主。

葛洪(284-364年),字雅川,自号抱朴子,三国方士葛玄从孙,世称“葛仙翁”,两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道家理论家、医学家、化学家。据考证,葛洪的老家在句容城北十里的下荫村,葛氏系江南豪族。

葛洪生活多年的茅山海拔虽然不高,但山上植被草木丰茂,被李时珍载入《本草纲目》里的中草药就有380多种。在茅苍术、黄精、灵芝等品种繁多的中草药中,青蒿是山间最寻常的一种,它和葛根一样,被葛洪率先发现而炼成济世利人的药物和绿色保健品,直到现在,江南还有用青蒿叶子做团子的习俗。

《晋书·葛洪传》中称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可惜他的著作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抱朴子》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述,这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20卷、外篇50篇,其中《金丹》《仙药》《黄白》等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炼丹术,《钩世》《尚博》《辞义》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

《肘后备急方》,书名意思是放置手肘后面可以备用的应急药方。类似后代的单方,每方分历代验方若干条,实际上是一部救急简易手册,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肘后备急方》三卷中,不仅记载的症状、病理分析翔实,也有十分丰富的临床论述,其中对结核病的观察和研究,比国外研究早了1000多年。

葛洪在书中,史上第一次记载了天花。据他描述:有一年发生了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会一边长一边溃烂,还伴着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而西方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医生雷撒斯,比葛洪晚了500多年。

《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一种猘犬咬人引起的病证。猘犬就是疯狗,人被疯狗咬伤后非常痛苦,患者只要听见一点儿声音就会抽搐,甚至听见倒水声响也会痉挛,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葛洪想到一种以毒攻毒的办法。他派人把疯狗捉起来,然后杀死,取出它的脑子,敷在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些。葛洪的这种治疗方法,与现代免疫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要知道,欧洲的免疫学的首次提出比葛洪要晚了1000年。



这本穿越的医书还第一次记载描述了“恙虫病”(传染病),书中称为“沙虱毒”。书中记载一种小虫子“沙虱”,咬人一口,人就会得病发热。葛洪对这种杀人于无形的病进行了研究,在当时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利用艰苦实践仍旧发现“沙虱”,并记载了下来。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才有类似记载。直到1928年,法国著名医学家尼柯尔历经数载,终于发现了“沙虱”——斑疹伤寒病的传染源立克次氏体,解决了困扰西方医学界多年的难题,尼柯尔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葛洪还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人,他的记载中“结核病”称为“尸注”。葛洪还注意到瘴疠、疟疾、脚气等岭南常见疾病的防治,所记录的处方同近代药理学相似。他还发现了一些简单的“特效药”:比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他讲述了各种针灸的使用方法,不懂得针灸的人根据他的方法也能使用。



除此之外,葛洪晚年在罗浮山长期炼丹过程中总结了汞、金、银、铅、铜等金属元素化学变化的某些规律,例如硫化汞、丹砂化学反应的可逆性;金液的合成(即溶解金的方法)、硫酸铜和铁的置换反应等,被后世应用到生产中。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丹砂可以炼成水银、水银可以还原成金丹,葛洪可谓世界化学始祖、电镀业的奠基人。近些年,出于对葛洪贡献的钦佩,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将葛洪誉为“道家中最伟大的博学家”。

葛洪对人类所作的贡献超越时空,泽被后人,影响世界。如今,在句容,作为形象代言人,葛洪的元素随处可见:位于城市闹市区的葛洪炼丹井;葛仙湖公园内易地重建的葛仙观,定期为百姓举办中医养生、保健讲坛;市中医院大院内塑有葛洪像;玉清广场也塑有葛洪像和葛洪文化长廊;还有一条以葛洪名字命名的葛洪路,充分体现了句容人民对葛洪的纪念和对他精神的传承。(全媒体记者 贺莺)

编辑:何冰


79




2015年,两晋时期句容人葛洪与他的《肘后备急方》因为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名扬天下。



1600多年前,葛洪在茅山修道期间,发现了青蒿的治疟效用,在《肘后备急方》里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正是这几句话给了屠呦呦灵感,经多年潜心研究,屠呦呦团队成功提取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在领奖时坦言,如果1600多年前有诺贝尔奖的话,葛洪是当之无愧的大奖得主。

葛洪(284-364年),字雅川,自号抱朴子,三国方士葛玄从孙,世称“葛仙翁”,两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道家理论家、医学家、化学家。据考证,葛洪的老家在句容城北十里的下荫村,葛氏系江南豪族。

葛洪生活多年的茅山海拔虽然不高,但山上植被草木丰茂,被李时珍载入《本草纲目》里的中草药就有380多种。在茅苍术、黄精、灵芝等品种繁多的中草药中,青蒿是山间最寻常的一种,它和葛根一样,被葛洪率先发现而炼成济世利人的药物和绿色保健品,直到现在,江南还有用青蒿叶子做团子的习俗。

《晋书·葛洪传》中称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可惜他的著作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抱朴子》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述,这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20卷、外篇50篇,其中《金丹》《仙药》《黄白》等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炼丹术,《钩世》《尚博》《辞义》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

《肘后备急方》,书名意思是放置手肘后面可以备用的应急药方。类似后代的单方,每方分历代验方若干条,实际上是一部救急简易手册,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肘后备急方》三卷中,不仅记载的症状、病理分析翔实,也有十分丰富的临床论述,其中对结核病的观察和研究,比国外研究早了1000多年。

葛洪在书中,史上第一次记载了天花。据他描述:有一年发生了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会一边长一边溃烂,还伴着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而西方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医生雷撒斯,比葛洪晚了500多年。

《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一种猘犬咬人引起的病证。猘犬就是疯狗,人被疯狗咬伤后非常痛苦,患者只要听见一点儿声音就会抽搐,甚至听见倒水声响也会痉挛,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葛洪想到一种以毒攻毒的办法。他派人把疯狗捉起来,然后杀死,取出它的脑子,敷在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些。葛洪的这种治疗方法,与现代免疫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要知道,欧洲的免疫学的首次提出比葛洪要晚了1000年。



这本穿越的医书还第一次记载描述了“恙虫病”(传染病),书中称为“沙虱毒”。书中记载一种小虫子“沙虱”,咬人一口,人就会得病发热。葛洪对这种杀人于无形的病进行了研究,在当时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利用艰苦实践仍旧发现“沙虱”,并记载了下来。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才有类似记载。直到1928年,法国著名医学家尼柯尔历经数载,终于发现了“沙虱”——斑疹伤寒病的传染源立克次氏体,解决了困扰西方医学界多年的难题,尼柯尔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葛洪还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人,他的记载中“结核病”称为“尸注”。葛洪还注意到瘴疠、疟疾、脚气等岭南常见疾病的防治,所记录的处方同近代药理学相似。他还发现了一些简单的“特效药”:比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他讲述了各种针灸的使用方法,不懂得针灸的人根据他的方法也能使用。



除此之外,葛洪晚年在罗浮山长期炼丹过程中总结了汞、金、银、铅、铜等金属元素化学变化的某些规律,例如硫化汞、丹砂化学反应的可逆性;金液的合成(即溶解金的方法)、硫酸铜和铁的置换反应等,被后世应用到生产中。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丹砂可以炼成水银、水银可以还原成金丹,葛洪可谓世界化学始祖、电镀业的奠基人。近些年,出于对葛洪贡献的钦佩,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将葛洪誉为“道家中最伟大的博学家”。

葛洪对人类所作的贡献超越时空,泽被后人,影响世界。如今,在句容,作为形象代言人,葛洪的元素随处可见:位于城市闹市区的葛洪炼丹井;葛仙湖公园内易地重建的葛仙观,定期为百姓举办中医养生、保健讲坛;市中医院大院内塑有葛洪像;玉清广场也塑有葛洪像和葛洪文化长廊;还有一条以葛洪名字命名的葛洪路,充分体现了句容人民对葛洪的纪念和对他精神的传承。(全媒体记者 贺莺)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