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如何帮助残疾朋友跨越数字鸿沟?数字赋能是关键

2021-05-16 16:26

今天(16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共有八千五百万残疾人。随着我国进入数字时代,如何帮助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

“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也被纳入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帮助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

多种信息手段 助力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 

总台央视记者 陈思聪:在这个盲文图书馆,我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设备,这个设备看上去并不大,却能把电脑屏幕上的所有信息转化成盲文和声音,来帮助盲人正常地使用电脑。 

中国盲文图书馆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 何川:这个设备是我们中国自主研发的,它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读屏软件把电脑屏幕上的文字信息转换成盲文显示在这里,然后盲人通过触摸这上面的盲文了解电脑屏幕,了解电脑现在所处的状态,那么这个设备目前是有一千台在我们全国各地的盲校,特教学校给这些同学们使用,这是我们盲人用来学习最重要的工具。 

除了可以上网外,视力障碍人士还可以在盲文图书馆通过声音点读自己想看的书籍,还能用助视器自动放大字体以更方便地看书和查阅资料。 

中国盲协主席 李庆忠:对我们盲人群体来说这个数字盲道比有形的盲道其实更重要,国家现在我们也有这种盲人图书馆的数字平台,这种国家资源,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资源,过去是不能想象的,现在通过信息无障碍的手段都一一突破了,而且可以平等地跟健全人一样地享受这个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在中国聋协主席杨洋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了能够自动给电视节目上字幕的仪器,随着电视节目的播放,能实时滚动字幕,并且可以任意选择字幕条在屏幕上的位置。 

中国聋协主席 杨洋:因为看了这种感觉都不一样了,每天看,你这个信息量就会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判断力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的事业等等,都会带来特别特别不一样的变化。 

除了电视外,在电话的使用上,这个特殊的软件能把语音和文字进行相互转换,给听力障碍人士带来很大便利。杨洋告诉记者,语音转文字为听障人士解决了使用电话和微信等日常沟通工具的痛点和难点,让听障人士信息的获取,有了很大的飞跃,但是因为语音转文字对网速以及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一些功能开发还有待提升。 

数字赋能 助残疾人真正实现信息无障碍 

当前,多地正在依托数字化改革的契机,多措并举,帮助残障人士真正实现信息无障碍。

家住杭州的赵成是一名后天视障人士,自从去年12月“杭@在线”平台上线后,他的日常生活就有了新助手。

不到半小时,通过“杭@在线”大数据调控的志愿者就来到了赵成家中,扶他出门去超市。 

视障人士 赵成:我们所看到的比如说志愿服务,还有补贴的申领,还有培训的报名,都可以在这个(杭@在线)平台上一键搞定,让残疾人出门办事一趟也不跑,特别方便。 

杭州市目前有持证残疾人22万人。近年来,杭州市已从制度上初步建立了领先全国的残疾人生命全周期保障体系。“杭@在线”是杭州市残联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助残服务平台,该平台还将推出“关爱码”、“阳光雨露”、“康复驿站”、“自强园地”、“有爱无碍”等功能板块,极大程度便捷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 

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杨英英:杭州市残联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入手,围绕“让数据多跑路,让残疾人少跑路、不跑路”,推进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应用的积极探索。 

在济南市的一家盲人按摩医院里,盲人按摩学员正在使用智慧之光APP,进行技能培训。这是一款专门为视力残障人士开发的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打开APP摇一摇就可以唤醒语音助手,直接收听课程,方便视力残障人士进行技能培训。 

盲人按摩院负责人 朱学得:可以节省培训的时间,盲人按摩师自己就可以进行登录学习了。

在江苏,今年2月推出的一款名为“科技眼”的助残产品,为志愿者与盲人之间装上了一副科技的“慧眼”,成为物联网技术在扶残助残领域的一项创新探索。据了解,“科技眼”是一款视频对讲产品,盲人佩戴“科技眼”出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呼叫志愿者。志愿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盲人周围情况,给予指导帮助。除了方便盲人出行,“科技眼”还能帮助他们在家找物品,使用洗衣机、电饭锅等,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人的负担。 

专家:让更多残疾人享受高质量数字化服务 

如何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高质量的数字化服务?专家建议,应该继续探索和创新信息无障碍的一些可运作、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促进信息无障碍产业能够更加规模化地发展。

在我们的采访中,多位残障人士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他们也会有许多个性化的需求。 

视力障碍人士 宋洋:APP它每次更新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过去熟悉的一些模块,可能它在更新的过程当中它就产生障碍了,需要就是写程序的工程师吧可能更多的要站在残障人士,包括就是使用这些APP有困难的人士的那个角度上,来更好地优化这些APP。 

视力障碍人士 左丹丹:一些软件对读屏的支持我希望有更大的提升。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互联网信息无障碍产品开发的质和量都在提升,但是信息无障碍的产品的供需端还存在对接不通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专家表示,因为进行无障碍的改造困难较大,成本也较高,在产品设计之初应该采用通用设计的理念,政府在这方面会加强引导和督促,开展互联网应用的测试,检测的结果将加入到企业的信用评价当中,对于改造以后使用效果好的进行加分。对于符合改造的要求,符合优化要求的一些互联网网站和APP的,给他们授予信息无障碍的标识并且进行公示。 

中国残联维权部副主任 张东旺:我们一方面会对已经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修订,使它来更加地符合残疾人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去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这样来完善咱们国家信息交流无障碍的标准体系,更好地为咱们国家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残联副主席 吕世明:我们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以保障,在这里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对信息无障碍方面都要采取一些测评的一些机制,那么这样对网站也好手机也好信息智能的系统也好,要植入无障碍的环境技术元素并要达到一定的规范标准,这就倒逼我们要形成一个更好的机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缪小兵 

49

今天(16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共有八千五百万残疾人。随着我国进入数字时代,如何帮助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

“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也被纳入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帮助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

多种信息手段 助力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 

总台央视记者 陈思聪:在这个盲文图书馆,我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设备,这个设备看上去并不大,却能把电脑屏幕上的所有信息转化成盲文和声音,来帮助盲人正常地使用电脑。 

中国盲文图书馆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 何川:这个设备是我们中国自主研发的,它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读屏软件把电脑屏幕上的文字信息转换成盲文显示在这里,然后盲人通过触摸这上面的盲文了解电脑屏幕,了解电脑现在所处的状态,那么这个设备目前是有一千台在我们全国各地的盲校,特教学校给这些同学们使用,这是我们盲人用来学习最重要的工具。 

除了可以上网外,视力障碍人士还可以在盲文图书馆通过声音点读自己想看的书籍,还能用助视器自动放大字体以更方便地看书和查阅资料。 

中国盲协主席 李庆忠:对我们盲人群体来说这个数字盲道比有形的盲道其实更重要,国家现在我们也有这种盲人图书馆的数字平台,这种国家资源,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字资源,过去是不能想象的,现在通过信息无障碍的手段都一一突破了,而且可以平等地跟健全人一样地享受这个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在中国聋协主席杨洋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了能够自动给电视节目上字幕的仪器,随着电视节目的播放,能实时滚动字幕,并且可以任意选择字幕条在屏幕上的位置。 

中国聋协主席 杨洋:因为看了这种感觉都不一样了,每天看,你这个信息量就会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判断力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的事业等等,都会带来特别特别不一样的变化。 

除了电视外,在电话的使用上,这个特殊的软件能把语音和文字进行相互转换,给听力障碍人士带来很大便利。杨洋告诉记者,语音转文字为听障人士解决了使用电话和微信等日常沟通工具的痛点和难点,让听障人士信息的获取,有了很大的飞跃,但是因为语音转文字对网速以及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一些功能开发还有待提升。 

数字赋能 助残疾人真正实现信息无障碍 

当前,多地正在依托数字化改革的契机,多措并举,帮助残障人士真正实现信息无障碍。

家住杭州的赵成是一名后天视障人士,自从去年12月“杭@在线”平台上线后,他的日常生活就有了新助手。

不到半小时,通过“杭@在线”大数据调控的志愿者就来到了赵成家中,扶他出门去超市。 

视障人士 赵成:我们所看到的比如说志愿服务,还有补贴的申领,还有培训的报名,都可以在这个(杭@在线)平台上一键搞定,让残疾人出门办事一趟也不跑,特别方便。 

杭州市目前有持证残疾人22万人。近年来,杭州市已从制度上初步建立了领先全国的残疾人生命全周期保障体系。“杭@在线”是杭州市残联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助残服务平台,该平台还将推出“关爱码”、“阳光雨露”、“康复驿站”、“自强园地”、“有爱无碍”等功能板块,极大程度便捷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 

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杨英英:杭州市残联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入手,围绕“让数据多跑路,让残疾人少跑路、不跑路”,推进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应用的积极探索。 

在济南市的一家盲人按摩医院里,盲人按摩学员正在使用智慧之光APP,进行技能培训。这是一款专门为视力残障人士开发的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打开APP摇一摇就可以唤醒语音助手,直接收听课程,方便视力残障人士进行技能培训。 

盲人按摩院负责人 朱学得:可以节省培训的时间,盲人按摩师自己就可以进行登录学习了。

在江苏,今年2月推出的一款名为“科技眼”的助残产品,为志愿者与盲人之间装上了一副科技的“慧眼”,成为物联网技术在扶残助残领域的一项创新探索。据了解,“科技眼”是一款视频对讲产品,盲人佩戴“科技眼”出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呼叫志愿者。志愿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盲人周围情况,给予指导帮助。除了方便盲人出行,“科技眼”还能帮助他们在家找物品,使用洗衣机、电饭锅等,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人的负担。 

专家:让更多残疾人享受高质量数字化服务 

如何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高质量的数字化服务?专家建议,应该继续探索和创新信息无障碍的一些可运作、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促进信息无障碍产业能够更加规模化地发展。

在我们的采访中,多位残障人士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他们也会有许多个性化的需求。 

视力障碍人士 宋洋:APP它每次更新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过去熟悉的一些模块,可能它在更新的过程当中它就产生障碍了,需要就是写程序的工程师吧可能更多的要站在残障人士,包括就是使用这些APP有困难的人士的那个角度上,来更好地优化这些APP。 

视力障碍人士 左丹丹:一些软件对读屏的支持我希望有更大的提升。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互联网信息无障碍产品开发的质和量都在提升,但是信息无障碍的产品的供需端还存在对接不通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专家表示,因为进行无障碍的改造困难较大,成本也较高,在产品设计之初应该采用通用设计的理念,政府在这方面会加强引导和督促,开展互联网应用的测试,检测的结果将加入到企业的信用评价当中,对于改造以后使用效果好的进行加分。对于符合改造的要求,符合优化要求的一些互联网网站和APP的,给他们授予信息无障碍的标识并且进行公示。 

中国残联维权部副主任 张东旺:我们一方面会对已经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修订,使它来更加地符合残疾人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去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这样来完善咱们国家信息交流无障碍的标准体系,更好地为咱们国家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残联副主席 吕世明:我们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以保障,在这里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对信息无障碍方面都要采取一些测评的一些机制,那么这样对网站也好手机也好信息智能的系统也好,要植入无障碍的环境技术元素并要达到一定的规范标准,这就倒逼我们要形成一个更好的机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