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黄建盛:加大重农抓粮力度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21-03-07 15:36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7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新华社记者 李贺 陈为 编制

黑龙江省政协主席 黄建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17连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世界消除饥饿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只有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保护耕地、振兴种业、调动种粮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为此,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守红线,保住农业命根子。耕地的数量、质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基。建议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大对乱占耕地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红线。把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由试点变为全面覆盖,切实保护耕地中的这个“大熊猫”。目前,全国黑土区年产粮食3300亿斤,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黑土地生态良好、土质肥沃,但也面临着土层变薄和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其中还有3亿亩属于中低产田,如果把这部分耕地都建成高标准农田,预计可增产粮食300亿斤。建议加强耕地质量科学创新,强化耕地保护利用科技平台建设,设立重大研发项目,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降低黑土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配套比例,并将培肥地力作为奖补的重要指标,通过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护黑土,永续利用。

二、聚力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建议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从国家层面设立重大专项,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强化育种基础性研究,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产粮大省建设国家级种子基地,培育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绿色节本的水稻、大豆、玉米等“当家品种”,早日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强化支持,调动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粮食主产区不吃亏。建议进一步构筑种粮补贴、信贷保障、保险支持“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和强化种粮农民补贴。取消粮食主产区农业政策性保险地方配套,降低农民保费负担,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覆盖范围,推动由保产量向保收入转变。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产粮大省、大市、大县按粮食产量和调出量予以奖励,鼓励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业,让他们财政有收入、经济有发展,愿意多种粮。

四、科学管理,减少储粮损耗。搞好仓储、减少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建议进一步完善现代粮食储备基础设施体系,做好相关利用、维护和改造升级工作,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建设,减少温度湿度、鼠害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在重点粮食调出省推广低温冷藏技术,坚持质量标准前提下,争取使小麦和稻谷的储存期限分别从5年和3年,延长到10年和5年。主销区也可按照粮食调入量,对口帮助主产区建设先进仓储设施,实现粮食产区销区双受益、储粮数量质量双提升。

黑龙江省有耕地2亿多亩,年产粮食1500亿斤以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责无旁贷。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确保粮食产得出、调得动,供得上、保得住,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来源:新华网

编辑:何冰

43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7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新华社记者 李贺 陈为 编制

黑龙江省政协主席 黄建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17连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世界消除饥饿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只有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保护耕地、振兴种业、调动种粮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为此,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守红线,保住农业命根子。耕地的数量、质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基。建议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大对乱占耕地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红线。把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由试点变为全面覆盖,切实保护耕地中的这个“大熊猫”。目前,全国黑土区年产粮食3300亿斤,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黑土地生态良好、土质肥沃,但也面临着土层变薄和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其中还有3亿亩属于中低产田,如果把这部分耕地都建成高标准农田,预计可增产粮食300亿斤。建议加强耕地质量科学创新,强化耕地保护利用科技平台建设,设立重大研发项目,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降低黑土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配套比例,并将培肥地力作为奖补的重要指标,通过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护黑土,永续利用。

二、聚力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建议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从国家层面设立重大专项,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强化育种基础性研究,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产粮大省建设国家级种子基地,培育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绿色节本的水稻、大豆、玉米等“当家品种”,早日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三、强化支持,调动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粮食主产区不吃亏。建议进一步构筑种粮补贴、信贷保障、保险支持“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和强化种粮农民补贴。取消粮食主产区农业政策性保险地方配套,降低农民保费负担,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覆盖范围,推动由保产量向保收入转变。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产粮大省、大市、大县按粮食产量和调出量予以奖励,鼓励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业,让他们财政有收入、经济有发展,愿意多种粮。

四、科学管理,减少储粮损耗。搞好仓储、减少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建议进一步完善现代粮食储备基础设施体系,做好相关利用、维护和改造升级工作,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建设,减少温度湿度、鼠害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在重点粮食调出省推广低温冷藏技术,坚持质量标准前提下,争取使小麦和稻谷的储存期限分别从5年和3年,延长到10年和5年。主销区也可按照粮食调入量,对口帮助主产区建设先进仓储设施,实现粮食产区销区双受益、储粮数量质量双提升。

黑龙江省有耕地2亿多亩,年产粮食1500亿斤以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责无旁贷。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确保粮食产得出、调得动,供得上、保得住,让党中央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来源:新华网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