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力量
——代表委员谈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我国脱贫攻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怎样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力量。
产业兴,乡村兴
“靠着在附近的扶贫基地里做事,我脱了贫,一年下来收入1万块钱,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在江西芦溪县妙泉村秋雪蜜桃产业扶贫基地,脱贫户钟冬文正忙着给桃树施肥。钟冬文是该县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典型代表。
脱了贫,要巩固脱贫成果,离不开产业的持续支撑。在芦溪,桃园、橙园、柚园、茶园、蔬菜“五个千亩”产业扶贫项目遍布9个乡镇、40余个村,带动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在陕西山阳县南宽坪镇,脱贫摘帽的安家门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精气神得到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脱贫摘帽是新奋斗的起点,未来巩固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更为重要。”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启水代表建议,因地制宜,精准谋划产业项目,配备专业人才,将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相结合,以找准市场销路为突破口,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他建议政府和金融部门整合资金,加大对乡村产业的专项扶持力度,如小额信贷、产业资金投入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确保不返贫。
赋能乡村振兴,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大有可为。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长马全林委员建议,将森林乡村创建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设立森林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对创建成功的国家森林乡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森林乡村给予一次性奖补,充分调动各地森林乡村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建机制,防返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监测机制,对脱贫县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至关重要。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住关键环节。”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委员建议,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和精准施策等工作方法,运用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河北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代表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另一方面,要建立并完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长效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效更加可持续。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广西田东县芒果试验站站长陆弟敏代表建议,在中西部地区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有效促进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组织和人才振兴,激活广袤中西部农村地区资源,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培育人才,留住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近年来,乡村振兴让广袤田野成为投资兴业热土,不少有志青年回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在四川成都新津区兴义镇,返乡创业者罗林忠的乡村土菜馆和生态观光园在乡村旅游带动下火了起来。
通过参加天府绿领学院“厨师培训班”,罗林忠和妻子信心十足地干起来。“现在一个星期的收入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收入,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生意特别好。”罗林忠说。
“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从技术农民转向更加多元的新农人,原有的乡村人才培育模式需要拓展和升级。”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委员建议,通过补贴和配套条件建设,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他建议培养高端农业职业经理人,孵化更多新生代农民企业家,更好地带动脱贫户、小农户掌握技能。
农村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兴起,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打开了一扇窗。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代表建议,把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作为系统工程,建立由政府、高校、电商企业联动的电商人才培训模式,由政府来进行顶层设计,高校提供智力支持,企业进行实战培训,快速有效地培养农村实体零售人才。
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委员建议,支持职业院校建立公益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制度,通过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灵活分散培训相配套的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7日 04版)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