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从“嫦娥”探月到“长五”飞天,从“蛟龙”入海到航母入列,从北斗组网到5G商用,从随处可见的“扫一扫”到层出不穷的“无人”“共享”……中国以一系列创新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依托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见证着我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创新的种子已经播撒,创新的激情正在升腾,创新的中国风华正茂。
↑“慧眼”卫星最新观测结果证实,快速射电暴可以起源于磁星爆发。这一发现,与国际上其它望远镜的观测一起,部分破解了快速射电暴的起源之谜。这是2021年2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举行的发布会上,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研究员在介绍成果。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2020年11月2日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拍摄的天河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新华社发(赵子硕 摄)
↑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在四川成都正式建成放电,标志我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这是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暨首次放电见证活动现场(2020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国旗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雪面高程为8848.86米。这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摄)。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摄
↑2020年10月15日,工人在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骐跃”旁讨论交流。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0年7月26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2018年6月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一家便民市场,消费者在扫码支付购买蔬菜。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2021年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员工通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支付。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2019年1月25日,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北京永定门城楼附近的京津城际铁路上行驶。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2020年11月28日8时30分许,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完成第二阶段海试,胜利返航。这是“奋斗者”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船舶集团供图)
↑这是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1号”海洋牧场平台(2020年9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长鲸1号”集成了自动投饵、5G基站、风力发电、海水淡化、水下机器人、海洋数据观测等多种“高精尖”技术,仅需4人一年就可养殖优质深海鱼1000吨。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0年12月31日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这是2020年12月25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分包装车间内检查产品包装质量。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这是在深圳比亚迪总部展厅拍摄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展品(2018年1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市民在河北唐山市试乘“联动城市共享班车”(2017年8月27日摄)。共享班车采用新能源汽车,通过线上预约,根据用户需求分配不同车型、制定出行路线。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中核集团2021年1月30日宣布,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完成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投入商业运行。这是2021年1月27日在福建省福清市拍摄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核电机组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夜色中的“中国天眼”全景(2020年1月8日检修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0年2月17日,清华大学体育部教师胡孝乾在北京家中为大二学生远程在线上体育课(棒球专项)时示范如何做侧面卷腹训练。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020年5月21日,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在调试5G基站。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这是光量子干涉实物图:左下方为输入光学部分,右下方为锁相光路,上方共输出100个光学模式,分别通过低损耗单模光纤与100超导单光子探测器连接。新华社发
↑2020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来源:新华社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