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焦点访谈: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步

2021-02-06 14:16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新的起点新的奋斗。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等八项重点任务。面对这些硬任务,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干?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各领域的权威专家。

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形势向好,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如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一大考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说:“我们要更多关注结构问题。比如要促进行业之间更平衡地恢复,要促进一些重点人群就业。比如中小企业,随着政策的调整,阶段性退出,怎么让它们保持更有活力的经营,这些都是结构上要发力的。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在这一轮经济复苏过程中的调整,要把握好节奏,特别强调要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强调可持续性。”

2020年,我国宏观政策既有应急性纾困举措,也有管长远的制度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达到8.39万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及时出台了大力度减税、减免缓社保缴费等一揽子政策,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民生,稳住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盘。专家认为,2021年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央不仅要在资金上继续向基层倾斜,还要在资金使用机制上不断创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景明说:“落实好‘六稳’‘六保’,就是要解决基层财政困难问题。转移支付规模放大的时候,要保证这些钱确实落到了基层。2020年创新搞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时间上快、落点准。2021年,这项改革确实有必要扩大,也有条件扩大,这样财政政策会更精准。” 

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在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研究的专家黄益平看来,这意味着,金融业自身也会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说:“转向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市场结构要改变,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放在首位。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说:“针对目前面临的一些难题,一些‘卡脖子’问题。这些力量国家可以动员起来,包括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企业,研究型大学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等。五中全会特别提出要鼓励企业在基础研究投入,构建中小企业和创新平台共生的创新生态环境,鼓励高校研究机构跟企业之间合作,保证知识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到企业当中去,创新构建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夯实基础,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才能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体系发达,国内市场广阔有潜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韧性,但也存在不稳、不强、不安全等隐患。下一步如何破解?长年关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专家张宇贤,提出固、补、优、强这四个关键字。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说:“巩固已有的优势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和弱项,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里面的一些‘卡脖子’的问题;优化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科技创新力、生态控制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我国拥有14亿人口和1.3亿多户市场主体,具有强大的内需潜力和供给能力。消费需求持续提质、转型,消费领域不断涌现新趋势、新特征,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进一步畅通内循环,释放消费潜力,在流通领域还存在诸多堵点和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说:“现代流通体系要求产需能够相互连接,衔接非常顺畅,同时又能够高效流通。更加需要在制度规则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内外贸联通方面集中发力,来构建统一公平竞争有序,高效衔接通畅的国内大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当前不仅要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还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目前,我国正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计划2021年再新建60万个5G基站,在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深度覆盖的基础上,加速向有条件的县镇延伸,实现更广范围、更多层次的5G网络覆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我国的网络建设现在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超前先把高速公路铺好,不要让车等路。面向当前对产业化的要求,集成电路,一些薄弱环节,加强进一步投资。”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会议明确提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时建中正在研究《反垄断法》修订的相关建议。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在支持平台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垄断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目前,《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正在制定中,对促进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创新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说:“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消除法治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充分现象,要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重点,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突出特征。这次会议上,种子和耕地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小麦、水稻两大口粮品种单产水平较高,小麦单产比国际平均水平高30%,水稻单产是国际平均水平的1.7倍。但玉米、大豆的单产水平只有世界最高水平的三分之二,与国外比差距较大。专家认为,这些重要农产品都需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发达国家粮食单产贡献率60%靠品种,我们现在只有大概45%,水稻、小麦50%以上,还有很大空间要努力。这次党中央为什么强调要打种业翻身仗?我认为我们一些原创技术,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种子和耕地,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大城市住房问题则事关百姓福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八项重点任务当中,首次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强调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说:“当前住房保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新市民、青年人以及从事城市公共服务群体的住房困难,迫切需要在公租房和市场租赁房之间提供一种中间产品,政策性租赁住房,保证租金水平低于市场租赁价格。地方政府要在土地供应上,把租赁用地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和年度供地计划,指标应该单列,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吸引更多企业来参与租赁住房的建设与运营。”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专家认为,这一方案将会牵住降碳这个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来统筹推动和打造经济、能源、环境协同治理的新发展格局。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说:“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取代高耗能产业的产能的扩张,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单位GDP产出碳的强度就会不断下降。”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的要求,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用市场机制为企业技术升级按下“加速键”。我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意味着,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这也将会更好地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说:“‘十四五’期间,一方面发展新能源;另一个方面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呈现持续、快速增加的趋势,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又是促进国内环境质量的根本性的改善。”

专家们介绍,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压力可能相对较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总的来说,就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才能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步。

来源:央广网

编辑:何冰


55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第一步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新的起点新的奋斗。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等八项重点任务。面对这些硬任务,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干?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各领域的权威专家。

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形势向好,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如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一大考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说:“我们要更多关注结构问题。比如要促进行业之间更平衡地恢复,要促进一些重点人群就业。比如中小企业,随着政策的调整,阶段性退出,怎么让它们保持更有活力的经营,这些都是结构上要发力的。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在这一轮经济复苏过程中的调整,要把握好节奏,特别强调要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强调可持续性。”

2020年,我国宏观政策既有应急性纾困举措,也有管长远的制度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达到8.39万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及时出台了大力度减税、减免缓社保缴费等一揽子政策,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民生,稳住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盘。专家认为,2021年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央不仅要在资金上继续向基层倾斜,还要在资金使用机制上不断创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白景明说:“落实好‘六稳’‘六保’,就是要解决基层财政困难问题。转移支付规模放大的时候,要保证这些钱确实落到了基层。2020年创新搞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时间上快、落点准。2021年,这项改革确实有必要扩大,也有条件扩大,这样财政政策会更精准。” 

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在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研究的专家黄益平看来,这意味着,金融业自身也会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说:“转向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市场结构要改变,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放在首位。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说:“针对目前面临的一些难题,一些‘卡脖子’问题。这些力量国家可以动员起来,包括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企业,研究型大学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等。五中全会特别提出要鼓励企业在基础研究投入,构建中小企业和创新平台共生的创新生态环境,鼓励高校研究机构跟企业之间合作,保证知识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到企业当中去,创新构建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夯实基础,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才能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体系发达,国内市场广阔有潜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韧性,但也存在不稳、不强、不安全等隐患。下一步如何破解?长年关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专家张宇贤,提出固、补、优、强这四个关键字。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说:“巩固已有的优势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和弱项,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里面的一些‘卡脖子’的问题;优化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科技创新力、生态控制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我国拥有14亿人口和1.3亿多户市场主体,具有强大的内需潜力和供给能力。消费需求持续提质、转型,消费领域不断涌现新趋势、新特征,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进一步畅通内循环,释放消费潜力,在流通领域还存在诸多堵点和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说:“现代流通体系要求产需能够相互连接,衔接非常顺畅,同时又能够高效流通。更加需要在制度规则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内外贸联通方面集中发力,来构建统一公平竞争有序,高效衔接通畅的国内大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当前不仅要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还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目前,我国正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计划2021年再新建60万个5G基站,在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深度覆盖的基础上,加速向有条件的县镇延伸,实现更广范围、更多层次的5G网络覆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我国的网络建设现在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超前先把高速公路铺好,不要让车等路。面向当前对产业化的要求,集成电路,一些薄弱环节,加强进一步投资。”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会议明确提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时建中正在研究《反垄断法》修订的相关建议。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在支持平台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垄断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目前,《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正在制定中,对促进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创新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说:“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消除法治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充分现象,要营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重点,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突出特征。这次会议上,种子和耕地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小麦、水稻两大口粮品种单产水平较高,小麦单产比国际平均水平高30%,水稻单产是国际平均水平的1.7倍。但玉米、大豆的单产水平只有世界最高水平的三分之二,与国外比差距较大。专家认为,这些重要农产品都需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发达国家粮食单产贡献率60%靠品种,我们现在只有大概45%,水稻、小麦50%以上,还有很大空间要努力。这次党中央为什么强调要打种业翻身仗?我认为我们一些原创技术,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种子和耕地,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大城市住房问题则事关百姓福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八项重点任务当中,首次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强调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说:“当前住房保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新市民、青年人以及从事城市公共服务群体的住房困难,迫切需要在公租房和市场租赁房之间提供一种中间产品,政策性租赁住房,保证租金水平低于市场租赁价格。地方政府要在土地供应上,把租赁用地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和年度供地计划,指标应该单列,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吸引更多企业来参与租赁住房的建设与运营。”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专家认为,这一方案将会牵住降碳这个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来统筹推动和打造经济、能源、环境协同治理的新发展格局。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说:“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取代高耗能产业的产能的扩张,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单位GDP产出碳的强度就会不断下降。”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的要求,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用市场机制为企业技术升级按下“加速键”。我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意味着,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这也将会更好地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说:“‘十四五’期间,一方面发展新能源;另一个方面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呈现持续、快速增加的趋势,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又是促进国内环境质量的根本性的改善。”

专家们介绍,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压力可能相对较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总的来说,就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才能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步。

来源:央广网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