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源
上一周可谓跌宕起伏。如果用关键词来概括的话,不外乎“疫情防控、就地过年与城市温度”。
一方面,随着春节临近,城市的大街小巷多了许多喜庆的红色元素,不少市民开始忙碌着置办年货,年味渐渐浓郁。另一方面,国内多地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交织叠加,常态化防控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镇江也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一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在哪儿过年成了让不少人“纠结”的事儿。
日前,句容移动公司的党员志愿者,上门为白兔镇龙山湖村的独居老人周桂林安装智能摄像头,以便其子在外地工作也能实时关注到家中的情况。杨志国 辛一 摄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是今年格外不同。为了尽量减少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全国各地都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再加上最近镇江出现了两例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着实让城市氛围紧张了起来。一时间,“就地过年”成了许多人的选择。
为了让就地过年有温度、有年味,镇江给足了诚意。比如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要求各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好省外、市外留镇人员的工作及休息时间,根据实际生产生活情况,实行错峰休假、弹性休假、就地休假、灵活工作时间,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和加班费,切实帮助解决因就地过节发生的实际困难,也增强疫情期间老百姓过年的获得感、幸福感。
主动留下过年固然值得感谢,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家过年就是添乱。
“就地过年”是一种倡议,并不是强制措施。无论是选择留下还是回家,都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最近,全国各地出现不少层层加码的现象,既给过年返乡添堵,也曲解了倡议“就地过年”的初衷。简单粗暴一刀切,导致了那些本可以顺利归乡的人有家难回,会伤害群众感情,也容易激化矛盾。
镇江疫情防控的一波操作,在紧张之余更显精细化。比如在确诊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迅速锁定场所、锁定病例、锁定识别对象。科学确定密接者、密接者的密接者以及其他一般接触人员,分别落实了闭环管理措施。第一时间制订了返镇来镇人员健康管理提醒,让决定回家的人,积极配合核酸检测或隔离措施,绝不大意松懈。
让人人都过一个幸福年,不仅考验着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温度。让长途返乡者产生亲切感,让外来建设者产生归属感,这才是镇江的城市温度所在。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