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湖南省汉寿县退捕渔民每家至少一人上岗就业洞庭人家 幸福转身(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20-12-07 15:15 ​人民日报  

金色余晖中,船从沅江与西洞庭湖交界处顺堤向东,芦苇摇曳,水波荡漾。

这里是位于湖南省汉寿县的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块3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曾经,违法挖砂、过度捕捞、围湖造田、污水排放,洞庭湖生态遭受严重伤害。近年来,湖南通过全面系统治理,洞庭湖生态不断好转,湖区群众不仅从好生态中获益,也更懂得呵护来之不易的好生态。

刘克欢:从村民到志愿者

洲滩上,芦苇风中舞蹈,大地野草枯黄,先期抵达的候鸟,在空中结伴飞舞。

“大家再仔细找找,把残留渔网、塑料袋清理干净,确保越冬候鸟安全。”11月6日,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边湖,刘克欢带领20多名志愿者清理杂物,为即将到来的天鹅、黑鹳、白鹤、白琵鹭、斑背潜鸭等珍稀候鸟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今年56岁的刘克欢,是岩汪湖镇岩汪湖社区的村民,也是汉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西洞庭湖环保志愿者分队队长。如今,刘克欢是周边赫赫有名的“护鸟队长”,而之前,他却是因“能捕鱼、能抓鸟”出名。

刘克欢家祖祖辈辈打鱼。打了几十年,前些年发现湖里鱼少了,渔民为了多捕鱼,拖网、电网……什么招都用过。“有些捕鱼网网眼很小,把小鱼小虾都给捕了,破坏性很大。”

七八年前,刘克欢主动拆除了湖中围栏、围网,收起打鸟工具。在保护区外的方嘴村承包了110多亩水塘,搞起了生态养鱼,以喂草为主,辅以少量饲料。“一亩水面就投200尾,和自然状态差不多。虽然赚得少,但对水体破坏小,心里踏实!”刘克欢说,“人不能吃掉子孙后代的饭,眼看洞庭湖生态越来越好,我和那些从小一起打鱼的老伙计,心里高兴!”

2015年,在保护区指导下,西洞庭湖湿地环保协会成立,刘克欢当选会长。他自费买了一条船、一辆皮卡,带领志愿者打捞湖面垃圾、制止非法捕捞、劝阻偷猎鸟类行为。在刘克欢的带动下,已有400多人加入了西洞庭湖环保志愿者分队,其中七成是退捕渔民。

曾庆武:芦苇工变身护鱼人

早上9点不到,曾庆武和同事一起坐上船,20多分钟后就到了保护区的半边湖监测站,开始一天的巡护。

“在这里,渔猎等行为是严格禁止的,我们要在湿地里巡查,尤其要严防偷捕偷猎的。”46岁的曾庆武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

曾庆武在洞庭湖的芦苇荡里收割了20多年芦苇。随着环保要求逐渐提高,洞庭湖周边地区造纸行业退出,芦苇没了市场。“最后一次收割芦苇是2017年冬天。”曾庆武说。

今年初,保护区公开招聘40名协管员,曾庆武因为年轻力壮、地形熟、人头熟,成了协助保护区综合执法大队湿地保护巡护的一名协管员。

为了提高湿地保护效率,汉寿县2016年在保护区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虽然保护区财政紧张,但我们还是全力支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政策在西洞庭湖落实到位。”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钟丽琴说。

曾庆武和5名协管员一起,监测7万多亩水面,劝阻、制止违法行为,救助受伤水鸟。“现在不捕鱼,是为了子孙后代有更好的生态——每次遇到捕鱼的人,我都这么告诉他们!”曾庆武说。

肖传久:老渔民成了新工人

见到肖传久时,他正在汉寿县高新区子明机械的生产车间组装混凝土搅拌车上的托轮。

“慢慢适应了,技术也学会了。”洲口镇的退捕渔民肖传久坦言,“在车间里什么都得按点来,一开始憋得慌,总觉得不如打鱼自在。”

肖传久今年60岁,从小跟着父母在洞庭湖上打鱼。“湖就是渔民的故乡。年轻时打鱼,一网下去几百斤,鱼挂网上满满当当;后来,洞庭湖的鱼越打越少,一网十几斤,甚至只有几斤……”

肖传久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打鱼的场景,“2019年8月30日,下午3点多下网,次日凌晨3点收网,收了十几斤杂鱼,赶早市卖掉了。”

当年9月初,在村里的大喇叭中,肖传久听到了“禁渔十年”的消息。交了船和网,政府给交养老保险,按说60岁就可以领养老金,可肖传久不甘心就这么闲着,“你看我身体好着呢。”

听说县里免费办退捕渔民技术培训班,肖传久第一个报名。在县里专门组织的退捕渔民招聘会上,肖传久遇到了现在打工的企业。“我们招了不少大龄渔民,作为县里的企业,应该做点贡献。”企业负责人说。

汉寿县有1300多名持证渔民。禁捕退捕以来,针对有就业意愿的渔民,县里组织专门的技能培训班,举办了4场渔民专场招聘会,800多名渔民实现就业,还有23名退捕渔民自主创业。对一些大龄无技能渔民,县里还设置了300个公益性岗位。

“我们把招聘会开到镇里,把岗位送到渔民家门口,安排专车送渔民到高新园区企业参观,现场感受车间环境,了解工作内容,与企业面对面对接岗位。”汉寿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王见介绍。

“一个月保底2600元,吃住都在厂里,多的时候能拿3000多元,不用风吹日晒,感觉很好。”肖传久很知足,“只要厂里需要,身体好,我想在厂里一直干下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落下。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全县的退捕渔民每家至少有一人上岗就业。”汉寿县委负责同志说。

人民日报记者 何 勇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阿奎

55

金色余晖中,船从沅江与西洞庭湖交界处顺堤向东,芦苇摇曳,水波荡漾。

这里是位于湖南省汉寿县的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块3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曾经,违法挖砂、过度捕捞、围湖造田、污水排放,洞庭湖生态遭受严重伤害。近年来,湖南通过全面系统治理,洞庭湖生态不断好转,湖区群众不仅从好生态中获益,也更懂得呵护来之不易的好生态。

刘克欢:从村民到志愿者

洲滩上,芦苇风中舞蹈,大地野草枯黄,先期抵达的候鸟,在空中结伴飞舞。

“大家再仔细找找,把残留渔网、塑料袋清理干净,确保越冬候鸟安全。”11月6日,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边湖,刘克欢带领20多名志愿者清理杂物,为即将到来的天鹅、黑鹳、白鹤、白琵鹭、斑背潜鸭等珍稀候鸟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今年56岁的刘克欢,是岩汪湖镇岩汪湖社区的村民,也是汉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西洞庭湖环保志愿者分队队长。如今,刘克欢是周边赫赫有名的“护鸟队长”,而之前,他却是因“能捕鱼、能抓鸟”出名。

刘克欢家祖祖辈辈打鱼。打了几十年,前些年发现湖里鱼少了,渔民为了多捕鱼,拖网、电网……什么招都用过。“有些捕鱼网网眼很小,把小鱼小虾都给捕了,破坏性很大。”

七八年前,刘克欢主动拆除了湖中围栏、围网,收起打鸟工具。在保护区外的方嘴村承包了110多亩水塘,搞起了生态养鱼,以喂草为主,辅以少量饲料。“一亩水面就投200尾,和自然状态差不多。虽然赚得少,但对水体破坏小,心里踏实!”刘克欢说,“人不能吃掉子孙后代的饭,眼看洞庭湖生态越来越好,我和那些从小一起打鱼的老伙计,心里高兴!”

2015年,在保护区指导下,西洞庭湖湿地环保协会成立,刘克欢当选会长。他自费买了一条船、一辆皮卡,带领志愿者打捞湖面垃圾、制止非法捕捞、劝阻偷猎鸟类行为。在刘克欢的带动下,已有400多人加入了西洞庭湖环保志愿者分队,其中七成是退捕渔民。

曾庆武:芦苇工变身护鱼人

早上9点不到,曾庆武和同事一起坐上船,20多分钟后就到了保护区的半边湖监测站,开始一天的巡护。

“在这里,渔猎等行为是严格禁止的,我们要在湿地里巡查,尤其要严防偷捕偷猎的。”46岁的曾庆武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

曾庆武在洞庭湖的芦苇荡里收割了20多年芦苇。随着环保要求逐渐提高,洞庭湖周边地区造纸行业退出,芦苇没了市场。“最后一次收割芦苇是2017年冬天。”曾庆武说。

今年初,保护区公开招聘40名协管员,曾庆武因为年轻力壮、地形熟、人头熟,成了协助保护区综合执法大队湿地保护巡护的一名协管员。

为了提高湿地保护效率,汉寿县2016年在保护区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虽然保护区财政紧张,但我们还是全力支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政策在西洞庭湖落实到位。”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钟丽琴说。

曾庆武和5名协管员一起,监测7万多亩水面,劝阻、制止违法行为,救助受伤水鸟。“现在不捕鱼,是为了子孙后代有更好的生态——每次遇到捕鱼的人,我都这么告诉他们!”曾庆武说。

肖传久:老渔民成了新工人

见到肖传久时,他正在汉寿县高新区子明机械的生产车间组装混凝土搅拌车上的托轮。

“慢慢适应了,技术也学会了。”洲口镇的退捕渔民肖传久坦言,“在车间里什么都得按点来,一开始憋得慌,总觉得不如打鱼自在。”

肖传久今年60岁,从小跟着父母在洞庭湖上打鱼。“湖就是渔民的故乡。年轻时打鱼,一网下去几百斤,鱼挂网上满满当当;后来,洞庭湖的鱼越打越少,一网十几斤,甚至只有几斤……”

肖传久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打鱼的场景,“2019年8月30日,下午3点多下网,次日凌晨3点收网,收了十几斤杂鱼,赶早市卖掉了。”

当年9月初,在村里的大喇叭中,肖传久听到了“禁渔十年”的消息。交了船和网,政府给交养老保险,按说60岁就可以领养老金,可肖传久不甘心就这么闲着,“你看我身体好着呢。”

听说县里免费办退捕渔民技术培训班,肖传久第一个报名。在县里专门组织的退捕渔民招聘会上,肖传久遇到了现在打工的企业。“我们招了不少大龄渔民,作为县里的企业,应该做点贡献。”企业负责人说。

汉寿县有1300多名持证渔民。禁捕退捕以来,针对有就业意愿的渔民,县里组织专门的技能培训班,举办了4场渔民专场招聘会,800多名渔民实现就业,还有23名退捕渔民自主创业。对一些大龄无技能渔民,县里还设置了300个公益性岗位。

“我们把招聘会开到镇里,把岗位送到渔民家门口,安排专车送渔民到高新园区企业参观,现场感受车间环境,了解工作内容,与企业面对面对接岗位。”汉寿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王见介绍。

“一个月保底2600元,吃住都在厂里,多的时候能拿3000多元,不用风吹日晒,感觉很好。”肖传久很知足,“只要厂里需要,身体好,我想在厂里一直干下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落下。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全县的退捕渔民每家至少有一人上岗就业。”汉寿县委负责同志说。

人民日报记者 何 勇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