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又一届江苏高层发展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
11月30日,以“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主题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7次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到会参加。
“瞭望君”觉得,既然是高层发展论坛,从主题设置、参加人员再到最终成效上,必定是有着非一般的影响力。
#来看大会主题
江苏发展高层论坛1997年成立以来,已先后举行37次,聚焦江苏发展的重大课题,深入研讨交流,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力助推全省改革发展,已成为省委、省政府政策咨询的重要智库平台。
以去年为例,论坛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江苏作为”为主题,众多专家学者就江苏如何抓住机遇展现作为积极建言献策,迸发出很多精彩的思想火花。
几天前举行的这次论坛,紧扣“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个主题,深入研讨交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来看时间节点
这次论坛的主题离不开当下大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
令江苏全省上下受到极大鼓舞的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视察调研就来到江苏。在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为江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之下召开此次论坛,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再从参会人员上来看
江苏主要领导齐齐出席听取意见建议,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可谓“群贤毕至”。此外,还有不少来自省级机关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青年学生,在现场共享这一场“思想盛宴”。
“瞭望君”注意到,参会的专家学者都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佼佼者。
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院院长钱乘旦分析中国现代化所处历史方位,提出要更有针对性地发展现代经济、建设现代社会。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湾区发展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唐杰以深圳改革创新发展为例,建议在现代化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更加重视科技创新。
论坛上,娄勤俭表示,要深刻认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和使命,把总书记对江苏的几次重要指示联系起来学习理解,从“可以勾画”到“积极探索”再到“走在前列”,一以贯之的是对江苏率先探索现代化的期望,一以贯之的是对江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
江苏整体发展水平比较高,有条件有责任“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如何着眼未来,用世界眼光审视谋划现代化建设,在没有先例的方面力争率先做出成功案例,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力争做得更好更快,在解决现代化共性问题上积累实践经验?值得思考。
对此,娄勤俭从几个方面指出具体路径:
——要准确把握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和短板,对照总书记要求,着眼于“率先”的地区分析我们的优势,注重把各方面的优势系统集成、持续放大。
——要用发展的观点审视我们的短板,对标先进水平,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民生不断改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要看到比较优势和短板弱项是相对的、动态的,优势如果不能巩固和拓展,可能会成为新的短板;短板如果能够补齐和强化,也会成为新的优势。必须既坚定信心、发挥优势,又保持清醒、知不足而奋进,不断实现新突破。
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流,闪现出哪些“火花”?“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从中摘取部分,以供各位参考。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建设现代化江苏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周晓虹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考量中要彻底理顺分配关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采取各种积极稳妥的方针政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这是建设现代化江苏的不二法门。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等收入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润滑剂,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中等收入群体或者中产阶层在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群体冲突中具有明显的缓冲功能。当然,如果要使这种功能有效发挥,一个社会就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中等收入群体或中间阶级。欧美和日本相关群体人数都达到60%以上,我们现在最乐观的评估大概是40%多一点。
第二,中等收入群体或中间阶层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并且形成健康而超前的消费行为方式,他们对经济健康而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中等收入群体或中间阶层的成功或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得,是通过个人的勤奋努力、刻苦好学、良好教育、积累的文化资本,以及独到的眼光和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等自适应性因素,因此他们在更为广大的人口中具有公正获得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功的示范作用。
最后,中等收入群体或中间阶层因为养成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他们除了能够稳定社会、促进理性消费、树立成功榜样以外,对其他更广大的人口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同样具有示范作用。
如何设计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江苏方案?
1.加快城市化进程,切实通过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缩小城乡差别,缩小农民与市民的差别。如果不缩小这样的差别,我们离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尚待时日。
2.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传统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一产业的比重,在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业。也就是说,现代化要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变。
3.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江苏在这方面应该走在全国的前面。要通过健全法治和有效的税收体制,以及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国民财富合理而有效地流动。
4.尽管中等收入群体直接体现为其成员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所有人都意识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因素在于发展教育事业,所以江苏应该也能够为每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提供这样的良机。
以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洪强
未来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定位是什么?我们要具备领航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的趋向,还要抢占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资源的主动权,最终还要开拓高端生态产品和产业升级的先河,这应该从管理、科技、产业等方面重点去考虑。
有四点建议:
1.开拓新生态环境与人民健康协同发展的治理体系,特别是长三角区域绿色发展一体化是江苏生态文明现代化的重大机遇。在这个体系里,我们更应关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企业自治良性互动的规范体系,以此支撑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全要素甚至全层次实施的高效治理体系。
2.推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产业的现代化升级,特别是利用现有的新技术,包括新能源、生命技术、新材料、5G等新技术,为整体的产业现代化升级奠定非常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从产品创新到生产供给,尽快建设全新的现代化升级体系。
3.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角度讲,我们应该重新塑建创新引领的新局面,首先从智能化、智慧化,包括环境健康信息和人体大健康体系,支撑江苏生态文明治理目标的实现。
4.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环境健康标准体系应当予以重视。在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标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在很大的一个体系里,只有政策而没有标准、没有规范。像黑臭水体治理若干年前提出后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政策出台,结果几年后重新返工,就是因为任务的紧迫性导致标准和规范的支撑能力不足。所以,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标准和标准化体系应该非常重要。
我希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有一个方向研判的引领者。不同时期的需求、不同内容的需求,方向研判非常重要。此外,我们要有非常清晰的生态产品支撑的体系,一个能够引领未来的治理体系,这样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真正服务国家的战略。从治理的现代化到产品产业的现代化,再到研判的现代化,应该是未来江苏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
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江苏新作为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 刘志彪
我简单谈三个问题:一个是对战略含义的理解,一个是发展格局对江苏的挑战,一个是怎么坚持高质量发展。
第一,对战略含义的理解。过去的“双循环”是利用国际市场的“客场全球化”,而现在的“双循环”是利用国内市场的“主场全球化”。
“主场全球化”就是把中国市场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体现出来,中国市场只有通过对内对外开放才能建设一个全球市场,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动力、作出贡献。
“主场全球化”的运行架构凸显了经济的枢纽、节点、中心和市场网络联系的决定性作用。江苏在整个国家以及世界上制造业的实力和经济地位,以及江苏在开放中的作用,决定了江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新的作用和潜力。这个潜力,包括三个简单定位:
1.成为连接国内外需求的重要世界先进制造中心,这是运行架构的一个支点。
2.向内向外集聚资源的节点。向内集聚资源其实就是把全球资源往国内集聚,向外集聚资源就是依托一个节点对外进行扩张。
3.构建“双循环”的交通枢纽、科技枢纽、贸易枢纽、金融枢纽和信息枢纽。
对于江苏来说,怎么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有作为,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所做的一切事情要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要搞自我的小循环。
第二个是“双循环”格局对江苏的挑战。过去江苏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从1992年以来出口导向经济全球化江苏是尖兵、领跑者。“主场全球化”背景之下,江苏能不能继续走在前面,这关系到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能不能做示范。
最后简单说一下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个是坚定扩大内需基础上,把出口导向经济转为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为此要做三个调整: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差距,二是城乡发展条件和收入福利差距,三是苏北与苏南发展条件和收入福利差距。
二是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省内全域一体化、建设统一大市场的任务,置于改革政策设计的优先次序。创新主要靠国内市场,国内统一市场没有形成的话,也就形不成“双循环”的格局。
第三,建设各类虹吸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这是江苏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最后,建议江苏集中资源,高标准建设若干个全球产业链集群。
江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经验
南大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二震
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6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江阴的试点经验主要有四点。
第一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从小康到全面小康到基本现代化试点,江阴紧紧抓住制造业不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基础,各种制造业都不能丢。这就是说,各类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以及产业链的高中低环节都很重要,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要发展。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低端环节不是低级环节,都是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要实现转型,实现智慧化和绿色化。江阴在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方面堪称典范,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超过20万,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个市场主体。
第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第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走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江阴正在抓紧建设各类创新平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
第四是党建引领方面江阴做得很突出。从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到村强民富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从县域治理江阴经验的创造,到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推进,江阴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苏建设世界一流民营企业
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蒋伏心
江苏在新发展阶段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在世界一流民营企业建设当中应该有所作为。
建议:第一、立项江苏建设国际一流民营企业的工程,制定“路线图”和建设措施。
第二,民营企业已经和过去的概念不同,民营企业在产业分布、组织方式、国际化程度、人力资源、企业家队伍等方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建议对民营企业实施差异化的政策和建设方式。
第三,将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不仅要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也要民营企业家健康发展,这对江苏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不仅要使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我们更要使民营企业家高质量成长。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