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美丽新颜静待八方来客 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完工

2020-12-04 16:36

今日镇江讯 站前广场上,部分工人在冲洗地面,另一部分工人则在为“城市山林”公共艺术雕塑“洗脸”。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之后,集铁路、公路、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顺利完工,以美丽新颜静待八方来客。

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干线连镇铁路重要配套设施,项目占地9.38公顷,建筑面积约60423平方米。该项目建设主体为镇江交通产业集团,实施单位为镇江铁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站前广场、落客平台、进出站道路、长途客运站、公交综合楼、出租车站场、地下停车库、风雨连廊、交安系统、绿化景观、照明亮化等。

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现场负责人付炼介绍,项目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经过精心统筹、精细组织,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保质保量实现与连镇铁路同步开通运营。

“‘旅客为根本、交通为前提、换乘为基础、体验为核心’是该项目的设计理念。”付炼介绍,根据一体化规划设计的原则,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同站换乘、立体换乘,并通过优化换乘空间内的步行系统降低换乘总距离。

项目以站前中心广场为核心,利用地面广场与地下连通道相结合,形成3分钟、150米半径的“换乘圈”,实现枢纽内“零换乘”。广场核心区对称布置景观、绿化设施,体现开敞景观效果,并在两侧对称设置两个下沉广场。

长途客运站位于广场西侧,内设城市候机厅、旅游集散服务厅,同时配备商业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约为3350平方米。长途客车下客点距离铁路换乘距离约70米。出租车蓄车区位于铁路站房西侧、高架桥后侧蓄车区与下高架匝道相联,并通过专用匝道进场,方便出租车上高架平台送客后沿匝道进入蓄车区继续候客。上客区位于蓄车区、铁路站房和长途客运站之间,同时服务于铁路出站旅客与长途客运站出站旅客,铁路、长途客运下车人流出站后于地面人行通道至出租车上客区。公交综合楼位于站前景观东侧,建筑面积约为3360平方米。

站前广场下方为社会车辆停车场,约有停车位960个。整个地下车库(含人防)面积约为38000平方米。地库进出口分别位于铁路站房南北两侧,其中出口位于站西路,方便社会车辆出库后快速驶离枢纽,且在铁路站房高架平台的垂直下方设置无障碍车位、女士专用车位等专用停车位。此外,枢纽西侧还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场。

整个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充分体现了“旅客为根本、交通为前提、换乘为基础、体验为核心”的原则。随处可见的“风雨连廊”是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公交场站出入口、站前高架平台下、公交站台三者之间的步行换乘空间均设置风雨连廊,即使遇到刮风下雨,旅客在出站乘车时也会安心不少;同样的风雨连廊还被安放在出租车等待区,从出站口到出租车上车区,风雨连廊无缝衔接;长途客运站与高铁站房之间也是如此,从高铁站出来的旅客同样可以经风雨连廊,无障碍地从长途客运站前往省内各城市。

“‘零换乘’‘全天候、不淋雨’‘人车分离’‘广场贯通’‘立体进出’,实现公交、社会车辆、出租汽车、长途巴士和旅游巴士的快速无缝换乘,在设计中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付炼说。

而在站前广场上,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城市山林”公共艺术雕塑。“一水横陈,连岗三面”,镇江自古被视为“城市山林”,有“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美誉。可遇不可求的真山真水天然优势,是镇江城市构图的重要要素,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曾居此四十年,并选择丹徒作为其过世后的归宿之地。他欣赏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风貌,得助于南山的山水创“米氏云山”,并留下“城市山林”真迹。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雕塑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付炼介绍,站前广场上的公共艺术雕塑就是依据镇江这个显著而独特的城市特质,采集镇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借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迹以及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形式,经过图形再设计、空间重构,形成的一个新的原创雕塑形象。“在彰显镇江特色的同时,又有较强的视觉新颖感和形象冲击力。鲜明强烈的中国红,则展现了一种喜庆吉祥和蓬勃向上的力量,展示了镇江人奋发有为、奔跑向前的精神状态。”(全媒体记者 朱秋霞 通讯员 顾雨薇)

编辑:何冰

49

今日镇江讯 站前广场上,部分工人在冲洗地面,另一部分工人则在为“城市山林”公共艺术雕塑“洗脸”。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之后,集铁路、公路、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顺利完工,以美丽新颜静待八方来客。

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干线连镇铁路重要配套设施,项目占地9.38公顷,建筑面积约60423平方米。该项目建设主体为镇江交通产业集团,实施单位为镇江铁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站前广场、落客平台、进出站道路、长途客运站、公交综合楼、出租车站场、地下停车库、风雨连廊、交安系统、绿化景观、照明亮化等。

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现场负责人付炼介绍,项目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经过精心统筹、精细组织,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保质保量实现与连镇铁路同步开通运营。

“‘旅客为根本、交通为前提、换乘为基础、体验为核心’是该项目的设计理念。”付炼介绍,根据一体化规划设计的原则,镇江东站(丹徒站)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同站换乘、立体换乘,并通过优化换乘空间内的步行系统降低换乘总距离。

项目以站前中心广场为核心,利用地面广场与地下连通道相结合,形成3分钟、150米半径的“换乘圈”,实现枢纽内“零换乘”。广场核心区对称布置景观、绿化设施,体现开敞景观效果,并在两侧对称设置两个下沉广场。

长途客运站位于广场西侧,内设城市候机厅、旅游集散服务厅,同时配备商业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约为3350平方米。长途客车下客点距离铁路换乘距离约70米。出租车蓄车区位于铁路站房西侧、高架桥后侧蓄车区与下高架匝道相联,并通过专用匝道进场,方便出租车上高架平台送客后沿匝道进入蓄车区继续候客。上客区位于蓄车区、铁路站房和长途客运站之间,同时服务于铁路出站旅客与长途客运站出站旅客,铁路、长途客运下车人流出站后于地面人行通道至出租车上客区。公交综合楼位于站前景观东侧,建筑面积约为3360平方米。

站前广场下方为社会车辆停车场,约有停车位960个。整个地下车库(含人防)面积约为38000平方米。地库进出口分别位于铁路站房南北两侧,其中出口位于站西路,方便社会车辆出库后快速驶离枢纽,且在铁路站房高架平台的垂直下方设置无障碍车位、女士专用车位等专用停车位。此外,枢纽西侧还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场。

整个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充分体现了“旅客为根本、交通为前提、换乘为基础、体验为核心”的原则。随处可见的“风雨连廊”是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公交场站出入口、站前高架平台下、公交站台三者之间的步行换乘空间均设置风雨连廊,即使遇到刮风下雨,旅客在出站乘车时也会安心不少;同样的风雨连廊还被安放在出租车等待区,从出站口到出租车上车区,风雨连廊无缝衔接;长途客运站与高铁站房之间也是如此,从高铁站出来的旅客同样可以经风雨连廊,无障碍地从长途客运站前往省内各城市。

“‘零换乘’‘全天候、不淋雨’‘人车分离’‘广场贯通’‘立体进出’,实现公交、社会车辆、出租汽车、长途巴士和旅游巴士的快速无缝换乘,在设计中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付炼说。

而在站前广场上,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城市山林”公共艺术雕塑。“一水横陈,连岗三面”,镇江自古被视为“城市山林”,有“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美誉。可遇不可求的真山真水天然优势,是镇江城市构图的重要要素,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曾居此四十年,并选择丹徒作为其过世后的归宿之地。他欣赏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风貌,得助于南山的山水创“米氏云山”,并留下“城市山林”真迹。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雕塑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付炼介绍,站前广场上的公共艺术雕塑就是依据镇江这个显著而独特的城市特质,采集镇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借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迹以及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形式,经过图形再设计、空间重构,形成的一个新的原创雕塑形象。“在彰显镇江特色的同时,又有较强的视觉新颖感和形象冲击力。鲜明强烈的中国红,则展现了一种喜庆吉祥和蓬勃向上的力量,展示了镇江人奋发有为、奔跑向前的精神状态。”(全媒体记者 朱秋霞 通讯员 顾雨薇)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