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搭配上周边环境,镇江这些精致的文化地标真好看!

2020-10-12 18:03

镇江市区老旧小区的改造,一大亮点在于文化元素的提升,它们与周边出新的环境一起,从“里”到“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小编梳理了其中几个颇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景观,看它们是如何与周边环境相互交融。也许您下次经过这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第一站,小编带您来到中营街。这条历史悠久的街巷连接着中山东路与正东路。如果您从中山东路一端寻觅入口,很容易就会发现一处木质门楼,上面有着硕大的两个字——中营。


如果您从正东路一端进入中营街,没走几步,就能看到东侧的一处凸出的砖墙上,挂有中营街的介绍。

中营街,北至笪家山,南至正东路。原来分别称作丁家巷,中营,马祠巷。1995年统称中营街。宋代时,镇江共有前军寨、后军寨、右军寨、中军寨、左军寨、水军寨、游奕军寨等七座,分布全城,此为位于前军寨中的一条道路,名中营街。

2018年起,镇江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大市口西北、中营、同德里、朱方路、九里街五大片区的5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实现“原地”提级出新。


如今,中营街的街道上都铺着沥青,北侧的休闲广场被划分为休憩场地、健身场地、集会交流广场、树阵小广场、绿地等不同功能区。广场还结合梦溪社区丰富的文化遗存,塑造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北宋大科学家沈括人物浮雕墙,“讲述”了刘裕出身贫寒到掌控北府,进而成就伟业的人生传奇和沈括的重大科学成就。

第二站欢迎来到老北门,又被称为“定波门”,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北门北侧的一处城墙遗址上,挂有“定波门”三个大字,一旁有着详细介绍。

“老北门”得名于镇江明清时期府城的北城门“定波门”。1998年,考古人员在老北门金通工地发现了定波门瓮城城垣,据考证当年城垣高约5米。城垣南侧还有唐宋城门及城壕遗迹,说明此处亦是唐宋罗城的定波门所在。史料记载:“其时,镇江府城城墙周长十二里许,高两丈六尺,城门有四:东朝阳,西金银,南虎踞,北定波。”

2019年,我市对老北门、绿竹巷、剪子巷、石头巷、城隍庙、中山东路2号和梦溪路沿线小区实施成片改造,受益居民近1.5万户。


老北门改造完成的建筑物外立面灰白相间,其中白色部分为一种仿石效果立体逼真的“水包砂”材料,灰色部分看起来如同一块块城砖。如今的老北门,古朴中透着现代气息,沿巷楼幢墙面绘上了儿时游戏,生动展现了那些年大家一起玩过的游戏。这让老北门的整体效果,越发像是一处精致的景点。向友人介绍镇江景点时,这处街巷也可以来瞧一瞧。

与上述两处文化设施相似的,还有京口闸十八进小区。


在小区主入口处的墙上,用代表圆形拱门造型和铭牌等组合,介绍“京口闸十八进”的来历。对面一块街头绿地交叉放着两块“印章石”,上面刻着“京口闸十八进”和唐代诗人张祜所作《题金陵渡》的诗句;小区西南侧一面由圆拱门、透窗组成的仿古墙,营造出庭院深深的意境。

改造计划美化了老旧小区的环境,提升了小区居民的居住舒适度。改造出新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而镶嵌在小区内的文化元素,就是其中闪亮的发光点,令人油然而生惊喜感。说到这,小编不得不告诉您,镇江市区类似这样的文化地标可不止这两处,它们同样值得细细观赏。

东门坡

南至梦溪园巷,北至中山东路,原是通往古城东门的要道之一,因路南段有一高坡,故名东门坡,坡上有镇江名泉一古泮泉。

东门坡的“邻居”梦溪园巷亦是大名鼎鼎,巷内有“梦溪园”,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故居。

千秋桥街

千秋桥街的得名来自于千秋桥。月华山上曾建有万岁楼,千秋桥位于万岁楼下。清《丹徒县志》记载:“晋朝王恭建万岁楼于城上,其下有桥,故名千秋。”宋释仲殊诗云:“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此桥几经修建,曾名永安桥。清嘉庆间镇江士绅集资重建为石结构拱形桥,1962年拆除。

东吴路

西至解放路,向东穿北固山,沿东吴铁瓮城和东晋古城墙,经九里街,转北至象山,与焦山相望,长4126米。北固山以西曾名东吴路、卡子门,东段原为乡间土道,分称太平街、杨家桥、九里街、东码头。1984年拓宽后统称镇焦路。“文革”期间一度称大寨路,1993年改今名。


有意思的是,这段介绍被刻在一根柱式花岗岩仿古石碑上,石碑南边刻有“东吴路”三个大字,北面是对东吴路的介绍。另两侧雕有民间花格,顶部是一个小型的明清时期古炮台。石碑位于解放路东吴路口,紧邻一个曲径通幽的小广场。

文/全媒体记者 陈路

图/陈路 方良龙

42

镇江市区老旧小区的改造,一大亮点在于文化元素的提升,它们与周边出新的环境一起,从“里”到“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小编梳理了其中几个颇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景观,看它们是如何与周边环境相互交融。也许您下次经过这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第一站,小编带您来到中营街。这条历史悠久的街巷连接着中山东路与正东路。如果您从中山东路一端寻觅入口,很容易就会发现一处木质门楼,上面有着硕大的两个字——中营。


如果您从正东路一端进入中营街,没走几步,就能看到东侧的一处凸出的砖墙上,挂有中营街的介绍。

中营街,北至笪家山,南至正东路。原来分别称作丁家巷,中营,马祠巷。1995年统称中营街。宋代时,镇江共有前军寨、后军寨、右军寨、中军寨、左军寨、水军寨、游奕军寨等七座,分布全城,此为位于前军寨中的一条道路,名中营街。

2018年起,镇江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大市口西北、中营、同德里、朱方路、九里街五大片区的5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实现“原地”提级出新。


如今,中营街的街道上都铺着沥青,北侧的休闲广场被划分为休憩场地、健身场地、集会交流广场、树阵小广场、绿地等不同功能区。广场还结合梦溪社区丰富的文化遗存,塑造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北宋大科学家沈括人物浮雕墙,“讲述”了刘裕出身贫寒到掌控北府,进而成就伟业的人生传奇和沈括的重大科学成就。

第二站欢迎来到老北门,又被称为“定波门”,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北门北侧的一处城墙遗址上,挂有“定波门”三个大字,一旁有着详细介绍。

“老北门”得名于镇江明清时期府城的北城门“定波门”。1998年,考古人员在老北门金通工地发现了定波门瓮城城垣,据考证当年城垣高约5米。城垣南侧还有唐宋城门及城壕遗迹,说明此处亦是唐宋罗城的定波门所在。史料记载:“其时,镇江府城城墙周长十二里许,高两丈六尺,城门有四:东朝阳,西金银,南虎踞,北定波。”

2019年,我市对老北门、绿竹巷、剪子巷、石头巷、城隍庙、中山东路2号和梦溪路沿线小区实施成片改造,受益居民近1.5万户。


老北门改造完成的建筑物外立面灰白相间,其中白色部分为一种仿石效果立体逼真的“水包砂”材料,灰色部分看起来如同一块块城砖。如今的老北门,古朴中透着现代气息,沿巷楼幢墙面绘上了儿时游戏,生动展现了那些年大家一起玩过的游戏。这让老北门的整体效果,越发像是一处精致的景点。向友人介绍镇江景点时,这处街巷也可以来瞧一瞧。

与上述两处文化设施相似的,还有京口闸十八进小区。


在小区主入口处的墙上,用代表圆形拱门造型和铭牌等组合,介绍“京口闸十八进”的来历。对面一块街头绿地交叉放着两块“印章石”,上面刻着“京口闸十八进”和唐代诗人张祜所作《题金陵渡》的诗句;小区西南侧一面由圆拱门、透窗组成的仿古墙,营造出庭院深深的意境。

改造计划美化了老旧小区的环境,提升了小区居民的居住舒适度。改造出新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而镶嵌在小区内的文化元素,就是其中闪亮的发光点,令人油然而生惊喜感。说到这,小编不得不告诉您,镇江市区类似这样的文化地标可不止这两处,它们同样值得细细观赏。

东门坡

南至梦溪园巷,北至中山东路,原是通往古城东门的要道之一,因路南段有一高坡,故名东门坡,坡上有镇江名泉一古泮泉。

东门坡的“邻居”梦溪园巷亦是大名鼎鼎,巷内有“梦溪园”,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故居。

千秋桥街

千秋桥街的得名来自于千秋桥。月华山上曾建有万岁楼,千秋桥位于万岁楼下。清《丹徒县志》记载:“晋朝王恭建万岁楼于城上,其下有桥,故名千秋。”宋释仲殊诗云:“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此桥几经修建,曾名永安桥。清嘉庆间镇江士绅集资重建为石结构拱形桥,1962年拆除。

东吴路

西至解放路,向东穿北固山,沿东吴铁瓮城和东晋古城墙,经九里街,转北至象山,与焦山相望,长4126米。北固山以西曾名东吴路、卡子门,东段原为乡间土道,分称太平街、杨家桥、九里街、东码头。1984年拓宽后统称镇焦路。“文革”期间一度称大寨路,1993年改今名。


有意思的是,这段介绍被刻在一根柱式花岗岩仿古石碑上,石碑南边刻有“东吴路”三个大字,北面是对东吴路的介绍。另两侧雕有民间花格,顶部是一个小型的明清时期古炮台。石碑位于解放路东吴路口,紧邻一个曲径通幽的小广场。

文/全媒体记者 陈路

图/陈路 方良龙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