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化肥当家”到“有机种植”——探秘新大地农业发展公司的新实践

2020-09-24 08:48

今日镇江讯  “这个叫作香根草,我们种在稻田边上,它散发的香味能吸引很多虫子,毒杀虫子。”日前,丹阳市新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法站在水稻田边,边扒拉着他们专门种植的香根草,边向记者介绍。“这是一种长得比水稻还高大的草,可以通过散发出的特殊香味吸引大螟、二化螟等水稻虫害,做到绿色防控虫害。”

初秋的阳光把禾苗照得闪闪发亮,陈国法带着记者参观了他承包的1700多亩田。目前,这片田中已有600亩采用了绿色种植,其中的200亩,更是严格按照标准“升级”为有机种植。今年57岁的陈国法站在田边畅想未来:“我们计划逐步把全部面积都转向绿色种植,然后再一步步转为有机种植,让更多人吃上绿色健康的大米。”

丹阳新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投资800万元,位于丹阳市陵口镇,主要从事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和加工。陈国法介绍,他原本经营的是一家包装印彩厂,看准了农业的发展前景后,由工转农,成了一名“新农人”。

2014年,当时刚刚接触农业的陈国法还是个门外汉,但他认准了“中国农业一定有前途,要做就做大、做好”,一出手就承包了1700多亩地。

种植水稻的第一年,是陈国法不断学习的一年。从来没种过田的他每天早晨5点就来田间查看,往往忙到天黑才回家。一年后,问题出现了:检测发现,土壤偏酸,肥力有下降的趋势。“当时我不是很懂这些专业内容,很着急,咨询了专家才知道,原来是使用化肥带来的副作用。”陈国法说。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大部分农户种植,都离不开化肥。但化肥的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里的一些元素过分积累,养分趋于单一,这不光会伤害土壤,而且会影响种出来的农作物品质。陈国法意识到,减少化肥的使用,种植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才是出路,而这也是国家正在倡导的大方向。

要想把“农业前途”真正落实、落地,就一定要走生态之路。坚定这样的理念后,陈国法开始向镇江市农科所、丹阳市农业农村局求助,很快就得到专业团队的帮助,进行了“科技联姻”。在专家的指导下,“新大地”自2015年起开始摸索绿色种植技术。为了学习好稻鸭共作技术,陈国法拜访了我市很多专家,其中包括全市最早引入稻鸭技术的生态农业专家谢桐洲。“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也让我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老姜,你过来和我们一起聊聊!”采访中,陈国法叫来了正在田边劳作的农技师姜荣善。姜荣善一听是聊种植,就对记者说道:“你来迟了,要是早一阵子来就能看到我们的稻鸭了——今年的小鸭子已经全部收上来喽!”

姜荣善所说的稻鸭共作技术从日本引进,是有机稻米种植技术之一,即让小鸭子生活在水稻秧苗中,在稻田里除杂草、除虫害,鸭子的粪便也可以做肥料。每年的6月底到8月底都是放鸭劳作的时间。姜荣善介绍,今年他们的200亩有机种植地共放养了3000只稻鸭。

“有机种植要求比绿色种植还要高,只能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必须保证土壤相关指标符合国家的有机标准。”姜荣善说,从2015年尝试搞有机生产开始,公司每年都在有机种植地里种上紫云英来轮作休耕,修复土壤的同时,也将其作为有机肥。

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时,“新大地”的粮食种植工艺达到了绿色标准,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大米品牌“朴玉”还荣获了首届“丹阳优质稻米”评比金奖。陈国法还有更高的追求,“绿色是第一步,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早日通过有机认证。”他坦言,有机认证比绿色认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愿意为之付出年复一年的努力,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全媒体记者 王露)

编辑:陈路

36

今日镇江讯  “这个叫作香根草,我们种在稻田边上,它散发的香味能吸引很多虫子,毒杀虫子。”日前,丹阳市新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法站在水稻田边,边扒拉着他们专门种植的香根草,边向记者介绍。“这是一种长得比水稻还高大的草,可以通过散发出的特殊香味吸引大螟、二化螟等水稻虫害,做到绿色防控虫害。”

初秋的阳光把禾苗照得闪闪发亮,陈国法带着记者参观了他承包的1700多亩田。目前,这片田中已有600亩采用了绿色种植,其中的200亩,更是严格按照标准“升级”为有机种植。今年57岁的陈国法站在田边畅想未来:“我们计划逐步把全部面积都转向绿色种植,然后再一步步转为有机种植,让更多人吃上绿色健康的大米。”

丹阳新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投资800万元,位于丹阳市陵口镇,主要从事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和加工。陈国法介绍,他原本经营的是一家包装印彩厂,看准了农业的发展前景后,由工转农,成了一名“新农人”。

2014年,当时刚刚接触农业的陈国法还是个门外汉,但他认准了“中国农业一定有前途,要做就做大、做好”,一出手就承包了1700多亩地。

种植水稻的第一年,是陈国法不断学习的一年。从来没种过田的他每天早晨5点就来田间查看,往往忙到天黑才回家。一年后,问题出现了:检测发现,土壤偏酸,肥力有下降的趋势。“当时我不是很懂这些专业内容,很着急,咨询了专家才知道,原来是使用化肥带来的副作用。”陈国法说。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大部分农户种植,都离不开化肥。但化肥的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里的一些元素过分积累,养分趋于单一,这不光会伤害土壤,而且会影响种出来的农作物品质。陈国法意识到,减少化肥的使用,种植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才是出路,而这也是国家正在倡导的大方向。

要想把“农业前途”真正落实、落地,就一定要走生态之路。坚定这样的理念后,陈国法开始向镇江市农科所、丹阳市农业农村局求助,很快就得到专业团队的帮助,进行了“科技联姻”。在专家的指导下,“新大地”自2015年起开始摸索绿色种植技术。为了学习好稻鸭共作技术,陈国法拜访了我市很多专家,其中包括全市最早引入稻鸭技术的生态农业专家谢桐洲。“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也让我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老姜,你过来和我们一起聊聊!”采访中,陈国法叫来了正在田边劳作的农技师姜荣善。姜荣善一听是聊种植,就对记者说道:“你来迟了,要是早一阵子来就能看到我们的稻鸭了——今年的小鸭子已经全部收上来喽!”

姜荣善所说的稻鸭共作技术从日本引进,是有机稻米种植技术之一,即让小鸭子生活在水稻秧苗中,在稻田里除杂草、除虫害,鸭子的粪便也可以做肥料。每年的6月底到8月底都是放鸭劳作的时间。姜荣善介绍,今年他们的200亩有机种植地共放养了3000只稻鸭。

“有机种植要求比绿色种植还要高,只能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必须保证土壤相关指标符合国家的有机标准。”姜荣善说,从2015年尝试搞有机生产开始,公司每年都在有机种植地里种上紫云英来轮作休耕,修复土壤的同时,也将其作为有机肥。

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时,“新大地”的粮食种植工艺达到了绿色标准,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大米品牌“朴玉”还荣获了首届“丹阳优质稻米”评比金奖。陈国法还有更高的追求,“绿色是第一步,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早日通过有机认证。”他坦言,有机认证比绿色认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愿意为之付出年复一年的努力,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全媒体记者 王露)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