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汪汪叫的黄毛狗,连栋钢架的葡萄大棚,葡萄园内,密匝匝的葡萄,似座座珍珠塔,如堆堆翡翠珠……
9月15日,丹阳吕城镇井园村的天籁葡萄种植基地的这幅图景,足以让人爽心怡情。
狗叫声引出一位脸色黝黑红润的主人。他叫路红英,老家是丹阳吕城,46岁。
2009年,路红英放弃在外打理的生意,组建了天籁葡萄种植合作社,去年,她种的葡萄收入60万元,不仅如此,她身边还有6个当地农民的“粉丝”也走上了致富路。
1992年,路红英高中毕业后,做过很多行业,但并不如意,然后,一直在常州经营贸易,她说,“一般情况下,一年挣个10多万元,不成问题。”
家人没想到,2009年,路红英看到政府引导农民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扶持政策及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毅然转行回乡念起了“农经”。
经过多方考察,路红英选择了葡萄种植项目,组建了天籁葡萄种植合作社,带领周边农户发展葡萄产业共同致富。
“我看,你是疯了。”路红英家人全都傻眼,“在外的生意做得好好的,偏要跑回来办合作社、种葡萄。”
路红英不是糊涂人,她说,发展高效农业,是一条更好的致富路子,“我要种出‘金果子’,带领农民‘粉丝’闯出‘富路子’!”
为了种好葡萄,她虚心求教,不断钻研,深入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的农科院以及全国知名的葡萄种植基地学习,让路红英从一位“门外汉”变成葡萄栽培的行家里手。
2013年,在丹阳吕城镇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她投资60多万元建设起了占地40多亩的连栋钢架葡萄大棚。
为了与“大路货”错位竞争,路红英瞄准市民的“果盘子”,优化品种结构,她说,“时鲜、高品质的葡萄在市场尤为抢手。”
路红英引进的新品种中,除了醉金香、金香1号、魏可和秋红等外,还有阳光玫瑰。她说,通过采用大棚种植的葡萄品种共有六个,分为早、中、晚熟三类,通过品种搭配,保证了基地6月至10月都有葡萄上市。“今年新上市的两亩多‘阳光玫瑰’葡萄,每斤能卖到10多元,仅此今年亩产值可达5万元左右。”
过去,果农追求的大多是产量,如今,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控产量提品质成为果业生产的关键。
路红英采用的是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主要在提高品质上做文章:由于采用大棚栽培,科学修剪,葡萄的病虫害大大减少,一般亩产四、五千斤,而她严格控制葡萄产量,亩产减半;在施肥方面,采用配方施肥且全部使用有机肥。因此,葡萄园产出的葡萄个大、品质也好。此外,葡萄园还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在葡萄地里套种部分露地西瓜,还散养部分草鸡来增加效益。
“创业最难的,其实不是资金压力。”路红英说,最难的是大家对她的不理解。有时,她在被介绍时,别人常常半开玩笑,“种地,当农民?”
“难道自已错了吗?”路红英向当地村民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小麦,收入仅千把元;但改种葡萄后,每亩收入要翻十倍左右,“做个‘新农人’,一定有前途!”她说。
“还是路红英有办法!”井园村村民蒋玉星说,2018年,我向路红英学着种植了5亩葡萄,“目前葡萄亩产收入15万元,比种小麦强多了!”
“路红英心肠好,我们种葡萄,她提供种苗、技术,还帮忙销售呢。”村民们争着说好话。
凭着对路红英的信任,目前,路红英的天籁葡萄种植合作社在当地长期聘请了12位农民工,还有6户农民“粉丝”尾随着共种了150亩新品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
“大伙都跟着种葡萄,如果滞销,咋办?”其实,路红英心里有底,“天籁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之所以能让客户提前预订,靠的就是品质和信誉,基地通过生态综合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天籁葡萄’走出了绿色小康路,还让连片的葡萄大棚成为吕城镇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全媒体记者 佘记其 通讯员 吴路平 蒋须俊)
编辑: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