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身体内留着弹片住着老式楼房 94岁老战士一年捐出20万元

2020-09-15 17:38

今日镇江讯  9月15日上午9:30,扬中市三茅街道文化新村44栋居民楼里,平日里很是安静的202室,忽然间热闹起来,热心的居民也纷纷过来围观。

“老战士王勇家发生什么事了?”一些群众问道。

“王勇今天要向扬中市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资助江苏省扬中市高级中学的贫困学子!”一知情人介绍。

当大家看到王勇老人将10万元现金交给扬中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王成华,慈善总会会长卢万福、省扬高中副校长陈世明分别将捐款证书、捐赠款使用和管理办法交到王勇手中,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围观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老人不简单,这是王老一年时间内,第二次捐出10万元!”

“王勇疫情期间还捐款了1万元呢!”有人补充。

一次痛哭

记者了解到,2005年初秋,王勇随扬中市老干部学习考察团,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风尘仆仆地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后,大家来到餐馆准备用餐。就在工作人员安排就餐时,却不见了王勇的踪影,大家急忙在餐厅周围分头寻找。

不想一位工作人员却隐隐约约听到了哭声!循声望去,王勇正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失声痛哭。大家询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只是摇了摇手。良久,在大家的关心下,王勇心情逐渐平复下来,讲述了自己痛哭的原因:“今天的参观学习,我太激动了。我看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居住过的窑洞,条件是那么的艰苦。我现在能乘飞机、坐火车,来到延安参观学习,是何等幸福!再想想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如果还活着,能看到延安今天的胜景该多好?!”王勇的失声痛哭,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王勇祖籍山东,1927年9月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未能进校门读书。学校里一位姓刘的老师得知后,主动提出免除王勇的学杂费,让他进了学校。这位刘老师是一名地下党员,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王勇的家乡从事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等抗日工作。

刘老师成为王勇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14岁的王勇当上了儿童团团长;16岁的王勇加入了青年抗日救国先锋队;18岁的王勇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迅速成长起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1947年8月,王勇奉命带领武工队和各村民兵,配合部队坚守淮河的大小渡口,阻击敌人过河。后被手榴弹炸伤,昏迷不醒,被老乡们用门板抬到了后勤医院接受治疗,这才保住了性命,但他头上、腰上的一些小弹片,至今还留在体内。

1965年3月,王勇调到扬中县工作,直至1988年7月从县人大副主任岗位上离休。

两次捐款

2019年11月26日上午,王勇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进扬中市级机关工委的会议室,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

座谈时,王勇告诉工作人员:“我是1945年入党的,想当初国家一穷二白,现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70周年了,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年事已高,也早已离开工作岗位,不能在一线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所以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交纳一份特殊党费,报答党恩。”

10个月后,9月15日王勇又捐出10万元扶贫款。他说:“前两天,我看到习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的抗疫精神,令我难忘!我到扬中50多年了,扬中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和扬中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想为扬中贫困的学子尽一份我的责任,为扬中的脱贫攻坚做一点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100周年生日!”

而环顾王勇的家,还是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老式楼房。家中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则是老人平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一张老书桌、一张旧藤椅、一张简易双人床……房间里最显眼的是书桌旁边,摆放整齐的一摞报纸和几十本读书笔记。时至今日,王勇依然保持着每天上午读书看报、做摘抄、记笔记、写心得的良好习惯。这些,让一名与新时代同步的耄耋老人,精神富足。

三句心声

说起这次捐款,背后还有故事。

8月25日下午,扬中市委老干部局局长陈钧接到王勇的电话,请局领导来家一趟,有事情商量。当陈钧一行来到王勇家中后,他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去年,我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近期,我还想再捐出10万元扶贫款,为党为人民出上两份力。但现在,我身体里的弹片,压迫得更加厉害,时常发作疼痛,行走非常不方便,我走不出去,只能请组织上帮忙,完成我的心愿。”老人顿了顿,接着说:“我这份心思五年前就有了,总算要了了。想当初,我参加革命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入党后,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离休了、年老了,我必须一辈子做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老人质朴的三句“心声”,令陈钧等人感慨不已。

“都是小事,都是小事,这是为党为人民应尽的义务。”15日的捐赠现场,听着众人赞许的话,老人竟然有些局促不安,嘴里不住地解释着。

整个采访中,王勇老人始终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老人的每一句话,还有他两次分别献出10万元的大爱之举,都彰显了一名老战士和共产党人的爱党之心、爱民之情。(通讯员  朱亮  耿婷  孙富民  全媒体记者  朱美娜)

编辑:金凯

43

今日镇江讯  9月15日上午9:30,扬中市三茅街道文化新村44栋居民楼里,平日里很是安静的202室,忽然间热闹起来,热心的居民也纷纷过来围观。

“老战士王勇家发生什么事了?”一些群众问道。

“王勇今天要向扬中市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资助江苏省扬中市高级中学的贫困学子!”一知情人介绍。

当大家看到王勇老人将10万元现金交给扬中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王成华,慈善总会会长卢万福、省扬高中副校长陈世明分别将捐款证书、捐赠款使用和管理办法交到王勇手中,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围观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老人不简单,这是王老一年时间内,第二次捐出10万元!”

“王勇疫情期间还捐款了1万元呢!”有人补充。

一次痛哭

记者了解到,2005年初秋,王勇随扬中市老干部学习考察团,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风尘仆仆地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后,大家来到餐馆准备用餐。就在工作人员安排就餐时,却不见了王勇的踪影,大家急忙在餐厅周围分头寻找。

不想一位工作人员却隐隐约约听到了哭声!循声望去,王勇正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失声痛哭。大家询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只是摇了摇手。良久,在大家的关心下,王勇心情逐渐平复下来,讲述了自己痛哭的原因:“今天的参观学习,我太激动了。我看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居住过的窑洞,条件是那么的艰苦。我现在能乘飞机、坐火车,来到延安参观学习,是何等幸福!再想想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如果还活着,能看到延安今天的胜景该多好?!”王勇的失声痛哭,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王勇祖籍山东,1927年9月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未能进校门读书。学校里一位姓刘的老师得知后,主动提出免除王勇的学杂费,让他进了学校。这位刘老师是一名地下党员,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王勇的家乡从事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等抗日工作。

刘老师成为王勇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14岁的王勇当上了儿童团团长;16岁的王勇加入了青年抗日救国先锋队;18岁的王勇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迅速成长起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1947年8月,王勇奉命带领武工队和各村民兵,配合部队坚守淮河的大小渡口,阻击敌人过河。后被手榴弹炸伤,昏迷不醒,被老乡们用门板抬到了后勤医院接受治疗,这才保住了性命,但他头上、腰上的一些小弹片,至今还留在体内。

1965年3月,王勇调到扬中县工作,直至1988年7月从县人大副主任岗位上离休。

两次捐款

2019年11月26日上午,王勇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进扬中市级机关工委的会议室,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

座谈时,王勇告诉工作人员:“我是1945年入党的,想当初国家一穷二白,现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70周年了,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年事已高,也早已离开工作岗位,不能在一线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所以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交纳一份特殊党费,报答党恩。”

10个月后,9月15日王勇又捐出10万元扶贫款。他说:“前两天,我看到习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的抗疫精神,令我难忘!我到扬中50多年了,扬中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和扬中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想为扬中贫困的学子尽一份我的责任,为扬中的脱贫攻坚做一点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100周年生日!”

而环顾王勇的家,还是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老式楼房。家中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则是老人平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一张老书桌、一张旧藤椅、一张简易双人床……房间里最显眼的是书桌旁边,摆放整齐的一摞报纸和几十本读书笔记。时至今日,王勇依然保持着每天上午读书看报、做摘抄、记笔记、写心得的良好习惯。这些,让一名与新时代同步的耄耋老人,精神富足。

三句心声

说起这次捐款,背后还有故事。

8月25日下午,扬中市委老干部局局长陈钧接到王勇的电话,请局领导来家一趟,有事情商量。当陈钧一行来到王勇家中后,他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去年,我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近期,我还想再捐出10万元扶贫款,为党为人民出上两份力。但现在,我身体里的弹片,压迫得更加厉害,时常发作疼痛,行走非常不方便,我走不出去,只能请组织上帮忙,完成我的心愿。”老人顿了顿,接着说:“我这份心思五年前就有了,总算要了了。想当初,我参加革命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入党后,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离休了、年老了,我必须一辈子做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老人质朴的三句“心声”,令陈钧等人感慨不已。

“都是小事,都是小事,这是为党为人民应尽的义务。”15日的捐赠现场,听着众人赞许的话,老人竟然有些局促不安,嘴里不住地解释着。

整个采访中,王勇老人始终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老人的每一句话,还有他两次分别献出10万元的大爱之举,都彰显了一名老战士和共产党人的爱党之心、爱民之情。(通讯员  朱亮  耿婷  孙富民  全媒体记者  朱美娜)

编辑:金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