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疏通产业扶贫的消费堵点

2020-09-11 09:13

◎市扶贫“三会”

“时代楷模”赵亚夫在农村扶贫实践中有一句名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这句话反映了农业产业“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现在“生产”上去了,但农产品卖难困扰着“实现农民富”。

消费扶贫,急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丹阳市司徒镇杏虎村是典型的老区贫困村,也是省、市、县三级扶贫“三会”联系点。2000年由市扶贫“三会”出资并带着种苗开始实施水蜜桃种植帮扶,聘请专家进村指导,由起初的15亩扩大到目前1500多亩,年产量从1万多斤增加到200多万斤,质量比肩无锡阳山水蜜桃。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万斤积压、变质,严重影响着果农种植积极性。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也是省、市、县三级扶贫“三会”联系点。20多年来,赵亚夫同志精心帮扶该村种植有机水稻,创造了“戴庄经验”,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戴庄村有机稻米每年都有部分积压,特别是2019年北京一公司单方面毁约,致使50余万斤400多万元的有机稻米压库。如不及时销出,将会给农民收入造成重大损失。

还如丹徒区江心洲橘子,新一年的橘树已经开花,但上年的橘子还挂果在树上。句容草莓、葡萄有很大部分是马路市场,当天卖不了的傍晚则倒在马路边的沟渠里,等等。

由此可见,产业扶贫需要更加重视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销,推动消费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促进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产销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卖难的主要原因。为此,市扶贫“三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建立产销服务机制,积极开展现场助销、典型引导帮销,取得了较好成效。如:前不久,针对疫情对游客的影响,句容扶贫“三会”与扶贫办联手在后白镇古村农业科技示范园举办了消费扶贫专场推介活动,茅山老区的19个经济薄弱村22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出100多种当季农产品,镇江市100多家市属单位工会与会,签订了1000多万元合同。

近年来,市扶贫“三会”积极为扶贫村、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累计帮销水蜜桃200多万斤,大米120多万斤,葡萄50多万斤,货款均如数回笼,促进了扶贫村、合作社和低收入农户农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受到老区人民的广泛好评。

在消费扶贫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1.市场作用机制不灵。数年来,从起初的驻村干部、游客自发购买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到机关、企事业单位有组织地帮助贫困户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行政干预始终是推动消费扶贫的重要手段,市场作用发挥不明显。

2.贫困家庭动力不足。帮助贫困户销售,让他们尝到了生产变现的甜头,有利于提高其生产积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扶贫对象对帮扶单位或驻村干部过度依赖,甚至让帮扶单位为其提供类似保证式或兜底式服务,既要帮助其找到买方对接,还要帮助其洽谈,甚或为其催款要账,长此以往这种消费扶贫方式不利于激发其内生动力。

3.消费产品质量不稳。消费扶贫产品是否值得购买,不仅取决于消费者是否为扶贫,关键是要看产品质量。目前消费扶贫中,还存在消费者碍于情面或出于爱心而购买贫困户农产品的情况。一旦消费扶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给消费者留下不良购物体验,也有损地方优势农副产品对外形象与口碑。

2020年,我们在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创新作为,在消费扶贫、精准脱贫路上,突出联系村品牌建设,突出农产品质量监管,突出城乡产销常态化对接。在现代营销手段上着力,在村级合作联社建设上发力,

在联络电商平台上出力,在志愿者队伍组织上用力。

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搭建对接平台。依托“采桃节”“葡萄节”“草莓节”“茶叶节”等地方特色节庆,策划高品质的品牌推介活动。在大型超市、车站、商业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设置扶贫产品专柜或摊点。组织更多电商企业与贫困村特色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多渠道打开销售局面。二是扩大消费市场。推动机关部门带头参与消费扶贫,引导大学、大医院、大企业等中高端消费群体优先选用贫困村农副产品,鼓励他们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村产品和服务。同时,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三是做好质量监管。督促贫困村激发内生动力,重视产品质量,着眼长远,把质量监管和品牌放在第一位,树立我市优质农产品良好口碑。四是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发挥镇江高校优势,组织扶贫联系村、社骨干成员,联合江大、高专办班培训,强化市场营销队伍建设,提升农民直接对接市场的能力。

消费扶贫,急需多方合力“拧成一股绳”

消费扶贫仅靠“三会”力量是极其微薄的,尤其是在大疫之下,市场阻滞,更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发力,社会参与。为决胜全面小康,消费扶贫需要按下快进键。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办法,推动消费扶贫政策真正落地。前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9号);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9〕31号);今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国开办发〔2020〕4号)。3个文件都对消费扶贫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和安排,是各级各部门开展消费扶贫的任务书和路线图。该工作涉及发改(粮食)、农业农村(扶贫)、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商务、供销等大部分政府部门及单位,执行过程中需协调事务多,政策落实推进难度大,建议在市级层面出台文件,明确实施办法,形成推动消费扶贫的工作责任体系,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督查。

2.认定认证,做好消费扶贫的基础工作。消费扶贫要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建议农业农村、扶贫部门对贫困村、低收入农户的农产品品种、产量、上市时间登记造册,并在生产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做好产品认定;市场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认证,组织镇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像“玉兔草莓”“丁庄葡萄”等更多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申报像“金山翠芽”“茅山长青”等更多的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像“野山小村”越光大米、“嘉贤”稻鸭共作等驰名商标,让地产品牌更多地为消费者认可。

3.组织行动,推进消费扶贫快见成效。针对疫情对农产品流通和旅游的影响,建议发起“城乡对接惠农行动”,建立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市区街道对口联系涉农镇村制度,组建城乡消费联盟;发放农产品消费券,在工会福利费中明确消费地产农产品比例;开通乡村旅游线路,出台支持电商平台销售地产农产品的奖励政策;按照既方便群众又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在全市各城区和各镇街划出指定位置,允许农民农产品摆摊设点,推动消费扶贫早见效、真见效、见实效。

4.建好队伍,加强消费扶贫能力建设。为确保消费扶贫可持续性,建议培育更多能生产、懂品牌、善经营、会标准的新型职业农民,带着低收入农户干、帮助低收入农户销,改善和提升低收入农户生产供给能力和市场营销意识。

同时,加强消费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费扶贫产品市场能力,组建一支消费扶贫志愿者队伍,突出扶贫工作者的带头作用,对推动消费扶贫作出积极贡献的,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激励,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激励更多人投身扶贫事业。

50

◎市扶贫“三会”

“时代楷模”赵亚夫在农村扶贫实践中有一句名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这句话反映了农业产业“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现在“生产”上去了,但农产品卖难困扰着“实现农民富”。

消费扶贫,急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丹阳市司徒镇杏虎村是典型的老区贫困村,也是省、市、县三级扶贫“三会”联系点。2000年由市扶贫“三会”出资并带着种苗开始实施水蜜桃种植帮扶,聘请专家进村指导,由起初的15亩扩大到目前1500多亩,年产量从1万多斤增加到200多万斤,质量比肩无锡阳山水蜜桃。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万斤积压、变质,严重影响着果农种植积极性。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也是省、市、县三级扶贫“三会”联系点。20多年来,赵亚夫同志精心帮扶该村种植有机水稻,创造了“戴庄经验”,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戴庄村有机稻米每年都有部分积压,特别是2019年北京一公司单方面毁约,致使50余万斤400多万元的有机稻米压库。如不及时销出,将会给农民收入造成重大损失。

还如丹徒区江心洲橘子,新一年的橘树已经开花,但上年的橘子还挂果在树上。句容草莓、葡萄有很大部分是马路市场,当天卖不了的傍晚则倒在马路边的沟渠里,等等。

由此可见,产业扶贫需要更加重视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销,推动消费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促进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产销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卖难的主要原因。为此,市扶贫“三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建立产销服务机制,积极开展现场助销、典型引导帮销,取得了较好成效。如:前不久,针对疫情对游客的影响,句容扶贫“三会”与扶贫办联手在后白镇古村农业科技示范园举办了消费扶贫专场推介活动,茅山老区的19个经济薄弱村22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出100多种当季农产品,镇江市100多家市属单位工会与会,签订了1000多万元合同。

近年来,市扶贫“三会”积极为扶贫村、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累计帮销水蜜桃200多万斤,大米120多万斤,葡萄50多万斤,货款均如数回笼,促进了扶贫村、合作社和低收入农户农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受到老区人民的广泛好评。

在消费扶贫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1.市场作用机制不灵。数年来,从起初的驻村干部、游客自发购买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到机关、企事业单位有组织地帮助贫困户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行政干预始终是推动消费扶贫的重要手段,市场作用发挥不明显。

2.贫困家庭动力不足。帮助贫困户销售,让他们尝到了生产变现的甜头,有利于提高其生产积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扶贫对象对帮扶单位或驻村干部过度依赖,甚至让帮扶单位为其提供类似保证式或兜底式服务,既要帮助其找到买方对接,还要帮助其洽谈,甚或为其催款要账,长此以往这种消费扶贫方式不利于激发其内生动力。

3.消费产品质量不稳。消费扶贫产品是否值得购买,不仅取决于消费者是否为扶贫,关键是要看产品质量。目前消费扶贫中,还存在消费者碍于情面或出于爱心而购买贫困户农产品的情况。一旦消费扶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给消费者留下不良购物体验,也有损地方优势农副产品对外形象与口碑。

2020年,我们在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创新作为,在消费扶贫、精准脱贫路上,突出联系村品牌建设,突出农产品质量监管,突出城乡产销常态化对接。在现代营销手段上着力,在村级合作联社建设上发力,

在联络电商平台上出力,在志愿者队伍组织上用力。

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搭建对接平台。依托“采桃节”“葡萄节”“草莓节”“茶叶节”等地方特色节庆,策划高品质的品牌推介活动。在大型超市、车站、商业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设置扶贫产品专柜或摊点。组织更多电商企业与贫困村特色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多渠道打开销售局面。二是扩大消费市场。推动机关部门带头参与消费扶贫,引导大学、大医院、大企业等中高端消费群体优先选用贫困村农副产品,鼓励他们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村产品和服务。同时,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三是做好质量监管。督促贫困村激发内生动力,重视产品质量,着眼长远,把质量监管和品牌放在第一位,树立我市优质农产品良好口碑。四是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发挥镇江高校优势,组织扶贫联系村、社骨干成员,联合江大、高专办班培训,强化市场营销队伍建设,提升农民直接对接市场的能力。

消费扶贫,急需多方合力“拧成一股绳”

消费扶贫仅靠“三会”力量是极其微薄的,尤其是在大疫之下,市场阻滞,更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发力,社会参与。为决胜全面小康,消费扶贫需要按下快进键。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办法,推动消费扶贫政策真正落地。前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9号);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9〕31号);今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国开办发〔2020〕4号)。3个文件都对消费扶贫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和安排,是各级各部门开展消费扶贫的任务书和路线图。该工作涉及发改(粮食)、农业农村(扶贫)、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商务、供销等大部分政府部门及单位,执行过程中需协调事务多,政策落实推进难度大,建议在市级层面出台文件,明确实施办法,形成推动消费扶贫的工作责任体系,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督查。

2.认定认证,做好消费扶贫的基础工作。消费扶贫要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建议农业农村、扶贫部门对贫困村、低收入农户的农产品品种、产量、上市时间登记造册,并在生产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做好产品认定;市场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认证,组织镇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像“玉兔草莓”“丁庄葡萄”等更多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申报像“金山翠芽”“茅山长青”等更多的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像“野山小村”越光大米、“嘉贤”稻鸭共作等驰名商标,让地产品牌更多地为消费者认可。

3.组织行动,推进消费扶贫快见成效。针对疫情对农产品流通和旅游的影响,建议发起“城乡对接惠农行动”,建立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市区街道对口联系涉农镇村制度,组建城乡消费联盟;发放农产品消费券,在工会福利费中明确消费地产农产品比例;开通乡村旅游线路,出台支持电商平台销售地产农产品的奖励政策;按照既方便群众又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在全市各城区和各镇街划出指定位置,允许农民农产品摆摊设点,推动消费扶贫早见效、真见效、见实效。

4.建好队伍,加强消费扶贫能力建设。为确保消费扶贫可持续性,建议培育更多能生产、懂品牌、善经营、会标准的新型职业农民,带着低收入农户干、帮助低收入农户销,改善和提升低收入农户生产供给能力和市场营销意识。

同时,加强消费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费扶贫产品市场能力,组建一支消费扶贫志愿者队伍,突出扶贫工作者的带头作用,对推动消费扶贫作出积极贡献的,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激励,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激励更多人投身扶贫事业。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