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的一天,文娜看到一则新闻:辽宁一辆货车维修时起火,车主冒着油箱爆炸危及生命的危险,开车冲往空旷处……
和同事们商议之后,她联系到当地媒体,给车主孙刚颁发了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和一万元奖金。
这笔奖励发出后不久,8月5日,人民日报针对此事刊发评论:“一人行善,社会鼓励,激励出更多人效仿;效仿者又受到鼓励,善的循环于是延展开来……”
在阿里巴巴杭州总部,文娜所在的天天正能量团队,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奖励凡人善举。对她来说,这种善的循环,实际上是日常的循环。
七年前,文娜面对着另外一番情景。
1
杭州太远了
2013年,文娜曾一度陷入迷惘。
这一年,在马云倡议下,阿里巴巴成立了公益项目“天天正能量”。这个团队的成员需要从北京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工作。
对一个北方姑娘来说,杭州太远了,文娜不想去。
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也让她犹豫。在北京,随便一个咖啡馆,人人都在谈论天使轮、A轮、B轮;为吸引流量,媒体多是博人眼球的恶性事件或虚假新闻;在报端偶尔出现的正能量,也往往是高大上……
文娜怀疑,天天正能量的操作空间不大,存在着不确定性。
想想工作待遇,最终向现实妥协,但那是“看在钱的份上”。
成立不久,天天正能量推出了一个策划:寻找上海地铁捡西瓜皮的阿姨,随后为其颁发了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及两万块正能量奖金。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招来了潮水般的质疑,“这也值两万”、“作秀”、“有钱烧的”……
舆论场对天天正能量不友好,充满了负能量。
那时候联系记者谈合作,文娜总是难为情。人家问,天天正能量是干啥的呀,为啥要联合我们给人发奖啊。她经常脸一红,舌头像使了绊子,期期艾艾:“你去百度上查一下。”
要不就是,“你去微博上搜一下天天正能量”。很窘迫。
还有一个策划,文娜自己心里都犯嘀咕。
2010年,一个后来被称为“文明豆”的一岁小朋友,在西湖边,穿着开裆裤,迈着小短腿,努力跨过铁链,被绊倒但依然挣扎着伸长小手臂,匍匐着坚持把空饮料瓶丢进垃圾桶。
这一系列动作正好被摄影爱好者捕捉到。2013年,这组照片被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评选为“西湖因你而美丽”摄影大赛一等奖,天天正能量联合媒体在全国范围发起了寻找“文明豆”的行动,却一直没有结果。
直到2015年1月,“豆豆丢瓶文明行为”上了小学生试卷被邻居发现,豆豆重回大家视线。天天正能量在西湖边为豆豆颁发了一份迟到两年的正能量奖励。
这一年豆豆6岁。11月,豆豆和其他七位正能量获奖者成为双十一晚会的敲钟嘉宾。通过豆豆爸爸的朋友圈,文娜时刻关注着豆豆的状态,看到他时常被邀请参与活动、分享体会,她心里存着隐忧:社会的关注,会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2017年11月,文娜代表天天正能量项目组为台州临海白衣女司机钱伟剑颁奖,台下合影。
2
唤醒是具体的
文娜第一次感受到“善的循环”,来自于一件小事。
2015年3月2日,杭州一位女博主发了个帖子:在公交上遇到两次这位老人了,太感动。每次见他,都是拿着垃圾袋不断捡车上的垃圾,让他座也不要。终于跟他攀谈了一下,他说他姓金,82岁了……
这条当时“0转0评”的微博,被文娜从浩如烟海的微博贴里扒拉了出来。文娜联系了钱江晚报,记者和报社领导也觉得这条线索有价值。
不到24小时,老人找到了。“我1963年从部队转业来杭州,就觉得这个城市怎么这么美,我一定要让这个城市更美。我举手低头能做到的,为什么不做。”老人的话,朴实,动人。
天天正能量的奖励让老人成了“网红”,发帖的女博主在原贴下留言说:“我好久没上微博了,上次也是想让大家看看老人才发的……居然让他火了。真好。”
世间的美好环环相扣。这样的小确幸,文娜也觉得,“真好”。
马云说:“公益在于唤醒。”
当时对文娜来说,“唤醒”是个“大词”,因为没有感性认知和具体感受带来的支撑。七年时光悄然而过,天天正能量投入了近七千万元,奖励了八千多例凡人善举,从七年前不为人知,成长为一个标志性的公益品牌,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平台。
“唤醒”早已不是抽象的词,它是具体的。
有时候是小惊喜。
在杭州工作的山东90后小伙刘扬在西湖中救落水游客获奖,通知他的时候,文娜还是用惯用的开场:“你可能没听说过,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集团发起的……”小伙子说:“听过呀,我当然知道天天正能量,经常在网上看见你们。”
他说,只是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跟这个奖发生关联。
有时候是小开悟。
疫情期间,浙江缙云8旬的陈锦林夫妇将自种蔬菜免费送路人,希望大家平安。当时天天正能量决定给他们颁发战疫英雄奖,文娜开始申请了5000元,被领导驳回后追加到一万。她有些不理解:这个就是路边摆摊送送菜而已,和去援鄂的英雄、一线的抗疫人不能相提并论吧。
老人的日子过得朴素,家很简陋,但是他们又捐出了奖金。随后,他们被评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登上了学习强国,还成了全国妇联的漫画主人公。媒体报道说,老人是在春风里播下了10000颗正能量的种子。
想想最开始为奖励多少钱而纠结,文娜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了。
更多时候是感动。
杭州网约车司机乔师傅给文娜的最初印象是害羞、抵触。他做生意被合伙人骗了,欠了债,才来到杭州开网约车,每天废寝忘食,只为早日还清债务。疫情期间,他坚持出车,免费拉了不少乘客。被天天正能量“看见”,是因为他每天免费接送医生上班下班。接到获奖的通知电话,他最初的反应是“有点伤感情”,因为自己做这些“什么都不图。”文娜用了半个小时,说服他接受奖励,之后,又劝他不要转捐。这是她唯一一次阻扰当事人转捐。
乔师傅接受了奖励,却又不愿出镜,不愿暴露真名,最终也被文娜说服了。当报道出来后,很多人给乔师傅送上了祝福。他给文娜发了一句话:感谢你们,让我体会到了乐于助人的乐趣,加油。
文娜说:“能感受到,被信任,被看见,对这样一个异地谋生的网约车师傅来说的意义,之后,他一直问在老家居家办公的我什么时候回杭,他要免费接我,当然我没让,但我知道这是他表达感激的方式。”
像乔师傅这样的普通人何止万千。他们可能会多多少少面临着生活中不堪的一面,但生命的信条里,始终放着美好的一面。
这样的美好,不该被辜负。
这也是七年来,数千个日子里,让文娜感慨最多的一点。
2019年4月,文娜代表天天正能量项目组为台州诚信老人朱冬娟夫妇送去正能量证书及奖金。
3
月亮和六便士
唤醒真诚与善良,感动世道和人心,是天天正能量成立时被赋予的使命。
这个严肃而厚重的使命,被掰细了揉软了都融进了细节里,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看不见的地方,催生着改变。就如善的循环,生生不息。
“当你手里拿着锤子的时候,你眼里都是钉子。”七年间,文娜眼里的尘世,褪去了浮躁,处处都有人性中素朴又神圣的光辉。
鞍山市东北育才学校的初中生赵一锦,2019年10月捡到几万元现金,在路边等失主一个多小时。
那是失主借来看病用的“救命钱”,少年的拾金不昧看似平常小事,却救了一个家。
半年之后,沈阳晚报回访赵一锦,发现天天正能量的奖励让这个少年成了正能量的中坚。他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平日也常常助人为乐。今年7月,赵一锦在刷题时意外刷到自己——他的事迹被选入了北京、山东等地的试卷。
看来,这件“小事”不仅没有被忘记,反而成了一粒正能量的种子。
这种发现,对文娜来说是常有的事。
她想,善念本身就根植于他们心中,无非是获奖、高调表扬这个举动,赋予了他们更多自信和勇气。这也像她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轨迹。
2018年8月,在一次会议上,文娜再次见到长高长大了的小学生豆豆。他在台上发言说:“其实那张照片上的事情,我早记不清了,当时太小了。但是长大后再看到当年那张照片,我也很感动。因为天天正能量,因为叔叔阿姨们的赞许,我知道,自己做了件对的事情。”
这次见面,文娜已经结婚,是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看到台上落落大方为自己骄傲的豆豆,她没了顾虑,只余欣喜:当年在孩子心中种下的种子,发芽了。
她觉得,这么多年,无形中好像为自己的孩子也做了一些事情,在她到来之前。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看在钱的份上来的杭州,文娜当初说服自己,就是去打一份工啊。而现在,这份工作,融入了生命:“老朋友老同学问起,都是你现在阿里P几。你也不能告诉他们说,我在阿里三号楼的电梯间打了个电话,听到获奖者的快乐,给我自己感动到想哭……这种话,跟谁说都觉得很矫情。但是可以这样说,就是这份工作带给个人的很多价值、收获,不是语言所能够形容的。”
文|张培昂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