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牛背梁脚下,文旅赋予靠山吃山新内涵

2020-08-26 15:40 光明日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进入秦岭,满目皆绿。来到牛背梁这颗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时,恰逢阵雨,溪水潺潺伴有虫鸣鸟唱,石头上布满的青苔和沿途成荫的绿树雨后尤显娇翠。

这是颜值与内涵兼具的绿水青山——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拥有羚牛、林麝、黑鹳、红豆杉、太白红杉等珍稀动植物资源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的第一站来到这里,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

这是价值与长远兼顾的金山银山——紧邻牛背梁的终南山寨文旅小镇里,杨传红在自己的店“老豆腐坊”里迎接一拨拨游客;在牛背梁和终南山寨所处的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双艳农家”农家乐老板柳太青刚送走几位西安来的客人。

“以前靠山吃山,挖药材、伐木、砍毛竹,挣不了什么钱还得外出打工。现在靠山吃山,是守好养好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吃好生态旅游这碗长久饭。”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胡平志不无感慨。

山还是那座山,但如今,靠山吃山有了新内涵。

文旅小镇里的新生活

夏日,来牛背梁避暑游玩的人越发多了,杨传红的豆腐生意也越发红火。

“去年暑假那会儿,生意最好时一天就能挣4000元左右。今年上半年挣了6万块钱左右,算下来,全年挣个十几万元不成问题。”聊起收入,老杨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放在两年前,老杨绝不敢想有一天能开起豆腐坊、豆腐坊能成网红店、靠着卖豆腐能脱贫过上新生活。“以前我是县里红岩寺镇本地湾村的贫困户嘛,一家老小老的生病、小的上学,靠种地打零工一年都挣不到啥钱。”老杨家生活的转变始于去年初,帮扶干部了解到老杨有做豆腐的好手艺,协调他到终南山寨文旅小镇民俗村创业,两年免房租、免税费,每月还有1800元的保障补贴。“景区的扶持政策很多,我和我媳妇一共就花了两万多元置办开店用的东西,这‘老豆腐坊’就慢慢做起来了,生意一直不错,去年我们脱了贫,新生活也就来了。”老杨乐呵呵地说。

像杨传红这样在终南山寨文旅小镇创业就业、摆脱贫困的不在少数。“我们在建设期就带动当地群众18180人就业,人均增收达9000元,其中贫困群众2206人。创新‘景民一家’和‘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统一规划、建设佬林客栈安置点,安置当地老百姓123户483人,去年经营的5个月内,安置户人均增收2~3万元,收入最高的可达20余万元。民俗文化村的开业,也火了产业,乐了游客,富了群众。”终南山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国博介绍。

在柞水县,还有更多人在特色小镇开启了新生活——终南山寨文旅小镇、木耳小镇、秦岭时光康养小镇、牛背梁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既是特色产业园区,又是旅游产品。柞水县将移民搬迁点建在小镇,让贫困群众搬进景区,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美丽乡村里的新希望

向日葵迎风摇曳,绣球花团锦簇,蜿蜒的小溪和青石小路伸向远方,抬眼便是秦岭山脉,在朱家湾村这个全国首批命名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田园美景就此铺开,柳太青家的“双艳农家”就隐在这青山绿水间。

“双艳农家”的名字取自柳太青的两个女儿柳运艳和柳运双,说起来,办农家乐还是源自小女儿双双的一句话。“我姨家很早就在村里开了农家乐,我妈在那边帮忙,我看了我姨家的小楼,就对我爸妈说我也想住那样的房子。”14岁的柳运双忆起过往还有些不好意思。

为什么“想住那样的房子”?以前,柳太青家住在一下大雨就漏水的瓦房里,房子破不说,人多也不够住。可要住上“那样的房子”,对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岳母生病需要妻子照顾、自己外出打工一年挣不了多少钱的柳太青而言,谈何容易?

2015年,柳太青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技能培训、贴息贷款、奖励资金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到位,柳太青家住进了三层小楼,“双艳农家”也在2016年开业了。这几年,牛背梁和朱家湾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柳太青家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农家乐办起来后,我们就脱贫了,现在只农家乐一年的纯收入就有5万多元。”柳太青高兴地说。

家里条件好了,在西安读书的大女儿柳运艳也有了继续深造的底气。“刚上学时因为家里穷,没有专升本的打算。现在不同了,我去年考了专升本,目前在念本科。”柳运艳告诉记者。

女儿是柳太青的希望。如今,女儿可以没有顾虑地继续求学,柳太青觉得,日子还有更多希望。

生态饭碗里的新理念

这几年,柞水县抓住旅游资源禀赋,以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核心动力,积极探寻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深度衔接,通过“文旅富民”举措,让曾经从事耕作的农民直接进入第三产业,吃上“旅游饭”,摆脱贫困,自信地走上康庄大道。据统计,2019年柞水县接待游客10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8.8亿元,全县旅游产业已带动3500多户贫困户1.1万多人实现稳定增收。

可是,“旅游饭”就能吃得长久吗?“胡平志”们在思考,过上好日子的“杨传红”“柳太青”们也都有了新的认识——发展旅游始终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旅游饭”要吃得长久还得端好生态这碗饭。

作为柞水县第一批整村推进农家乐经营的试点村,朱家湾村2010年以来就依托牛背梁景区开办农家乐,2015年以花锦园、云林小屋为代表的高端民宿,对传统农家乐进行转型升级,同时引进97号驿站等北美风格鲜明的乡村民宿和乡村客栈。2017年,朱家湾村又引入惠达公司整体打造阳坡院子民宿集群,建设13座高端主题民宿,实现从农家乐到客栈到民宿的三级跳。

“为保护好环境,我们在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数量。现在的理念是不盲目发展数量,而是更注重质量。”胡平志表示,村里对农家乐进行质量和服务上的提升改造,有专门的保洁公司清运回收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

一边是村里整体布局的把控,一边是村民整体意识的提升。“我们村子是靠生态发展起来的,现在大家的观念也都变了,对自然资源不再是索取,而是保护,村民都懂得精心呵护一草一木,养好绿水青山。”胡平志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秦岭东部,牛背梁脚下,小康生活触手可及。

(光明日报记者 陈 晨 王远方 张哲浩)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阿奎

40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进入秦岭,满目皆绿。来到牛背梁这颗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时,恰逢阵雨,溪水潺潺伴有虫鸣鸟唱,石头上布满的青苔和沿途成荫的绿树雨后尤显娇翠。

这是颜值与内涵兼具的绿水青山——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拥有羚牛、林麝、黑鹳、红豆杉、太白红杉等珍稀动植物资源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的第一站来到这里,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

这是价值与长远兼顾的金山银山——紧邻牛背梁的终南山寨文旅小镇里,杨传红在自己的店“老豆腐坊”里迎接一拨拨游客;在牛背梁和终南山寨所处的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双艳农家”农家乐老板柳太青刚送走几位西安来的客人。

“以前靠山吃山,挖药材、伐木、砍毛竹,挣不了什么钱还得外出打工。现在靠山吃山,是守好养好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吃好生态旅游这碗长久饭。”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胡平志不无感慨。

山还是那座山,但如今,靠山吃山有了新内涵。

文旅小镇里的新生活

夏日,来牛背梁避暑游玩的人越发多了,杨传红的豆腐生意也越发红火。

“去年暑假那会儿,生意最好时一天就能挣4000元左右。今年上半年挣了6万块钱左右,算下来,全年挣个十几万元不成问题。”聊起收入,老杨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放在两年前,老杨绝不敢想有一天能开起豆腐坊、豆腐坊能成网红店、靠着卖豆腐能脱贫过上新生活。“以前我是县里红岩寺镇本地湾村的贫困户嘛,一家老小老的生病、小的上学,靠种地打零工一年都挣不到啥钱。”老杨家生活的转变始于去年初,帮扶干部了解到老杨有做豆腐的好手艺,协调他到终南山寨文旅小镇民俗村创业,两年免房租、免税费,每月还有1800元的保障补贴。“景区的扶持政策很多,我和我媳妇一共就花了两万多元置办开店用的东西,这‘老豆腐坊’就慢慢做起来了,生意一直不错,去年我们脱了贫,新生活也就来了。”老杨乐呵呵地说。

像杨传红这样在终南山寨文旅小镇创业就业、摆脱贫困的不在少数。“我们在建设期就带动当地群众18180人就业,人均增收达9000元,其中贫困群众2206人。创新‘景民一家’和‘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统一规划、建设佬林客栈安置点,安置当地老百姓123户483人,去年经营的5个月内,安置户人均增收2~3万元,收入最高的可达20余万元。民俗文化村的开业,也火了产业,乐了游客,富了群众。”终南山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国博介绍。

在柞水县,还有更多人在特色小镇开启了新生活——终南山寨文旅小镇、木耳小镇、秦岭时光康养小镇、牛背梁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既是特色产业园区,又是旅游产品。柞水县将移民搬迁点建在小镇,让贫困群众搬进景区,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美丽乡村里的新希望

向日葵迎风摇曳,绣球花团锦簇,蜿蜒的小溪和青石小路伸向远方,抬眼便是秦岭山脉,在朱家湾村这个全国首批命名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田园美景就此铺开,柳太青家的“双艳农家”就隐在这青山绿水间。

“双艳农家”的名字取自柳太青的两个女儿柳运艳和柳运双,说起来,办农家乐还是源自小女儿双双的一句话。“我姨家很早就在村里开了农家乐,我妈在那边帮忙,我看了我姨家的小楼,就对我爸妈说我也想住那样的房子。”14岁的柳运双忆起过往还有些不好意思。

为什么“想住那样的房子”?以前,柳太青家住在一下大雨就漏水的瓦房里,房子破不说,人多也不够住。可要住上“那样的房子”,对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岳母生病需要妻子照顾、自己外出打工一年挣不了多少钱的柳太青而言,谈何容易?

2015年,柳太青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技能培训、贴息贷款、奖励资金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到位,柳太青家住进了三层小楼,“双艳农家”也在2016年开业了。这几年,牛背梁和朱家湾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柳太青家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农家乐办起来后,我们就脱贫了,现在只农家乐一年的纯收入就有5万多元。”柳太青高兴地说。

家里条件好了,在西安读书的大女儿柳运艳也有了继续深造的底气。“刚上学时因为家里穷,没有专升本的打算。现在不同了,我去年考了专升本,目前在念本科。”柳运艳告诉记者。

女儿是柳太青的希望。如今,女儿可以没有顾虑地继续求学,柳太青觉得,日子还有更多希望。

生态饭碗里的新理念

这几年,柞水县抓住旅游资源禀赋,以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核心动力,积极探寻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深度衔接,通过“文旅富民”举措,让曾经从事耕作的农民直接进入第三产业,吃上“旅游饭”,摆脱贫困,自信地走上康庄大道。据统计,2019年柞水县接待游客10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8.8亿元,全县旅游产业已带动3500多户贫困户1.1万多人实现稳定增收。

可是,“旅游饭”就能吃得长久吗?“胡平志”们在思考,过上好日子的“杨传红”“柳太青”们也都有了新的认识——发展旅游始终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旅游饭”要吃得长久还得端好生态这碗饭。

作为柞水县第一批整村推进农家乐经营的试点村,朱家湾村2010年以来就依托牛背梁景区开办农家乐,2015年以花锦园、云林小屋为代表的高端民宿,对传统农家乐进行转型升级,同时引进97号驿站等北美风格鲜明的乡村民宿和乡村客栈。2017年,朱家湾村又引入惠达公司整体打造阳坡院子民宿集群,建设13座高端主题民宿,实现从农家乐到客栈到民宿的三级跳。

“为保护好环境,我们在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数量。现在的理念是不盲目发展数量,而是更注重质量。”胡平志表示,村里对农家乐进行质量和服务上的提升改造,有专门的保洁公司清运回收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

一边是村里整体布局的把控,一边是村民整体意识的提升。“我们村子是靠生态发展起来的,现在大家的观念也都变了,对自然资源不再是索取,而是保护,村民都懂得精心呵护一草一木,养好绿水青山。”胡平志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秦岭东部,牛背梁脚下,小康生活触手可及。

(光明日报记者 陈 晨 王远方 张哲浩)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