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再立潮头创奇迹

2020-08-26 15:02 人民日报  

天高云阔,繁花似锦,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

40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开路。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到今日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大都市;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到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40年来,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始终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性机遇,努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高质量发展成为最强音

伶仃洋畔,16.2公里长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一侧是鸥鹭翔集、花团锦簇的红树林和海滨公园,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另一侧是深圳湾超级总部、深圳高新区、后海湾总部基地等城市经济发展的颗颗“明珠”,串起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带”。

“在城市中心区能抬头见蓝天、低头见碧海,真棒。”32岁的胡悦来深圳工作快8个月了,“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出行便捷,这就是高质量的都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15年前,深圳在国内首次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城市守住974平方公里的绿地;过去10年间,深圳先后9次修订产业导向目录,主动淘汰数万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成为国内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万元GDP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大城市。

不断换挡提速,转型升级,深圳40年来始终坚信,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是破解土地、能源、人口、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等难题的必然选择。

今年3月,深圳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营商环境改革,重构企业服务生态体系。同时,国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在深圳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深入推进。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成功落地,再次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深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四个为主”特征。

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圳经济发展最响亮的音符,也成就了深圳经济发展的韧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深圳精准施策、主动服务,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6%到二季度的6.2%,实现“V”形反转。

创新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圳光明科学城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深圳湾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的建设提速,这个面向未来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雏形初现。

从过去“三来一补”的低端产业链,到现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源于深圳坚持走创新驱动战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全球每三部手机,就有一部手机的零部件是我们生产的。”瑞声科技高级副总裁江南自豪地说。成立于1993年的瑞声科技,起初只是一家生产蜂鸣器的小工厂。公司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研发及高精密制造能力,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高端智能手机扬声器供应商。

瑞声科技的“蝶变”,是深圳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积极谋划新兴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缩影。目前,深圳在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均处于世界前列,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深圳建市之初,科技基础几乎为零,全市只有两名技术人员,没有一家“大院大所”。近年来,深圳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自2018年以来,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年,研发投入强度4.2%,居全球前列;2019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过1.7万家;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459件,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30.6%,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居全国城市首位,在全球创新城市中,仅次于日本东京,大幅领先纽约。

目前,深圳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正逐步显现,与国际接轨项目攻关“悬赏制”、项目“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已落地实施,5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8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正不断发挥作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已经构建并不断完善……

开放迈向全球标杆城市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是我的切身感受。”来自美国的小伙子加里·伊丝,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媒体平台,向海外展现深圳面貌,讲述深圳故事。

他所在的招商街道,是一个常年居住着近7000名外籍居民的国际化街区。

40年来,深圳同各国贸易和投资往来不断扩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201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值2.98万亿元,其中外贸出口1.67万亿元,连续27年位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截至2019年,深圳市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4万个,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960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目前已有近六成选择在深圳落户。

外资的不断引进,产业的充分聚集,吸引世界各地的人纷至沓来。2019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2.4亿人次,日均66万人次,相比1978年全年的300余万人次,增长了80多倍。

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深圳打造资金、平台、保险、服务“四位一体”的“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神舟创新是一家专门从事电脑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史俞馨介绍,今年以来公司海外市场逆势飘红,来自俄罗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订单金额已超过600万美元,比去年增长了近10倍。

近年来,深圳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通过不断完善的产业链配套、逐渐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环境、越来越透明的政府行政服务管理,不断扩大国际交往范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如今,智利车厘子远渡重洋抵达蛇口码头,10分钟就可完成卸货直接运达深圳前海水果堆场,继而配送全国各地;销往海外的电子产品,从保税港区出区,搭乘中欧班列便可直达满洲里口岸出口至俄罗斯;前海创业梦工厂,已累计为港澳台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000个。

共建共治共享为人民谋幸福

盛夏的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绿意盎然,清澈的河面上,白鹭惊起水花朵朵。这里曾是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看着茅洲河一天天变清,心里真的特别美。”67岁的深圳市民蔡桂森说。

近年来,深圳投资上千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成为全国水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十大城市之一,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在环境、教育、医疗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上持续发力,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

2019年,深圳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3013亿元,超过财政收入的80%。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仅增长2.4%,而全市本级教育和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8.2%、23.1%。

40年过去,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已超过2000万,如何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成为这个年轻的移民城市面临的大课题。

罗湖区东晓街道独树社区,由于旧改项目多,导致停车位一下子少了200多个。为破解难题,东晓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挖掘服务资源共享渠道,协调社区旁边的商业大厦,实施错峰共享停车。

“这是我们探索基层治理由‘单一供给’向‘多元参与’的转变。”街道党工委书记肖嘉睿说。

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广东省最大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居民可以享受66项政务服务,并可通过24小时自助服务站,办理卫生计生、民政、税务等101项事项。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说:“我们要把中心建成百姓喜爱的服务阵地,让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

人民日报记者 陈伟光 吕绍刚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阿奎

54

天高云阔,繁花似锦,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

40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开路。从昔日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到今日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大都市;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到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40年来,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始终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性机遇,努力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高质量发展成为最强音

伶仃洋畔,16.2公里长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一侧是鸥鹭翔集、花团锦簇的红树林和海滨公园,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另一侧是深圳湾超级总部、深圳高新区、后海湾总部基地等城市经济发展的颗颗“明珠”,串起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带”。

“在城市中心区能抬头见蓝天、低头见碧海,真棒。”32岁的胡悦来深圳工作快8个月了,“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出行便捷,这就是高质量的都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15年前,深圳在国内首次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城市守住974平方公里的绿地;过去10年间,深圳先后9次修订产业导向目录,主动淘汰数万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成为国内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万元GDP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大城市。

不断换挡提速,转型升级,深圳40年来始终坚信,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是破解土地、能源、人口、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等难题的必然选择。

今年3月,深圳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营商环境改革,重构企业服务生态体系。同时,国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在深圳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深入推进。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成功落地,再次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深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四个为主”特征。

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圳经济发展最响亮的音符,也成就了深圳经济发展的韧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深圳精准施策、主动服务,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6%到二季度的6.2%,实现“V”形反转。

创新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圳光明科学城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深圳湾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的建设提速,这个面向未来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雏形初现。

从过去“三来一补”的低端产业链,到现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源于深圳坚持走创新驱动战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全球每三部手机,就有一部手机的零部件是我们生产的。”瑞声科技高级副总裁江南自豪地说。成立于1993年的瑞声科技,起初只是一家生产蜂鸣器的小工厂。公司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研发及高精密制造能力,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高端智能手机扬声器供应商。

瑞声科技的“蝶变”,是深圳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积极谋划新兴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缩影。目前,深圳在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均处于世界前列,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深圳建市之初,科技基础几乎为零,全市只有两名技术人员,没有一家“大院大所”。近年来,深圳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自2018年以来,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年,研发投入强度4.2%,居全球前列;2019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过1.7万家;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459件,约占全国申请总量的30.6%,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居全国城市首位,在全球创新城市中,仅次于日本东京,大幅领先纽约。

目前,深圳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正逐步显现,与国际接轨项目攻关“悬赏制”、项目“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已落地实施,5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8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正不断发挥作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已经构建并不断完善……

开放迈向全球标杆城市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是我的切身感受。”来自美国的小伙子加里·伊丝,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媒体平台,向海外展现深圳面貌,讲述深圳故事。

他所在的招商街道,是一个常年居住着近7000名外籍居民的国际化街区。

40年来,深圳同各国贸易和投资往来不断扩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201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值2.98万亿元,其中外贸出口1.67万亿元,连续27年位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截至2019年,深圳市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4万个,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960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目前已有近六成选择在深圳落户。

外资的不断引进,产业的充分聚集,吸引世界各地的人纷至沓来。2019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2.4亿人次,日均66万人次,相比1978年全年的300余万人次,增长了80多倍。

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深圳打造资金、平台、保险、服务“四位一体”的“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神舟创新是一家专门从事电脑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史俞馨介绍,今年以来公司海外市场逆势飘红,来自俄罗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订单金额已超过600万美元,比去年增长了近10倍。

近年来,深圳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通过不断完善的产业链配套、逐渐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环境、越来越透明的政府行政服务管理,不断扩大国际交往范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如今,智利车厘子远渡重洋抵达蛇口码头,10分钟就可完成卸货直接运达深圳前海水果堆场,继而配送全国各地;销往海外的电子产品,从保税港区出区,搭乘中欧班列便可直达满洲里口岸出口至俄罗斯;前海创业梦工厂,已累计为港澳台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000个。

共建共治共享为人民谋幸福

盛夏的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绿意盎然,清澈的河面上,白鹭惊起水花朵朵。这里曾是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看着茅洲河一天天变清,心里真的特别美。”67岁的深圳市民蔡桂森说。

近年来,深圳投资上千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成为全国水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十大城市之一,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在环境、教育、医疗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上持续发力,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

2019年,深圳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3013亿元,超过财政收入的80%。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仅增长2.4%,而全市本级教育和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8.2%、23.1%。

40年过去,深圳实际管理人口已超过2000万,如何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成为这个年轻的移民城市面临的大课题。

罗湖区东晓街道独树社区,由于旧改项目多,导致停车位一下子少了200多个。为破解难题,东晓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挖掘服务资源共享渠道,协调社区旁边的商业大厦,实施错峰共享停车。

“这是我们探索基层治理由‘单一供给’向‘多元参与’的转变。”街道党工委书记肖嘉睿说。

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广东省最大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居民可以享受66项政务服务,并可通过24小时自助服务站,办理卫生计生、民政、税务等101项事项。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说:“我们要把中心建成百姓喜爱的服务阵地,让每位居民都能享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

人民日报记者 陈伟光 吕绍刚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