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连把技术力量带到六盘水的田间地头——樱桃红了 日子甜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线探访)

2020-08-26 14:47 ​人民日报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牛角村,樱桃基地里游客络绎不绝。

“一棵树能产30多斤樱桃,一斤能卖几十元。”在辽宁省大连市援建的这个樱桃基地里,贫困户李金美边务工赚钱边学技术,“准备把家里的荒地也种上樱桃。”

前几年,樱桃产业在六盘水发展不理想,借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六盘水引进大连的樱桃种植技术和品牌,解决当地樱桃种植的难点,樱桃产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贫困群众的日子,也随着这个红火的甜蜜产业甜了起来。

截至目前,六枝特区已有1230户、4960人因大连樱桃获益,其中贫困户484人,带动年人均收益1200元。

引进技术,激发信心

“前些年,当地种樱桃的农户不少,但种植分散、品种老化,花多果少,裂果率高,品相不好,甜蜜产业难以让群众尝到甜头。”六枝特区大用现代农业产业园主任张远斌说。

眼看效益不高,当地群众灰了心,不少果园撂了荒。在六枝特区挂职的大连干部刘丕锁想:“大连樱桃很有名,品种好,还有技术,说不定引进来能行。”

一番沟通、对接后,大连市组织技术力量前来支援。

“这边海拔高、温差大、光照多、雨水足,适合种樱桃。”到牛角村实地考察后,大连佛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张桂荣发现,种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不到位,“光让樱桃树猛长枝子,哪还有养分结果子?”

说干就干,由大连市援建的樱桃基地很快就运转起来,整齐划一的樱桃片区,大小不一的樱桃树苗,采用精准控制的滴灌技术,“没想到樱桃种植有这么多门道!”牛角村村民王兴琴说。

精心管护之下,基地的部分樱桃今年5月开始挂果。樱桃成熟后,随手摘下一颗入口,肉肥汁多,酸甜适中。

“大伙儿的疑惑没了,确信大连的樱桃也能在这里开花结果。”看着群众对樱桃产业重燃信心,刘丕锁趁热打铁,“区里又投了资金,协助基地扩大规模,做好育苗,争取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倾囊相授,培训指导

“发芽前,先修剪整形,再施生物有机肥,能加快吸收、改良土壤……”临近中午,大连农科院专家潘凤荣的课还没结束。

大连樱桃试种成功,基地也扩大到了100亩,仅苗木就超过12万株。这么大的规模,仅靠三两个人管护,有些捉襟见肘。

在六枝特区扶贫办主任张斌看来,这是个推广樱桃种植技术的好机会,“我们从本地的农业部门、种过樱桃的乡镇抽调了14个人到基地跟着学习,又从周边挑选了10名村民到基地务工学习。”

村民杨朝凤就这样来到了基地,她家之前也种过樱桃。“以前种下去就等着摘果,再没怎么管过。”直到听了专家的讲解,她才恍然大悟,“什么时间修枝、拉枝,什么时间施肥、打药,都不能马虎,不然果子就可能有问题。”

为了给当地培训技术队伍,大连市定期选派樱桃专家奔赴六盘水,开展樱桃技术指导和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相关人员超过500人次。

大连樱桃适应性强、裂果率低、经济价值高,加之技术推广力度大,六盘水樱桃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从牛角村走向更多乡村。

“仅在附近的大用镇、牛场乡,种植面积就超过1.8万亩。”苗木全部出自张桂荣所在的樱桃基地,他说,“接下来两年,六枝特区还会推广3000亩,我们已经把苗木都备好了。”

牵手农户,助力增收

谭学军是牛场乡箐脚村人,去年脱了贫。脱贫不脱政策,为了稳定脱贫成果,当地党委和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请来农业专家考察后,大连樱桃成为箐脚村发展产业、促进稳定增收脱贫的第一选项。

“村里开了院坝会,想让大伙儿流转土地,合伙种大连樱桃。”这种模式,谭学军听说过,但没见过,跃跃欲试,“收益账是明摆着的,算算就知道。”

一散会,他就找到村干部,表示愿意跟着干。村里最终流转了119亩土地,覆盖全村刚刚脱贫的60户贫困户。

樱桃苗栽种前,大连市农科院特地派出专家,到乡里统一组织培训。栽种完毕,张桂荣绕着山路,隔三差五去指导。

浇水、施肥、拉枝……种过果树的谭学军,跟着张桂荣学了半个多月,就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技术。自家地里的大连樱桃,今年头一次挂果。

村里的樱桃基地运转不错,需要的人手也不少,最忙的时候一天要20多人。“在这儿务工,一天能挣1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和年终分红,仅依托大樱桃产业,谭学军一年到手的收入就超过1.3万元。

望着成片苍翠的樱桃林,谭学军相信来年会更好。

人民日报记者 刘洪超 苏 滨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阿奎

42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牛角村,樱桃基地里游客络绎不绝。

“一棵树能产30多斤樱桃,一斤能卖几十元。”在辽宁省大连市援建的这个樱桃基地里,贫困户李金美边务工赚钱边学技术,“准备把家里的荒地也种上樱桃。”

前几年,樱桃产业在六盘水发展不理想,借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六盘水引进大连的樱桃种植技术和品牌,解决当地樱桃种植的难点,樱桃产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贫困群众的日子,也随着这个红火的甜蜜产业甜了起来。

截至目前,六枝特区已有1230户、4960人因大连樱桃获益,其中贫困户484人,带动年人均收益1200元。

引进技术,激发信心

“前些年,当地种樱桃的农户不少,但种植分散、品种老化,花多果少,裂果率高,品相不好,甜蜜产业难以让群众尝到甜头。”六枝特区大用现代农业产业园主任张远斌说。

眼看效益不高,当地群众灰了心,不少果园撂了荒。在六枝特区挂职的大连干部刘丕锁想:“大连樱桃很有名,品种好,还有技术,说不定引进来能行。”

一番沟通、对接后,大连市组织技术力量前来支援。

“这边海拔高、温差大、光照多、雨水足,适合种樱桃。”到牛角村实地考察后,大连佛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张桂荣发现,种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不到位,“光让樱桃树猛长枝子,哪还有养分结果子?”

说干就干,由大连市援建的樱桃基地很快就运转起来,整齐划一的樱桃片区,大小不一的樱桃树苗,采用精准控制的滴灌技术,“没想到樱桃种植有这么多门道!”牛角村村民王兴琴说。

精心管护之下,基地的部分樱桃今年5月开始挂果。樱桃成熟后,随手摘下一颗入口,肉肥汁多,酸甜适中。

“大伙儿的疑惑没了,确信大连的樱桃也能在这里开花结果。”看着群众对樱桃产业重燃信心,刘丕锁趁热打铁,“区里又投了资金,协助基地扩大规模,做好育苗,争取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倾囊相授,培训指导

“发芽前,先修剪整形,再施生物有机肥,能加快吸收、改良土壤……”临近中午,大连农科院专家潘凤荣的课还没结束。

大连樱桃试种成功,基地也扩大到了100亩,仅苗木就超过12万株。这么大的规模,仅靠三两个人管护,有些捉襟见肘。

在六枝特区扶贫办主任张斌看来,这是个推广樱桃种植技术的好机会,“我们从本地的农业部门、种过樱桃的乡镇抽调了14个人到基地跟着学习,又从周边挑选了10名村民到基地务工学习。”

村民杨朝凤就这样来到了基地,她家之前也种过樱桃。“以前种下去就等着摘果,再没怎么管过。”直到听了专家的讲解,她才恍然大悟,“什么时间修枝、拉枝,什么时间施肥、打药,都不能马虎,不然果子就可能有问题。”

为了给当地培训技术队伍,大连市定期选派樱桃专家奔赴六盘水,开展樱桃技术指导和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相关人员超过500人次。

大连樱桃适应性强、裂果率低、经济价值高,加之技术推广力度大,六盘水樱桃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从牛角村走向更多乡村。

“仅在附近的大用镇、牛场乡,种植面积就超过1.8万亩。”苗木全部出自张桂荣所在的樱桃基地,他说,“接下来两年,六枝特区还会推广3000亩,我们已经把苗木都备好了。”

牵手农户,助力增收

谭学军是牛场乡箐脚村人,去年脱了贫。脱贫不脱政策,为了稳定脱贫成果,当地党委和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请来农业专家考察后,大连樱桃成为箐脚村发展产业、促进稳定增收脱贫的第一选项。

“村里开了院坝会,想让大伙儿流转土地,合伙种大连樱桃。”这种模式,谭学军听说过,但没见过,跃跃欲试,“收益账是明摆着的,算算就知道。”

一散会,他就找到村干部,表示愿意跟着干。村里最终流转了119亩土地,覆盖全村刚刚脱贫的60户贫困户。

樱桃苗栽种前,大连市农科院特地派出专家,到乡里统一组织培训。栽种完毕,张桂荣绕着山路,隔三差五去指导。

浇水、施肥、拉枝……种过果树的谭学军,跟着张桂荣学了半个多月,就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技术。自家地里的大连樱桃,今年头一次挂果。

村里的樱桃基地运转不错,需要的人手也不少,最忙的时候一天要20多人。“在这儿务工,一天能挣1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和年终分红,仅依托大樱桃产业,谭学军一年到手的收入就超过1.3万元。

望着成片苍翠的樱桃林,谭学军相信来年会更好。

人民日报记者 刘洪超 苏 滨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