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习声回响》推出:《顺随自然 培养强大抗御灾害能力》。
这个夏天,我国南方地区的严峻汛情牵动着大家的心。7月20日,有着“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的王家坝闸开闸蓄洪,26个西湖蓄水量的洪水进入蒙洼蓄洪区。王家坝闸为削减淮河洪峰、保淮河安澜,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的背后是蓄洪区内人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奉献。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的第一站,正是王家坝。在蒙洼蓄洪区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炎炎烈日,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他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
阜南县委书记崔黎向总书记汇报了蓄洪区内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措施。他说:“抗洪救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今后行洪,不要再淹人,淹地不要紧,还有下一季的。当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蓄洪区就安全了。行蓄洪区的安全,也是总书记关心的人的安全的问题。”
王家坝闸建成以来先后16次开闸,蒙洼蓄洪区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最频繁、贫困程度最深的淮河蓄洪区。如何兼顾蓄洪的国家使命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创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是蒙洼蓄洪区必须直面的问题。在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习近平总书记看到街道整洁,村民生活井然有序,感慨地说:“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
愚公移山是坚韧不拔,大禹治水则是因势利导,在究竟是人退水进,还是人进水退的抉择中,总书记指出了一条“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道路。
崔黎说,阜南县正在建设沿淮生态经济带,其中重要的理念就是顺应自然,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历史上我们老是建排涝站,抽水种旱粮,一到下雨就被淹。这种是对抗自然。国家提出沿淮生态经济带,我们去落实,有水的地方就让它有水,没水的地方才种没水的作物,顺应它,我们提出‘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这样一个适合蒙洼蓄洪区生态发展的现代农业,也是总书记一再讲的不要与自然斗争,特别是不要与老天爷斗。”
在蒙洼蓄洪区,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要培养强大的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崔黎说,近年来,当地正在运用科技化手段,对汛情进行综合研判,减少蓄洪区的损失。他表示:“总书记的期望,我们要探索。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水情、汛情、雨情,如果能够预报准确,一些水利工程配套,可能今后的受灾程度就会小一些。本来就是个盛水的地方,当国家需要,当水情、雨情、汛情需要的时候,这个地方一定要盛水。我们要变过去的水患为现在的水利,把水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发展现代农业,使这个地方与全国人民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源:央广网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