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兴 周德荣 钱志俊 杨晶照 朱宣霖 王小平
“时代楷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赵亚夫同志及戴庄村党委带领村民辛勤耕耘10余年,形成“戴庄经验”,得到了全社会认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形成“戴庄经验”1.0版,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直以来,戴庄农产品销售始终是一个难题,赵亚夫同志认为:如何“帮助农民销”是“实现农民富”的重点和难点,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消费扶贫”“万企联万村”、决胜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戴庄经验”2.0版。
今年初,市发改委、市经济学会联合市社科联、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江苏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等相关单位,成立《地产地消、产地直销,助推农民增收致富路径研究——以戴庄为例》课题组,深入研究镇江本地农产品“消销”结合问题。赵亚夫同志亲自担任课题组顾问,参加调查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课题组根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座谈,认为制约“消销”结合主要因素有:
消费方面:(1)消费意识不强。本地农产品消费宣传引导不够,消费者对本地农产品消费意识有待提升。调研发现,仅10%对农产品较了解,而非常了解只有2%。(2)消费渠道不畅。本地农产品进入本地及周边超市商场、酒店、集伙单位和消费者家庭渠道不多,影响消费便捷性。(3)品牌认知度不够,本地农产品知晓度不够、美誉度不高,在调研中,90%受访者完全不了解戴庄有机“越光”大米。
销售方面:(1)价格竞争力不足。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较多,农村经济合作社主体议价能力不强,加之生态种植及规模原因,本地农产品成本较高。如:戴庄制成米成本接近每斤8元,是普通米的2-3倍。(2)专业经销力较弱。农村经济合作社缺乏专业销售团队,销售模式相对单一;营销人才匮乏。如:戴庄村农业从业者小学水平50%左右,初中学历45%,高中以上学历仅占5%左右。(3)市场驱动力不强。本地农产品长效销售机制有待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较短,金融等要素配置不够,不利于本地农产品品牌化。如:戴庄农村经济合作社融资功能不足、戴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多、“赵亚夫”等农产品销售品牌的投放及效应不够。
本课题从“全社会、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5个方面提出“消销”结合拓展“戴庄经验”、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对策建议:
全社会参与,赋予镇江本地农产品特色文化内涵
讲好戴庄故事,传承“亚夫精神”。在全社会掀起学习“亚夫精神”热潮,大力宣传“消销”结合,发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金融机构、中小学校、驻镇高校及部队等单位的消费引领作用。
结合帮扶工作,创新政策举措,在同等条件下持续扩大对本地农产品的消费,促进本地农产品进入食品企业、宾馆酒店和集伙单位食堂。市发改委、市经济学会组织近10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学习亚夫精神,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多场对接活动,帮助戴庄村销售有机大米、山芋、山核桃、碧根果以及蔬菜等农产品约90万元。课题组牵头推动光大银行镇江分行开展“光大亚夫精神”活动,建立教育实践基地,签订戴庄农产品购销协议。发动全社会力量多渠道大张旗鼓宣传推介家乡产品,提升地方农产品知名度、认同度。
全方位推进,创新完善本地农产品“消销”结合保障机制
制定“消销”结合财税支持政策。对销售本地农产品的商户、乡村旅游经营者设立相关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产品可给予一次性生产补贴和贷款贴息支持。
创新“消销”结合福利发放体系。建议将戴庄等地方农产品纳入镇江机关企事业单位福利发放范畴,比如在市级机关年人均福利额度中,划拨不少于300元用于本地农产品采购发放,或者每年另外增加300-600元额度专门用于地方农产品的采购发放。
发挥“消销”结合的助农扶贫作用。将购买和帮销镇江地区农产品与提振市场消费结合起来,建议消费券发放与本地农产品销售结合起来,向困难消费群体和贫困地区倾斜。
拓展“消销”结合农产品覆盖范围。支持本地农产品进高速公路服务区、便利店、加油站等;允许农户在特定路段、特定时间段进行路边贩卖自产农产品;在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设立合作社农产品专区;利用大型活动机会推荐本地农产品,提供本地农产品为礼品或指定餐饮用品。
畅通“消销”结合基础设施。结合5G+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道路、网络通信、环境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农产品消费、电商+农产品销售等提供条件。
全链条融合,重塑本地农产品的价值链和产业链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与地理标志的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挖掘本地农产品附加价值,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本地农产品特色品牌。以镇江市优势企业为龙头,建立本地农产品与旅游业、酒店业、加工业等良好的合作共生关系,重塑本地农产品价值链。有效降低本地农产品的包装、流通、库存、销售与部门间协调等成本,有效降低“消销”结合新增企业进入门槛及风险。制定和完善本地农产品相关标准,以标准促消费促销售。
出台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管理办法,为本地农产品从田头到桌头提供绿色通道。培育体验式消费。鼓励扶持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智慧农场、市民体验农场、亲子体验农业、农家乐等,在中小学设立“农艺教室”,组织农业体验活动,满足消费者体验式需求。课题组牵头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与戴庄村达成长期互利合作,在酒店专设“赵亚夫餐厅”、“戴庄村生态有机农副产品展销厅”。
全过程整合,强化农村经济合作社主体地位
增强本地农产品市场议价能力。推动发展农村经济合作联社,增强合作社的力量,完善本地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比如以戴庄为龙头,正在推动成立“天王有机农产品合作联社”。以合作社或合作联社为主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加强生产销售过程的质量管控和消费对接服务,“线下”农技、销售人员与“线上”生产销售远程指导监控结合。为农村经济合作社或合作联社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和运行经费。减少“消销”结合中间环节。鼓励合作社或合作联社进城开设直销店、加盟店,组建“农产品直销店协会”等机构,提升本地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直接运销鲜活农产品,提高地产产品新鲜度、安全性和流通效率;引入一批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全方位构筑本地农产品物流体系,缩短流通时间,增强地方农产品竞争优势。
创新“消销”结合市场拓展模式。合作社或合作联社引导农民积极探索“农户直播生产+直播销售”、“基地直播生产+电商平台”以及组建“产品供应中心+销售端(企事业单位、生鲜店等+消费者)”等新型模式,促进农产品地产地消、产地直销。
全要素驱动,激发服务本地农产品“消销”结合积极性
创新金融保险要素的供给。用好国家对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金融优惠扶持政策,开发功能简单、定价合理的小额农业金融产品;扩大农村经济合作社或合作联社的融资功能,探索以田间农产品为质押物,提供贷款;进一步扩大信用贷款对“消销”结合的金融保障。完善保险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提高小农户保险投保率,扩大地方农产品生产销售保险覆盖面,构建多元化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完善保险运作机制,增强农户风险防范能力。课题组推动中国银保监会镇江监管分局明确以戴庄为试点,探索创新增强农村经济合作社(合作联社)金融服务功能。
鼓励资本、技术、人才等进入农产品的消费销售领域。以市场手段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农业流动,向农产品生产消费销售领域流动,利用其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的优势带动农业生产者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本地农产品消费销售与各方利益的联结机制,让“消销”结合能够得到各类要素的有效保障。
鼓励校地、企农合作。加快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助力农产品销售和消费。落实农村“双创”激励扶持政策,引进与培养农产品生产销售消费亟需的人才。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牵头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强化校地校农合作,已与戴庄村合作创设大学生德育、劳动教育、专业实践3个基地,培养“消销”结合专业人才;学校近10000名学生和教职员工食堂,将在优质优价的基础上优先采用戴庄农产品。目前镇江市内有一批企业与戴庄等乡村建立了企农合作关系。
(作者单位: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镇江市经济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