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夏天的雨淋漓地下着,8月8日上午7点半不到,第一楼街步行街就热闹起来,“咿咿呀呀——”,还未看到人,一阵婉转优美的唱腔就传了过来,西津京剧社的十几个学员们在这里练声、舞剑、弄枪,好不欢乐。
剧社票友合影
剧社的创始人兼授艺老师叫张小明,今年72岁,艺龄60多年。她退休后在市老年大学任教至今。别看她年龄大,中气儿却很足,教起动作来一点儿也不含糊,一板一眼,学员们都很喜欢她。“我喜欢京剧这门国粹艺术,它融入到了我的骨子里、血液里了,一生为之痴迷,真是艺也无涯、学之无尽。”张小明谦虚地说,“我一直在身体力行想着和努力着把京剧如何好好传承下去,普及弘扬这门戏曲艺术,因此我担任了剧社指导老师。我想,我一定要把剧社办成有品质、有品牌、有名气的‘票友之家’,所以我对这些学员严格培训、严格要求,不仅要求她们身体好、外形好,还要人品好,做德艺双馨的票友,同时希望以剧社的教学成果吸引更多人爱好京剧,传承曲艺!”
近日 ,在西津渡临水的尚清戏台上,55岁的柳虹以俊美的扮像、悠扬的唱腔、专业的动作,表演了京剧《金玉奴》选段,赢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啧啧称赞。
柳虹是西津京剧社创办人、社长。因为对京剧的热爱,她和张小明老师一起创办了这家民间剧社。“在剧社里,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京剧国粹,收获了友谊,尝到了乐趣,生活也多了色彩。”她说。
西津京剧社于2012年4月正式组建,以弘扬国粹、传承民族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剧社成员现已发展了30多名票友,她们一律是女性,唱的都是旦角,其中80%为退休人员。
张小明老师授艺
每天上午8时不到,退休机关干部吴女士身穿练功服来到第一楼街步行街,和其他西津京剧社成员因陋就简练习起身形和功法。她们一般从每天早晨7时30分练功至上午9时30分结束,最远的甚至从丹徒新区、丁卯新区坐公交车赶过来。目前,剧社表演的品牌剧目包括《贵妃醉酒》《霸王别姬》《麻姑献寿》《杨门女将•探谷选段》《白蛇传•游湖选段》等10多个 。
作为剧社负责人,柳虹一年365天中除了大年初一,其他日子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练功现场。她回忆说,大约在十年前,我通过一位老年大学的同学认识了专攻京剧旦角的国家二级演员、市老年大学教师张小明,向她拜师学艺,“在这段很长的学艺过程中,我收获多多。”
“我原来哮喘较为严重还有鼻炎,身体状况一度不好,但跟着张老师学京剧后,唱练坐打各门基本功学下来,锻炼了我的体魄,三四年时间见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了。”柳虹坦言,“现在不哮喘了,鼻子也通音了。”
67岁的陈华新也是在剧社学京剧获得收益。一年前她加入了剧社后,每天早晨来练功两个多小时,结束了再去买菜回家做饭。“我已经学会表演多个京剧折子戏,我以前退休后就呆在家里,一度体重超重,现在通过学习京剧表演,体重减少了,学会了剑舞等,天天与姐妺们沟通交往心情也好了!”她高兴地说。
今年33岁的董芳菲是剧社里年轻的社员,因为父母喜欢京剧,从小耳濡目染,平时也喜欢哼上几句《苏三起解》。自从加入西津京剧社,跟着张晓明老师学戏,已经打心眼里喜欢上了京剧,每天坚持晨练有时候想偷懒都不行。“京剧很神奇,不仅练唱功,还有形体和动作,有钢有柔,美得不行,坚持下来改变了我原来松松垮垮的站姿和坐姿。我打算练它一辈子,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剧组里最小的成员叫宋之栩,是江科大附中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宋同学接触到京剧,感觉了不一样的文化魅力和美,因此在去年10月加入了西津京剧社,开始跟着张小明老师和柳虹社长学习京剧。目前,宋同学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京剧深厚的文化内涵入了迷。“现在,我非常喜欢京剧,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继续学习。”宋同学说。
西津京剧社原来的名称很有点“文艺化”,叫“京韵凤舞”;因为经常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义务演出,经有关方面和他人建议,遂以镇江地标名称“西津渡”冠名。在办社过程中也遇到了诸种困难,如经费、场地等,但是西津京剧社的票友们团结一心,众人拾柴,自筹资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保证了各项活动的开展。
柳虹全国大赛获奖
据不完全统计,该剧社成立以来为社区和老年公寓等义务演出90场,反响很大。连续几年,剧团收获了“蒙族风情下江南文化交流2016五花争艳赛“的荷花奖、西津渡社区最具风采自愿者团队奖等多个奖项;在2018年北京主办的中国戏曲文化周“晓月杯”京剧票友大赛总决赛中,柳虹以《红线盗盒》曲目荣获优秀表演奖并上榜全国票友50强。去年10月,剧社应邀参加无锡大专学校文化交流表演,同年12月赴常州票友跨市交流演出,博得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掌声。 (干光磊 陈若瑾)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