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美丽江苏建设,“宜居”篇吹响号角

2020-08-04 15:39 新华报业网  

文内图片均为新华日报资料照片

我们的城:美丽宜居高品质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对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作出安排,要求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抓手,建设美丽江苏,共创美好家园。作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全国唯一的试点省份,8月3日,我省召开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会,会议出台一揽子举措,使“美丽宜居城市”变得具体可感。

全国唯一试点省,为什么是江苏?

自唐宋以来,江苏就是中国理想人居地的代表,“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江之胜”的南京,“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的苏州,“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 的扬州,“湖上青山山里湖,天然一幅辋川图”的无锡等山水入城、人文荟萃的城市,都是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发展的与生产生活方式相适的理想人居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住房和城乡建设专项行动,有力推动了全省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获得了全国最多的“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全国最多。

“江苏多年持续致力探索人口高密度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之道,形成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但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粗放及不衔接、不配套和不协调的‘城市病’问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警示我们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中,韧性能力提升是重要一环。”省住建厅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志刚介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城市硬件设施的有力保障,更有赖于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需以系统化的思维强化城市建设发展转型的目标综合、资源整合、项目集成和一体化实施。同时,从发展规律看,江苏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先于全国进入城镇化相对稳定发展的后半程,城市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势在必行,从关注城市治理的规模供给到品质供给,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并更加重视个性化设计、特色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2019年6月,江苏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交了工作报告。住建部充分肯定了我省的工作,认为江苏的思路与中央工作导向高度契合,明确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省份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三美协同、三居递进、三城与共”

“美丽”“宜居”“城市”,这三个关键词有机联系、辩证统一。丁志刚介绍,美丽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经过了系统谋划,“三美协同、三居递进、三城与共”是“美丽宜居城市”的主要目标分解,三者相互交织、互相推动。

“美丽”,包括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强调自然、人和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共同体,是“美丽中国”在城市层面实践探索的“美美与共”的价值体现。

“宜居”,包括安居体系、适居服务、乐居家园,强调的是关注老百姓的居住需求,从住房到配套公共服务、再到生活家园场所营造,努力为人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这是美丽宜居城市的工作原点。

“城市”,包括健康城市、魅力城市、永续城市,兼顾外在与内涵、现在与未来,符合人居环境科学和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共识。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还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建设经验,以建设美丽宜居住区、街区、小城镇为载体,积极实施点块、条线、面上的试点示范和重点突破。美丽宜居住区,要在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危险房屋解危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效提升群众居住品质。美丽宜居街区,要推动“围墙内”私密独立的居住空间与“围墙外”多元活力的开放空间充分衔接,打造一批具有生活气息和发展活力的街区。美丽宜居小城镇,要加强重点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产镇融合,完善城镇功能;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各类文化遗存、传统街巷等特色资源,强化特色风貌塑造。

注重系统化思维,提升综合效果

江苏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分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充分利用好3年试点期,建成一批美丽宜居城市样板,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第二阶段,全面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更多可观可感的美丽宜居住区、街区、小城镇。第三阶段,到2035年,全省城市基本达到美丽宜居城市标准,形成一批具有江苏特色、代表江苏水平的美丽宜居城市,让人民群众明显感受到城市美丽宜居水平提升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当前,江苏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已经进入试点推进阶段,系统探索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路径。

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说,试点要注重用系统化思维推动项目集成、资源整合、综合效果体现。“条”的项目要更加综合,比如,黑臭水体整治要在完成任务基础上,推动营造滨水开放空间,打造水清岸绿、富有城市特色的美丽宜居环境;“块”的项目,要更加集成,比如老旧小区改造要系统考虑地上和地下、室内和室外、环境和配套、硬件和软件,努力建设成为宜居住区,并探索宜居住区建设和城市街道空间塑造的深度融合。

目前,江苏积累了关于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技术研究成果。在总结前期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指引》和《美丽宜居城市实践案例集》,为各地提供技术支撑和工作指导。

我们的家:提档升级补短板

老旧小区由于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不完善等短板,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的居住舒适度。3日,在南京召开的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会上传出消息,全省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共10411个,涉及居民302万户,通过各地多年持续努力,已改善老旧小区6274个,234.3万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下一步,我省将加大推进力度,对老旧小区进行提档升级,补齐宜居家园短板。

问需于民,共建共治宜居家园

每个老旧小区,居民改造愿望各不相同。如何达成共识、推动居民共建共治,直接影响小区改造效果和后续管理。“2018年,我们就组织开展了城市居民改善住区意愿的专题调查。实践表明,群众意愿了解越充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切入点就越精准,实效就越好。”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说。

老旧小区改造中,为达成共识、推动居民共建共治,各地进行了很多探索。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酒厂片区建于1995年至2002年,涉及8个老旧小区、18幢多层楼房,总建筑面积 59200平方米,共有居民566户1430人,建筑密度较大,人口集聚度高。盐城市副市长吴本辉说,如果以单个单位改造,必然零散无序、重复投资,而如果集中连片综合改造,可以提升投入效益、改善整体形象。片区成立了居民议事室,经过与居民代表反复沟通交流,达成了打破原先各自的小围墙实行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的共识。改造后,该片区成了物业统一管理、资源统一共享、居民积极自治的宜居家园。

苏州打造“苏”式改造模式。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介绍,苏州完成了老旧小区基础数据库建设,计划建设城镇老旧住区改造管理系统,将居民意愿作为项目生成的重要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安排优先序列,形成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发起“出资‘一块’钱,‘一块’来改造”行动,培育居民参与改造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直面痛点,“改”到居民心坎上

如何“改”到百姓心坎上,让老旧小区焕发青春,各地涌现出很多创新做法。南京市副市长邢正军介绍,为解决居民上下楼难问题,南京摸索总结出一套“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有效做法,出台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等文件,截至6月底,该市已加装并投入使用976部电梯,占全省加装电梯总数的82%。南京还把构建老旧小区长效治理机制作为最终目标,整治前便成立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方案,介入整治工作管理和监督。

老旧小区管线整治,因涉及不同单位,在推进中常面临阻力。盐城在改造酒厂宿舍片区时,由市住建部门牵头,组织协调供电、供水、电信等部门参与支持,供电部门出资400多万元实施杆线入地,电信部门将“飞线”全部地埋,供水单位无偿改建老旧管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良好局面。

停车难也是老旧小区居民的一大痛点。镇江市积极整合老旧小区周边资源,利用拆迁闲置地、危房解危腾出地建设停车场,并进行智慧停车管理试点,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题。

政府主导,探索市场化参与机制

钱从哪来,是改造老旧小区首先需直面的问题。据了解,老旧小区改造面广量大,单纯依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必须在坚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引进市场机制,鼓励居民参与。

苏州等地已迈出探索步伐。“苏州引进阿里菜鸟等旗舰企业参与改造,提升配套服务,首个菜鸟驿站已在昆山中华园小区开业。我们还首创国企、银行合作方式,中华园改造项目获建行贷款4500万元。”吴晓东说,目前,苏州共有8个改造项目完成金融机构融资计划3.26亿元,发放地方政府专项债7000万元,突破了一直以来单一依靠财政实施改造的情况,为形成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创造条件。

张家港市则建立了乡镇企业反哺机制,钢村嘉园小区改造投资约9200万元,全部来源于当地乡镇企业。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我省要求积极探索市场化参与机制和改造收益让渡分享机制,吸引电梯、快递、停车、物业服务等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各类服务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运营;支持以“平台+创业单元”方式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服务新业态。我省还要求各地整合相关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居民出资共同参与改造。

周岚介绍,受疫情影响,截至6月底,省政府明确的今年5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已有55.4%的项目进场施工,总体进度比较慢。考虑到下半年疫情的不确定性,要求各地务必“赶前不赶后”,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列入国家改造计划的244个项目要逐一销号按时完成,确保省定500个项目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交汇点·新华日报记者 王晓映 白 雪 见习记者 金亦炜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阿奎

41

文内图片均为新华日报资料照片

我们的城:美丽宜居高品质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对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作出安排,要求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抓手,建设美丽江苏,共创美好家园。作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全国唯一的试点省份,8月3日,我省召开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会,会议出台一揽子举措,使“美丽宜居城市”变得具体可感。

全国唯一试点省,为什么是江苏?

自唐宋以来,江苏就是中国理想人居地的代表,“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江之胜”的南京,“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的苏州,“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 的扬州,“湖上青山山里湖,天然一幅辋川图”的无锡等山水入城、人文荟萃的城市,都是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发展的与生产生活方式相适的理想人居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住房和城乡建设专项行动,有力推动了全省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获得了全国最多的“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全国最多。

“江苏多年持续致力探索人口高密度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之道,形成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但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粗放及不衔接、不配套和不协调的‘城市病’问题。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警示我们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中,韧性能力提升是重要一环。”省住建厅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志刚介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城市硬件设施的有力保障,更有赖于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需以系统化的思维强化城市建设发展转型的目标综合、资源整合、项目集成和一体化实施。同时,从发展规律看,江苏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先于全国进入城镇化相对稳定发展的后半程,城市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势在必行,从关注城市治理的规模供给到品质供给,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并更加重视个性化设计、特色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2019年6月,江苏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交了工作报告。住建部充分肯定了我省的工作,认为江苏的思路与中央工作导向高度契合,明确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省份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三美协同、三居递进、三城与共”

“美丽”“宜居”“城市”,这三个关键词有机联系、辩证统一。丁志刚介绍,美丽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经过了系统谋划,“三美协同、三居递进、三城与共”是“美丽宜居城市”的主要目标分解,三者相互交织、互相推动。

“美丽”,包括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强调自然、人和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共同体,是“美丽中国”在城市层面实践探索的“美美与共”的价值体现。

“宜居”,包括安居体系、适居服务、乐居家园,强调的是关注老百姓的居住需求,从住房到配套公共服务、再到生活家园场所营造,努力为人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这是美丽宜居城市的工作原点。

“城市”,包括健康城市、魅力城市、永续城市,兼顾外在与内涵、现在与未来,符合人居环境科学和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共识。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还要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建设经验,以建设美丽宜居住区、街区、小城镇为载体,积极实施点块、条线、面上的试点示范和重点突破。美丽宜居住区,要在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危险房屋解危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效提升群众居住品质。美丽宜居街区,要推动“围墙内”私密独立的居住空间与“围墙外”多元活力的开放空间充分衔接,打造一批具有生活气息和发展活力的街区。美丽宜居小城镇,要加强重点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产镇融合,完善城镇功能;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各类文化遗存、传统街巷等特色资源,强化特色风貌塑造。

注重系统化思维,提升综合效果

江苏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分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充分利用好3年试点期,建成一批美丽宜居城市样板,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第二阶段,全面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更多可观可感的美丽宜居住区、街区、小城镇。第三阶段,到2035年,全省城市基本达到美丽宜居城市标准,形成一批具有江苏特色、代表江苏水平的美丽宜居城市,让人民群众明显感受到城市美丽宜居水平提升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当前,江苏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已经进入试点推进阶段,系统探索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路径。

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说,试点要注重用系统化思维推动项目集成、资源整合、综合效果体现。“条”的项目要更加综合,比如,黑臭水体整治要在完成任务基础上,推动营造滨水开放空间,打造水清岸绿、富有城市特色的美丽宜居环境;“块”的项目,要更加集成,比如老旧小区改造要系统考虑地上和地下、室内和室外、环境和配套、硬件和软件,努力建设成为宜居住区,并探索宜居住区建设和城市街道空间塑造的深度融合。

目前,江苏积累了关于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技术研究成果。在总结前期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指引》和《美丽宜居城市实践案例集》,为各地提供技术支撑和工作指导。

我们的家:提档升级补短板

老旧小区由于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不完善等短板,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的居住舒适度。3日,在南京召开的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会上传出消息,全省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共10411个,涉及居民302万户,通过各地多年持续努力,已改善老旧小区6274个,234.3万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下一步,我省将加大推进力度,对老旧小区进行提档升级,补齐宜居家园短板。

问需于民,共建共治宜居家园

每个老旧小区,居民改造愿望各不相同。如何达成共识、推动居民共建共治,直接影响小区改造效果和后续管理。“2018年,我们就组织开展了城市居民改善住区意愿的专题调查。实践表明,群众意愿了解越充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切入点就越精准,实效就越好。”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说。

老旧小区改造中,为达成共识、推动居民共建共治,各地进行了很多探索。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酒厂片区建于1995年至2002年,涉及8个老旧小区、18幢多层楼房,总建筑面积 59200平方米,共有居民566户1430人,建筑密度较大,人口集聚度高。盐城市副市长吴本辉说,如果以单个单位改造,必然零散无序、重复投资,而如果集中连片综合改造,可以提升投入效益、改善整体形象。片区成立了居民议事室,经过与居民代表反复沟通交流,达成了打破原先各自的小围墙实行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的共识。改造后,该片区成了物业统一管理、资源统一共享、居民积极自治的宜居家园。

苏州打造“苏”式改造模式。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介绍,苏州完成了老旧小区基础数据库建设,计划建设城镇老旧住区改造管理系统,将居民意愿作为项目生成的重要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安排优先序列,形成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发起“出资‘一块’钱,‘一块’来改造”行动,培育居民参与改造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直面痛点,“改”到居民心坎上

如何“改”到百姓心坎上,让老旧小区焕发青春,各地涌现出很多创新做法。南京市副市长邢正军介绍,为解决居民上下楼难问题,南京摸索总结出一套“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有效做法,出台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等文件,截至6月底,该市已加装并投入使用976部电梯,占全省加装电梯总数的82%。南京还把构建老旧小区长效治理机制作为最终目标,整治前便成立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方案,介入整治工作管理和监督。

老旧小区管线整治,因涉及不同单位,在推进中常面临阻力。盐城在改造酒厂宿舍片区时,由市住建部门牵头,组织协调供电、供水、电信等部门参与支持,供电部门出资400多万元实施杆线入地,电信部门将“飞线”全部地埋,供水单位无偿改建老旧管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良好局面。

停车难也是老旧小区居民的一大痛点。镇江市积极整合老旧小区周边资源,利用拆迁闲置地、危房解危腾出地建设停车场,并进行智慧停车管理试点,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题。

政府主导,探索市场化参与机制

钱从哪来,是改造老旧小区首先需直面的问题。据了解,老旧小区改造面广量大,单纯依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必须在坚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引进市场机制,鼓励居民参与。

苏州等地已迈出探索步伐。“苏州引进阿里菜鸟等旗舰企业参与改造,提升配套服务,首个菜鸟驿站已在昆山中华园小区开业。我们还首创国企、银行合作方式,中华园改造项目获建行贷款4500万元。”吴晓东说,目前,苏州共有8个改造项目完成金融机构融资计划3.26亿元,发放地方政府专项债7000万元,突破了一直以来单一依靠财政实施改造的情况,为形成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创造条件。

张家港市则建立了乡镇企业反哺机制,钢村嘉园小区改造投资约9200万元,全部来源于当地乡镇企业。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我省要求积极探索市场化参与机制和改造收益让渡分享机制,吸引电梯、快递、停车、物业服务等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各类服务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运营;支持以“平台+创业单元”方式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服务新业态。我省还要求各地整合相关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居民出资共同参与改造。

周岚介绍,受疫情影响,截至6月底,省政府明确的今年5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已有55.4%的项目进场施工,总体进度比较慢。考虑到下半年疫情的不确定性,要求各地务必“赶前不赶后”,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列入国家改造计划的244个项目要逐一销号按时完成,确保省定500个项目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交汇点·新华日报记者 王晓映 白 雪 见习记者 金亦炜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