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看”入手,以“为”发力, ——透过市委全会报告

2020-08-01 11:12

《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城市荣光》。

这是昨天召开的中共镇江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马明龙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报告的标题。

这份25页的报告,从篇幅上与过去的市委全会报告并无太大区别。

但是,无论是标题上“高质量、高品质、高效能、争、城市荣光”等关键词,还是报告四大章节的占比区分,都反映出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实现“镇江很有前途”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深刻变化特殊时期这样复杂交错的时空背景下,镇江人对镇江事的深入思考、全新定位和系统谋划。

更通俗一些说,召开于年中的这次市委全会,着力要阐释的问题关键在两条:已经“跑起来”的镇江,“往哪跑”?“怎么跑”?

今天,本报以一个“设问句”的方式解读这份报告——

何以争得镇江本应有之城市荣光?

从如何“看”和如何“为”上破题!

“往哪跑”?“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 从“看”入手,理性梳理镇江当有之“荣光”

“要发财到镇江,镇江有金山,有金可挖;要长寿到镇江,镇江有南山,寿比南山”,想必,十多年前的这句“镇江推介语”,如今仍有许多人耳熟能详;

“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弘扬创业精神,推进全民创业”,这是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后,镇江一直努力推动的重要工作;

“坚持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打造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最近几年,镇江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拿下了生态城、文明城等多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如果问:“过去的镇江,是否有过令人骄傲的城市荣光?”

答案必须是铿锵有力的一声:“有!”

如果将2020年的前6个月视作是若干年来镇江发展的一个缩影,或是一种标识,那镇江本已拥有的城市荣光,在这里——

“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增幅位次明显前移,其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一季度增长-9.4%到上半年增长0.5%的反转,在全省提升5位……”这不是镇江第一次在宏观经济的“逆势”中实现“上扬”,但在特殊背景下,数字又真实折射出“跑起来”的姿态;

“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镇江成为全省确诊病例最少、无确诊病例持续时间最长、唯一无农村地区确诊病例的地区。先后派出7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这不是镇江第一次面临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考验,但无论在疫情或是灾情面前,镇江人都能凭借智慧和力量予以化解,并且不断向兄弟地区输出属于镇江的“大爱”情怀;

“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6个、总投资636.6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36.9亿元;全市81个项目入围省科技计划,7个项目入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不是镇江第一次交出较为亮眼的半年经济答卷,但细究其中的项目组成、政策举措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又不难听出“产业强市”指挥棒下经济“交响曲”的奏响;

“农村产业项目新落地30个;全市美丽乡村达标率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3%……”这不是镇江农村大地上第一次显出欣欣向荣的气象,但在城乡均衡发展、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足以看出“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走向;

“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7%,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在全省率先实现6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全市刑事案件、‘九类’涉恶案件发案同比分别下降36.4%和22%……”这不是镇江第一次在民生改善的诸多子项上做到“清零”和“全覆盖”,但每一次数值的改变,都是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群体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的反馈。

不过,这些“荣光”,已属过去!

有3000多年建置史的镇江,面对严峻复杂宏观形势、愈发激烈区域竞争、亟需突破自我瓶颈的综合挑战,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更为精准、路径更为明确、布局更为合理、机遇更能抓住的,“能够争得更多城市荣光,让镇江人持续以镇江为荣”的全新“标注”。

从市委全会报告“看”,或许可以用四个“视”组成的词语来品读:

“视点”——

新时代的城市新定位

“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请注意这12个字!通过与上述历年来镇江提过的阶段性发展定位的比对,不难发现,这个“经过反复研讨、充分论证”的“未来一个时期的镇江城市定位和发展愿景”,可谓一脉相承,也可以视作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理念要求的落地、落实。

绘画中,“视点”是一幅作品的核心,之于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如果不是创新创业氛围的持续营造,镇江不会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如果不是镇江坐拥独特山水自然禀赋且花气力呵护、修复,镇江又怎能与“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相匹配?

正如报告中所表述的:“这个定位,深化了发展内涵、彰显了发展自信、突出了城市特质、展现了历史底蕴。”它将创新创业上升为城市定位加以固化,呼应的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也体现了千年文明的历史厚重感;它对山水花园的再强调,体现的是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成为镇江民生获得感的基础色,要让镇江城市的名胜、名声更加广为人知。

“视野”——

新环境的战略新路径

眼界有多宽,脚下的路就有多宽。报告对城市未来发展路径的阐释,“融”字的16次出现,反映出新环境下,以镇江为原点不断向外延展的发展战略“视野”。

立足自身基础,市委明确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的同时,要求“主动融入全国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布局”,找准镇江定位、发挥比较优势;

结合城市定位,市委希望通过抓创新实现抓发展、有竞争力,要求深刻把握创新的全面性,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并“真正把创新融入一切工作之中”,让创新要素在镇江充分涌动,让创新活力在镇江充分迸发;

置身全局大势,市委更是鲜明提出“融合战略”,要求“方方面面从‘相加’变成‘相融’,催化融合质变;坚定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主动顺应上海‘龙头’带动,加快与南京融合发展,全面对接周边其他城市;坚持把镇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坚决突破行政区概念”,最终实现全市域“一盘棋”,全面放大协同效应。

“视角”——

新阶段的整体新布局

通过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镇江”,就像有人喜欢将“城区的一体两翼比喻成展翅的飞鸟”,还有人愿意将“全市域的一体两翼比喻成意欲涅槃的凤凰”。

承继“视野”的全市域“一盘棋”思维,报告明确了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的布局筹划,通过不同“视角”对不同“板块”提出要求:

将“一体两翼”按主体功能划分为“中部城市协同发展区、东翼产业协同发展区、西翼创新协同发展区”三大协同发展区,希望通过发展,中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现有中心城区“双向拓展”,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东翼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高地,成为镇江向东对接的“桥头堡”;西翼大力发展“生态+创新+产业”模式,在产业链创新链上与南京形成有效互补,打造镇江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生态经济特色板块;

“三带”是打造沿东西走向的三条发展带,串联“一体两翼”,构成大市域发展的经纬线,“北线”打造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带,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江绿廊”,展现“江河交汇”的独特魅力;“中线”打造产业创新发展带,重点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南线”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带,主动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发挥自然禀赋、依托现有基础,打造面向城市群服务的“菜篮子”“后花园”“休闲地”;

“多片区”,则着重指向加快打造官塘片区、高校园区、滨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丹阳生命健康产业区、句容空港产业区、扬中智能电气产业区等,共同支撑起“三高一争”更好未来。

“视线”——

新思考的投身新领域

面对危中有机的新情势,镇江投身紧抓宁镇扬“小三角”、全面对接长三角“大三角”发展新领域的“视线”,报告至少指出了四条:全域参与,按照全市域整体参与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区域重点对接方向,绘好“一张蓝图”,引领“一体发展”;项目推进,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规划;基础先行,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形成“大互联”发展格局;机制创新,建立完善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推动政策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地方立法、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机制,为更深层次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个细节:按篇幅所占页数比较,这份6:8.5:6:4.5的报告四个章节布局中,阐述上述定位、战略、布局、机遇为重要内容的“开创‘三高一争’新局面”章节,比重最大。

来源:京江晚报

编辑:何冰


51

《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在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中争得城市荣光》。

这是昨天召开的中共镇江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马明龙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报告的标题。

这份25页的报告,从篇幅上与过去的市委全会报告并无太大区别。

但是,无论是标题上“高质量、高品质、高效能、争、城市荣光”等关键词,还是报告四大章节的占比区分,都反映出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实现“镇江很有前途”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深刻变化特殊时期这样复杂交错的时空背景下,镇江人对镇江事的深入思考、全新定位和系统谋划。

更通俗一些说,召开于年中的这次市委全会,着力要阐释的问题关键在两条:已经“跑起来”的镇江,“往哪跑”?“怎么跑”?

今天,本报以一个“设问句”的方式解读这份报告——

何以争得镇江本应有之城市荣光?

从如何“看”和如何“为”上破题!

“往哪跑”?“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 从“看”入手,理性梳理镇江当有之“荣光”

“要发财到镇江,镇江有金山,有金可挖;要长寿到镇江,镇江有南山,寿比南山”,想必,十多年前的这句“镇江推介语”,如今仍有许多人耳熟能详;

“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弘扬创业精神,推进全民创业”,这是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后,镇江一直努力推动的重要工作;

“坚持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打造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最近几年,镇江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拿下了生态城、文明城等多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如果问:“过去的镇江,是否有过令人骄傲的城市荣光?”

答案必须是铿锵有力的一声:“有!”

如果将2020年的前6个月视作是若干年来镇江发展的一个缩影,或是一种标识,那镇江本已拥有的城市荣光,在这里——

“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增幅位次明显前移,其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一季度增长-9.4%到上半年增长0.5%的反转,在全省提升5位……”这不是镇江第一次在宏观经济的“逆势”中实现“上扬”,但在特殊背景下,数字又真实折射出“跑起来”的姿态;

“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镇江成为全省确诊病例最少、无确诊病例持续时间最长、唯一无农村地区确诊病例的地区。先后派出7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这不是镇江第一次面临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考验,但无论在疫情或是灾情面前,镇江人都能凭借智慧和力量予以化解,并且不断向兄弟地区输出属于镇江的“大爱”情怀;

“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6个、总投资636.6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36.9亿元;全市81个项目入围省科技计划,7个项目入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不是镇江第一次交出较为亮眼的半年经济答卷,但细究其中的项目组成、政策举措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又不难听出“产业强市”指挥棒下经济“交响曲”的奏响;

“农村产业项目新落地30个;全市美丽乡村达标率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3%……”这不是镇江农村大地上第一次显出欣欣向荣的气象,但在城乡均衡发展、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足以看出“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走向;

“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7%,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在全省率先实现6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全市刑事案件、‘九类’涉恶案件发案同比分别下降36.4%和22%……”这不是镇江第一次在民生改善的诸多子项上做到“清零”和“全覆盖”,但每一次数值的改变,都是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群体生活质量有所提升的反馈。

不过,这些“荣光”,已属过去!

有3000多年建置史的镇江,面对严峻复杂宏观形势、愈发激烈区域竞争、亟需突破自我瓶颈的综合挑战,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更为精准、路径更为明确、布局更为合理、机遇更能抓住的,“能够争得更多城市荣光,让镇江人持续以镇江为荣”的全新“标注”。

从市委全会报告“看”,或许可以用四个“视”组成的词语来品读:

“视点”——

新时代的城市新定位

“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请注意这12个字!通过与上述历年来镇江提过的阶段性发展定位的比对,不难发现,这个“经过反复研讨、充分论证”的“未来一个时期的镇江城市定位和发展愿景”,可谓一脉相承,也可以视作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理念要求的落地、落实。

绘画中,“视点”是一幅作品的核心,之于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如果不是创新创业氛围的持续营造,镇江不会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如果不是镇江坐拥独特山水自然禀赋且花气力呵护、修复,镇江又怎能与“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誉相匹配?

正如报告中所表述的:“这个定位,深化了发展内涵、彰显了发展自信、突出了城市特质、展现了历史底蕴。”它将创新创业上升为城市定位加以固化,呼应的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也体现了千年文明的历史厚重感;它对山水花园的再强调,体现的是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成为镇江民生获得感的基础色,要让镇江城市的名胜、名声更加广为人知。

“视野”——

新环境的战略新路径

眼界有多宽,脚下的路就有多宽。报告对城市未来发展路径的阐释,“融”字的16次出现,反映出新环境下,以镇江为原点不断向外延展的发展战略“视野”。

立足自身基础,市委明确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的同时,要求“主动融入全国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布局”,找准镇江定位、发挥比较优势;

结合城市定位,市委希望通过抓创新实现抓发展、有竞争力,要求深刻把握创新的全面性,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治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并“真正把创新融入一切工作之中”,让创新要素在镇江充分涌动,让创新活力在镇江充分迸发;

置身全局大势,市委更是鲜明提出“融合战略”,要求“方方面面从‘相加’变成‘相融’,催化融合质变;坚定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主动顺应上海‘龙头’带动,加快与南京融合发展,全面对接周边其他城市;坚持把镇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坚决突破行政区概念”,最终实现全市域“一盘棋”,全面放大协同效应。

“视角”——

新阶段的整体新布局

通过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镇江”,就像有人喜欢将“城区的一体两翼比喻成展翅的飞鸟”,还有人愿意将“全市域的一体两翼比喻成意欲涅槃的凤凰”。

承继“视野”的全市域“一盘棋”思维,报告明确了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的布局筹划,通过不同“视角”对不同“板块”提出要求:

将“一体两翼”按主体功能划分为“中部城市协同发展区、东翼产业协同发展区、西翼创新协同发展区”三大协同发展区,希望通过发展,中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现有中心城区“双向拓展”,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东翼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高地,成为镇江向东对接的“桥头堡”;西翼大力发展“生态+创新+产业”模式,在产业链创新链上与南京形成有效互补,打造镇江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生态经济特色板块;

“三带”是打造沿东西走向的三条发展带,串联“一体两翼”,构成大市域发展的经纬线,“北线”打造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转型发展带,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江绿廊”,展现“江河交汇”的独特魅力;“中线”打造产业创新发展带,重点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南线”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带,主动融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发挥自然禀赋、依托现有基础,打造面向城市群服务的“菜篮子”“后花园”“休闲地”;

“多片区”,则着重指向加快打造官塘片区、高校园区、滨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丹阳生命健康产业区、句容空港产业区、扬中智能电气产业区等,共同支撑起“三高一争”更好未来。

“视线”——

新思考的投身新领域

面对危中有机的新情势,镇江投身紧抓宁镇扬“小三角”、全面对接长三角“大三角”发展新领域的“视线”,报告至少指出了四条:全域参与,按照全市域整体参与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区域重点对接方向,绘好“一张蓝图”,引领“一体发展”;项目推进,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规划;基础先行,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形成“大互联”发展格局;机制创新,建立完善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推动政策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地方立法、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机制,为更深层次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个细节:按篇幅所占页数比较,这份6:8.5:6:4.5的报告四个章节布局中,阐述上述定位、战略、布局、机遇为重要内容的“开创‘三高一争’新局面”章节,比重最大。

来源:京江晚报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