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乡村振兴,工笔绘出锦绣画卷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年中述评之三

2020-07-30 08:57

稻田里,一株株稻苗拔节孕穗、奋力生长;果园中,蜜桃、葡萄、甜瓜次第成熟……

七月的乡村,绿意盎然,果香醉人。

“让乡村振兴成为‘镇江很有前途’的鲜明标志。”5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会议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市、区和镇江新区、高新区设分会场,一直开到村(社区)。会前,市领导率队分11路赴各市、区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现场观摩了63个项目,涵盖了脱贫攻坚、项目招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10个方面。

这种高规格会议“多年未遇”,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乡村与城市共同“跑起来”,让农业越来越强、农民越来越富、农村越来越美、治理越来越好,一幅“县强、镇兴、村实、企稳、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逐渐清晰。

更美了!“美颜”模式提升乡村“颜值”

站在“村”头,一栋栋整洁明亮的房屋沿着宽阔的道路,错落有致地排列,白墙黛瓦与绿树碧草相映成景;深入“村”里,家家门前绿化修整一新,连门后菜园的栅栏也统一“穿”上白衣,让满园翠绿更显生机盎然。

这个“村”就是京口经济开发区李华社区。它虽名为社区,却是标准的城郊村。三个月前,它还是一幅“蓬头垢面”模样:垃圾随处堆放,杂草沿路丛生,污水顺沟流淌。历经三个月整治,李华社区脱胎换骨,有了江南村落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变化,每天都在镇江的乡村上演。

今年,市委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抓,市委书记马明龙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办公室,坚持以“四清一治一改”为抓手,通过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淤塘沟沟渠、处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等措施,切实解决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全市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截至目前,全市511个行政村(涉农社区)、7014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整治销号,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我市还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治理四个专项行动。截至6月底,全市新建(改造)垃圾房2535座,购置(改造)垃圾清运车辆332辆,21个规划发展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疏浚农村河道127.8万立方米,完成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省定任务4600座,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96.87%、配套率达97.35%。

美化乡村“颜值”,就是要通过外在形象的提升,不断强化农村的吸引力与号召力。现在,不少整治一新的村庄负责人表示,不仅当地农民更爱村居生活,一些城里人也更加羡慕诗意田园,乐意下乡创业或归乡安居,为农村带来人气与“财气”。像句容茅山镇的陈庄、何庄两个村已经因“美颜”而迅速蹿红,燃旺了当地观光旅游产业。

更强了!项目集聚带旺富民产业

一栋又一栋高标准的厂房拔地而起,仅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连片建筑物已经规模初具。 

如此现代化的厂房,本质上却是“猪舍”。今年5月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与句容市后白镇签定协议,在后白镇与天王镇交界处,投资7.5亿元建设1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采用楼房和平层养殖模式,生产工艺及厂房结构由中外养殖行业专家联合设计,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的供水、供料、免清洗冲粪、环控(通风、温度、湿度)系统及信息采集分析等系统,按照国家最高环保标准安装治污设备,污水排放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标准,借助周边1000余亩的消纳用地,实现种养结合。项目建设工期5个月,建成后年产值将达5.2亿元,不仅能大大丰富本地生猪供应,而且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与此同时,位于镇江新区大路镇万顷良田内的牧原生猪现代养殖项目也进入了施工期。项目占地83亩,计划总投资3亿,年度计划投资3亿,规划养殖数量10万头。项目采取“全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养殖模式,猪舍建设标准化、环保处理资源化、养殖饲喂自动化,将畜禽粪便和尿液全部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沼液,供给种植业使用,实现“零排放”。

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由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数字农业部建设试点项目正式开工;江苏绿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也新投资1.35亿元的高效循环农业项目进展顺利;由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水月雨”休闲茶文化园,也进入了施工的最后阶段……

今年以来,与其他条线一样,我市农业项目招引也进入了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市已招引到位协议资金19.5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55%;招引落地项目3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

项目,是产业兴旺的源头,是富农惠农的活水,有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农业项目的落地,乡村振兴就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更稳了!强基赋能提高小康成色

7月20日至22日,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杏虎村国金果园、云塘村姐妹果园3家农业生产主体来到市行政中心内摆摊。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赵亚夫站台“吆喝”,三天时间卖桃1万多公斤。

这种消费者与生产者“消销”结合模式,是我市今年消费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广戴庄经验的创新举措。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事关老百姓的“小康获得感”。从具体指标上来说,截至去年底,全市204个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80万元以上,11238户、21128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均达到8000元以上,全部实现达标脱贫。

但今年受疫情和汛情影响,很多种养殖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更给少数地方的脱贫攻坚带来不小压力。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出台巩固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保障水平相关意见,下拨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244万元,开展消费扶贫对接活动,做好上岸渔民生活保障,把民生兜底之网织得更密更牢。

我市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拓宽强村富民途径。目前,全市596个村(涉农社区)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其中580个村完成登记赋码工作,占比97.3%;全市持有股份农户58.7723万户,已完成股权证发放25.2798万户,占比43.01%。这项工作做好了,能为农民增收带来不小的提升空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要我们时刻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要素保障、队伍建设和鼓励激励,沿着既定的路线抓好抓实,就一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美丽宜居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全媒体记者 王鹏程)

编辑:何冰

45

稻田里,一株株稻苗拔节孕穗、奋力生长;果园中,蜜桃、葡萄、甜瓜次第成熟……

七月的乡村,绿意盎然,果香醉人。

“让乡村振兴成为‘镇江很有前途’的鲜明标志。”5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推进会。会议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市、区和镇江新区、高新区设分会场,一直开到村(社区)。会前,市领导率队分11路赴各市、区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现场观摩了63个项目,涵盖了脱贫攻坚、项目招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10个方面。

这种高规格会议“多年未遇”,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乡村与城市共同“跑起来”,让农业越来越强、农民越来越富、农村越来越美、治理越来越好,一幅“县强、镇兴、村实、企稳、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逐渐清晰。

更美了!“美颜”模式提升乡村“颜值”

站在“村”头,一栋栋整洁明亮的房屋沿着宽阔的道路,错落有致地排列,白墙黛瓦与绿树碧草相映成景;深入“村”里,家家门前绿化修整一新,连门后菜园的栅栏也统一“穿”上白衣,让满园翠绿更显生机盎然。

这个“村”就是京口经济开发区李华社区。它虽名为社区,却是标准的城郊村。三个月前,它还是一幅“蓬头垢面”模样:垃圾随处堆放,杂草沿路丛生,污水顺沟流淌。历经三个月整治,李华社区脱胎换骨,有了江南村落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变化,每天都在镇江的乡村上演。

今年,市委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抓,市委书记马明龙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办公室,坚持以“四清一治一改”为抓手,通过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淤塘沟沟渠、处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等措施,切实解决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全市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截至目前,全市511个行政村(涉农社区)、7014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整治销号,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我市还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治理四个专项行动。截至6月底,全市新建(改造)垃圾房2535座,购置(改造)垃圾清运车辆332辆,21个规划发展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疏浚农村河道127.8万立方米,完成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省定任务4600座,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96.87%、配套率达97.35%。

美化乡村“颜值”,就是要通过外在形象的提升,不断强化农村的吸引力与号召力。现在,不少整治一新的村庄负责人表示,不仅当地农民更爱村居生活,一些城里人也更加羡慕诗意田园,乐意下乡创业或归乡安居,为农村带来人气与“财气”。像句容茅山镇的陈庄、何庄两个村已经因“美颜”而迅速蹿红,燃旺了当地观光旅游产业。

更强了!项目集聚带旺富民产业

一栋又一栋高标准的厂房拔地而起,仅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连片建筑物已经规模初具。 

如此现代化的厂房,本质上却是“猪舍”。今年5月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与句容市后白镇签定协议,在后白镇与天王镇交界处,投资7.5亿元建设1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采用楼房和平层养殖模式,生产工艺及厂房结构由中外养殖行业专家联合设计,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的供水、供料、免清洗冲粪、环控(通风、温度、湿度)系统及信息采集分析等系统,按照国家最高环保标准安装治污设备,污水排放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标准,借助周边1000余亩的消纳用地,实现种养结合。项目建设工期5个月,建成后年产值将达5.2亿元,不仅能大大丰富本地生猪供应,而且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与此同时,位于镇江新区大路镇万顷良田内的牧原生猪现代养殖项目也进入了施工期。项目占地83亩,计划总投资3亿,年度计划投资3亿,规划养殖数量10万头。项目采取“全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养殖模式,猪舍建设标准化、环保处理资源化、养殖饲喂自动化,将畜禽粪便和尿液全部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沼液,供给种植业使用,实现“零排放”。

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由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数字农业部建设试点项目正式开工;江苏绿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也新投资1.35亿元的高效循环农业项目进展顺利;由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水月雨”休闲茶文化园,也进入了施工的最后阶段……

今年以来,与其他条线一样,我市农业项目招引也进入了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市已招引到位协议资金19.5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55%;招引落地项目3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

项目,是产业兴旺的源头,是富农惠农的活水,有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农业项目的落地,乡村振兴就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更稳了!强基赋能提高小康成色

7月20日至22日,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杏虎村国金果园、云塘村姐妹果园3家农业生产主体来到市行政中心内摆摊。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赵亚夫站台“吆喝”,三天时间卖桃1万多公斤。

这种消费者与生产者“消销”结合模式,是我市今年消费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广戴庄经验的创新举措。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事关老百姓的“小康获得感”。从具体指标上来说,截至去年底,全市204个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80万元以上,11238户、21128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均达到8000元以上,全部实现达标脱贫。

但今年受疫情和汛情影响,很多种养殖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更给少数地方的脱贫攻坚带来不小压力。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出台巩固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保障水平相关意见,下拨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244万元,开展消费扶贫对接活动,做好上岸渔民生活保障,把民生兜底之网织得更密更牢。

我市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拓宽强村富民途径。目前,全市596个村(涉农社区)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其中580个村完成登记赋码工作,占比97.3%;全市持有股份农户58.7723万户,已完成股权证发放25.2798万户,占比43.01%。这项工作做好了,能为农民增收带来不小的提升空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要我们时刻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要素保障、队伍建设和鼓励激励,沿着既定的路线抓好抓实,就一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美丽宜居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全媒体记者 王鹏程)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