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小小沙漠蝗如何引发粮食危机?又是否会对我国构成威胁呢?

2020-07-19 17:07

央视网消息:今年年初以来,从非洲到南亚,蝗灾肆虐的消息时有报道,各方也在呼吁积极应对,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印度在2月底时曾表示蝗灾已基本结束。但进入北半球夏天,随着新一代蝗虫群逐渐成熟,蝗灾扩散范围甚至比之前更大。引发这次蝗灾的究竟是什么蝗虫,给当地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又为何难以防治呢?

人类与蝗虫的斗争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这次肆虐东非、南亚等地区的蝗虫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沙漠蝗。沙漠蝗一般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中东和亚洲西南部这些气候较为温暖干旱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

大多数时候,沙漠蝗种群密度很低,以散居形式存在,这时成虫的身体呈现保护色——草褐色。而当种群密度激增,个体之间的相互刺激会让沙漠蝗转化为群居型:成虫的身体变为亮黄色,接近成熟的若虫为粉色;同时腹部缩小,飞行能力增加,食量也进一步变大。而让沙漠蝗数量开始激增的导火索与气候变化有关。2018年5月和10月,两次热带气旋登陆阿拉伯半岛。

反常的丰沛降雨令土壤含水量上升,更加适宜沙漠蝗虫卵孵化;同时植被大量增加,孵化出的若虫有足够的口粮生长。在这样的有利气候条件下,新一代蝗虫的数量会增长到上一代的20倍。受当地人口稀少及地区紧张局势的影响,沙漠蝗在此自由繁殖了至少三代。

而后蝗群开始迁徙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一批北上向沙特和伊朗南部方向进军,另一批则向西南,一路跨越海峡到达非洲之角。

2019年10月和12月,又有热带气旋登陆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部。温暖潮湿的环境令蝗虫大军进一步繁殖壮大,向更远的地方扩散。专家测算,今年2月,非洲的沙漠蝗数量已达到数千亿只。这些蝗虫在当地繁殖,几个月后新一轮蝗灾就又再度暴发。此外,蝗群还随着风向,一路飞行到了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甚至从农村扩散到了城市。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每只沙漠蝗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其自身体重,而一个沙漠蝗虫群,每平方公里大约有4000万只蝗虫,也就是说,一个这样的蝗虫群一天可以吃掉3.5万人的口粮。

防治蝗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监测”,追踪蝗虫踪迹,在蝗虫孵化出来、数量快速增长之前尽早控制。1960年各国开始引入蝗虫监测系统之后,全球蝗灾发生频率明显减低。

人类杀灭蝗虫最主要的手段是喷洒有机磷酸类农药。使用这类农药很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甚至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威胁到人类健康,然而,联合国粮农组织也不得不承认,目前这种化学方法仍然是直接杀死蝗虫的主要手段。

蝗虫本身存在天敌,例如粉红椋鸟,粉红椋鸟以蝗虫为主食,一天能吃120至180只蝗虫。不过,群居的沙漠蝗会发生变异,在体内合成释放苯乙腈,在受到生存压力的时候,苯乙腈会转化为剧毒氢氰酸,让捕食它们的粉红椋鸟等鸟类身体不适。因此,它们的天敌基本上很少主动摄食群居的沙漠蝗虫。此外,群居沙漠蝗飞行能力很强,最高可以飞到上千米高空,每天最多可移动150公里,这也令捕捉它们非常困难。

在无比巨大数量的蝗虫面前,无论是它的天敌还是人类的化学手段,对减少沙漠蝗数量的作用都比较有限。粮农组织上个月曾预测,现在肆虐的蝗虫产卵后又将导致新一代数量更多的蝗虫孵化,这波蝗灾的破坏力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那么,这波沙漠蝗是否会对我国构成威胁呢?专家认为可能性很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卓然:“沙漠蝗一直没有越过青藏高原这个屏障进入咱们国家,目前情况来讲,沙漠蝗进入我国概率非常非常低。”

我国西藏南部、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等沙漠蝗发生区毗邻,不排除少量蝗虫随季风迁入我国的可能,但造成显著危害的概率很小。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防治能力不断提升,药械储备也比较充足,相关部门正密切关注境外蝗灾的动态,严防沙漠蝗侵入我国。

来源:央视网

编辑:陆绮

57

央视网消息:今年年初以来,从非洲到南亚,蝗灾肆虐的消息时有报道,各方也在呼吁积极应对,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印度在2月底时曾表示蝗灾已基本结束。但进入北半球夏天,随着新一代蝗虫群逐渐成熟,蝗灾扩散范围甚至比之前更大。引发这次蝗灾的究竟是什么蝗虫,给当地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又为何难以防治呢?

人类与蝗虫的斗争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这次肆虐东非、南亚等地区的蝗虫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沙漠蝗。沙漠蝗一般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中东和亚洲西南部这些气候较为温暖干旱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

大多数时候,沙漠蝗种群密度很低,以散居形式存在,这时成虫的身体呈现保护色——草褐色。而当种群密度激增,个体之间的相互刺激会让沙漠蝗转化为群居型:成虫的身体变为亮黄色,接近成熟的若虫为粉色;同时腹部缩小,飞行能力增加,食量也进一步变大。而让沙漠蝗数量开始激增的导火索与气候变化有关。2018年5月和10月,两次热带气旋登陆阿拉伯半岛。

反常的丰沛降雨令土壤含水量上升,更加适宜沙漠蝗虫卵孵化;同时植被大量增加,孵化出的若虫有足够的口粮生长。在这样的有利气候条件下,新一代蝗虫的数量会增长到上一代的20倍。受当地人口稀少及地区紧张局势的影响,沙漠蝗在此自由繁殖了至少三代。

而后蝗群开始迁徙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一批北上向沙特和伊朗南部方向进军,另一批则向西南,一路跨越海峡到达非洲之角。

2019年10月和12月,又有热带气旋登陆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部。温暖潮湿的环境令蝗虫大军进一步繁殖壮大,向更远的地方扩散。专家测算,今年2月,非洲的沙漠蝗数量已达到数千亿只。这些蝗虫在当地繁殖,几个月后新一轮蝗灾就又再度暴发。此外,蝗群还随着风向,一路飞行到了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甚至从农村扩散到了城市。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每只沙漠蝗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其自身体重,而一个沙漠蝗虫群,每平方公里大约有4000万只蝗虫,也就是说,一个这样的蝗虫群一天可以吃掉3.5万人的口粮。

防治蝗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监测”,追踪蝗虫踪迹,在蝗虫孵化出来、数量快速增长之前尽早控制。1960年各国开始引入蝗虫监测系统之后,全球蝗灾发生频率明显减低。

人类杀灭蝗虫最主要的手段是喷洒有机磷酸类农药。使用这类农药很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甚至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威胁到人类健康,然而,联合国粮农组织也不得不承认,目前这种化学方法仍然是直接杀死蝗虫的主要手段。

蝗虫本身存在天敌,例如粉红椋鸟,粉红椋鸟以蝗虫为主食,一天能吃120至180只蝗虫。不过,群居的沙漠蝗会发生变异,在体内合成释放苯乙腈,在受到生存压力的时候,苯乙腈会转化为剧毒氢氰酸,让捕食它们的粉红椋鸟等鸟类身体不适。因此,它们的天敌基本上很少主动摄食群居的沙漠蝗虫。此外,群居沙漠蝗飞行能力很强,最高可以飞到上千米高空,每天最多可移动150公里,这也令捕捉它们非常困难。

在无比巨大数量的蝗虫面前,无论是它的天敌还是人类的化学手段,对减少沙漠蝗数量的作用都比较有限。粮农组织上个月曾预测,现在肆虐的蝗虫产卵后又将导致新一代数量更多的蝗虫孵化,这波蝗灾的破坏力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那么,这波沙漠蝗是否会对我国构成威胁呢?专家认为可能性很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卓然:“沙漠蝗一直没有越过青藏高原这个屏障进入咱们国家,目前情况来讲,沙漠蝗进入我国概率非常非常低。”

我国西藏南部、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等沙漠蝗发生区毗邻,不排除少量蝗虫随季风迁入我国的可能,但造成显著危害的概率很小。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防治能力不断提升,药械储备也比较充足,相关部门正密切关注境外蝗灾的动态,严防沙漠蝗侵入我国。

来源:央视网

编辑:陆绮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