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银鎏金婴戏图小银瓶1982年出土于江苏镇江丁卯桥银器窖藏。
小银瓶侈口,束颈,鼓腹,圜底。采用鎏金、锤凿、錾刻、焊接等工艺制成,下腹部有等距离三处焊接痕,原应有三足,惜出土时已佚。瓶通体饰纹,颈部分别刻有联珠纹、摺带纹及蔓草纹带;腹部以鱼子纹为地,用华丽的卷叶纹构成三个莲瓣形开光,开光间饰以串枝花;瓶底外刻十二重瓣花一朵。腹部三个莲瓣形开光内分别以各种草叶纹为点缀,假作郊外背景,以童子为对象生动刻划了他们玩耍娱乐的场景:斗百草、跳胡旋舞和表演杂剧。
第一幅图像为两童子对坐斗草。画面背景中零星点缀的草叶与手中所执之草相似,以表明两童子是在长满草叶的郊外割草并玩斗草游戏。斗草,又称斗百草,以谁的草斗断为败,这是我国古代民间盛行于端午节这天的一项民俗活动,此俗在南北朝已见记载,迄今民间仍存。这幅画显然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
第二幅图像画面以针状扇形草叶纹为点缀,刻有三童子舞乐的场面。一童子双臂外张,一足勾起,一足尖立于圆形花毡上,似在旋转起舞,一童子单膝跪地,双手执拍板,一童子坐于地上吹箫,为舞蹈者伴奏,打量此图中童子的舞姿、乐器等,该图应为唐代极为盛行的“胡旋舞”的表演场面。
第三幅图像为三童子着戏装、持道具表演杂剧。由衣着和执物来看,三人扮演三个不同的角色。中间一块方毡,上立一童,头戴幞头,身着官袍,双手执笏;右侧一人,着窄袖衣,裤靴,左袖后甩,右肩挎一袋,袋中之物似有柄,以右手按住,正匆匆顾首下场离去;左侧一人似为皂吏打扮,衣窄袖,右袍角上掖,下着裤靴,双手执杖,弯腰并足面向官者而立,似正待上场。联系各地出土的唐代戏弄俑的形象分析,该瓶所刻划的杂剧表演更为进步,与史载也相吻合。
银鎏金婴戏图小银瓶通体鎏金,遍布纹饰,采用满地装式构图法,使器物更具华丽的艺术效果,图案形象生动,儿童天真活泼,亲切可爱,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三幅婴戏图所展现的斗百草、胡旋舞、杂剧场面是研究我国古代民俗、舞蹈、戏剧史等珍贵重要的实物资料。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