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1994至2015先后担任江南化工母公司新安化工技术中心课题组长、技术研究室主任、农化研究所所长等职位,2016年来到江南化工担任技术中心主任,从朱建民的经历可看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及对化工研究的执着。日前,记者来到江南化工,了解这位被称为新安化工集团核心技术骨干背后的“成长故事”。
1994年,朱建民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带着为江南化工新安化工充实科研力量的使命,开始了科研之旅。在江南化工新安化工的二十一年间,开发农化产品、织物整理剂、亲水硅油各种化工产品,进行各类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实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以分隔壁精馏塔为核心的热集分离技术改造项目,研发出草甘膦母液定向转化生产焦磷酸钠技术…… 正因其扎实的科研功底,2016年4月其再次被委以提升科研水平的重任,来到位于镇江新区的江南化工。
“我对自己来到江南化工给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推动生产技术的提升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 朱建民告诉记者。在江南化工的这四年,朱建民也的确在朝着这两个目标奋进,两个其最新参与的研究项目便是最好的例证。
作为国内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基地,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处理问题一直是制约江南化工发展的重要课题。据介绍,朱建民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实现了草甘膦的磷循环,此项技术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将草甘膦母液通过氧化、浓缩及定向转化成磷酸盐系列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了甘氨酸法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的生存问题,是江南化工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浓重一笔。”江南化工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其组织实施了草甘膦含磷废水的治理技术产业化研究与污泥减量化项目,将国内最先进的含磷废水处理技术引入企业,并将低温热泵技术也引入污泥干化环保装置中,实现废水除磷率达95%,水处理成本下降30%,污泥产生量下降70%,企业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每年可为企业降低环保处理成本1500余万元。
技术科研需要靠团队,来到江南化工朱建民给自己的定位是 “技术平台的打造者”。一方面,其积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迅速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力求在技术难题与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方面有所突破;另一方面扎根生产实际,针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技术改进需求、安全环保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课题。
自2016年以来,朱建民迅速为江南化工创立了技术创新品牌——镇江江南技术中心升级为省级技术中心,并联合组建了国家“水污染防治中试与产业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申请专利20项,授权10项,他本人也被推选为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农药协会环保专家、华东理工大学VOCs治理校友会理事等行业职务。
不仅限于自己科研水平的提升,朱建民还十分注重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为公司持续发展储备技术力量。他组建的技术创新平台也是、江南化工培育技术新人的平台。在对外技术交流时,朱建民总是手把手将年轻的技术人员带在身边,让他们聆听外部顶尖的技术专家如何做技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不断拓展他们的眼界和知识面,为他们创造发展机会。
据介绍,江南化工技术中心已由成立之初5名员工发展至如今的二十余名,这其中有8名大学生已成长为课题组长,独立担当科研任务, 1名大学生已成长为公司中层干部,也是镇江江南历史发展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企业成就了我,我也将继续在江南化工倾尽全力,研发出更多的具有高附加值、绿色化的新产品,助力江南化工向绿色化发展加速迈进,。研发出更多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朱建民说。(全媒体记者 张琼霞 通讯员 刘静禅)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