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黄故作深沉,要跟大家聊点历史。
日前,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公布镇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根据专家论证和社会公示情况,经市政府研究决定,贾家巷62、64、66号民居等35处建筑被确定为镇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在这些历史建筑中,阿黄发现了在Ta看来不得了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让Ta来告诉你吧。
在普遍的印象中,历史建筑大都是百年以上历经沧桑的模样,要么有历史大事件环绕,要么造型经典充满做旧感,可是在镇江不久前公布的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中,有两组建筑竟然非常“年轻”,他们为何被称为历史建筑呢?
这两组建筑分别是
东大院(市政府原址)和工人文化宫
东大院位于市区正东路39号,建于1958年,距今62年。东大院为镇江市政府原办公场所,是典型的政府大院建筑。建筑外观庄严肃穆,采用大理石等建筑材料,立面工整对称,大门与主要办公楼位于同一南北轴线上。
(东大院)
工人文化宫要更“年轻”了,建于1988年,距今才过去了32年。这个“80后”位于市区梦溪路5号,对面为江苏科技大学。文化宫造型为三组高低起伏建筑组成,寓镇江三山之形意。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为镇江全市职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公共活动场所。
(工人文化宫 方良龙 摄)
才32年,为啥就是历史建筑了?看到这段说明,阿黄才了解到了工人文化宫上榜的理由。
历史建筑是指经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建筑应至少建成30年,它们或与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联,或在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或建筑样式与细部等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或其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反映当时建筑工程技术和科技水平。
看来,工人文化宫入选,还真不是偶然。飞到这座“历史建筑”旁,阿黄感受到了镇江人对它的深厚感情。
工人文化宫伴随着“70后”徐先生长大。徐先生说,在上世纪90年代,工人文化宫是镇江较早出现游艺厅的场所,当时的轮滑场所并不多,工人文化宫也是少数几个可以玩轮滑的地方。当时还在上中学的徐先生经常在周末来到工人文化宫的游艺厅,玩几把街机,疯狂摇杆,只为听到最后的“You Win(你赢了)”。即使什么都不玩,沉浸在游戏世界里,快乐也是无与伦比的。徐先生清楚地记得,游艺厅隔壁就是录像厅,厚厚的门帘也挡不住里面传出的打打杀杀的声音以及港台明星充满磁性的经典对白。
“当时感觉工人文化宫的建筑非常有特色,不规则的几何体、大胆的色彩搭配,还有那么多各有特色的功能楼层,小伙伴们经常在大楼里跑来窜去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徐先生充满甜蜜地回忆着那段开心的岁月,“说是工人文化宫,其实是一座综合性的、功能多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后来大家喜欢称它‘东宫’,可能是那里开了一家比较大的东宫歌舞厅的缘故,工人文化宫反而叫得少了。”那是段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日子,像所有的同龄小伙伴一样,徐先生的青春,就在电子游戏与轮滑的陪伴下,悄然到来了。
在镇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中,还有一些建筑比较“年轻”,像是西津渡街区江边站房、西津渡街区前进印刷厂等。阿黄站在江边站房外,听听附近居民与它的故事。
范先生曾经住在石灰巷,江边站房是他每天上学时的必经之地。日复一日看到这座砖木结构的建筑,范先生并不觉得它有多么独特,因为楼房不高,毫不起眼。他说:“上学要穿过一条铁路,这座楼就在铁路边。每天火车来来往往几十趟,终点站是个江边货场。”范先生对这座楼的印象不太好,可能是受火车喷出的烟熏染,江边站房看上去灰扑扑脏兮兮的,就像个很长时间没洗澡的小孩。
等范先生上了中学,他不再是路过,而是走进了站房里。那段时间,站房里开了个网吧,机器虽然不多,但对学生来说,诱惑足够大。由于电脑还没有在家庭中普及,网吧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用到电脑的地方。有人在电脑旁找资料学习,范先生更喜欢玩电脑中的游戏,譬如红警。
电脑的出现,并没有立刻撼动街头游艺厅的地位。范先生不会特意在两者中做选择,在不同的地方,他能找到不同的乐趣。与上学时相比,如今范先生已经很难得将家里的电脑打开,坐在网吧里大呼小叫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江边站房
位于润州区西津渡小码头街,所属年代为民国。
江边站房是镇江铁路文化的见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镇江站被列为大站。后因民国期间镇江站改称镇江南站,此站习称镇江西站。当年的沪宁线在铺设正线的同时,由镇江西站引出支叉,延伸至小码头江边,铺设支线1条,设江边货站,并设有码头1座,以供铁路和水上货物之接运。现留存站房一栋,建筑东、南面为弧形,二层坡顶,修复后的建筑较好地还原了站房原貌。
文/全媒体记者 陈路 制图:全媒体记者 何冰
部分资料与图片来源:镇江城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