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花园里,修剪齐整的树木颇具匠心,绿油油的爬山虎枝蔓覆满了整面墙壁,树上挂着“最美庭院”的古棕色铭牌尤为引人注目。这是记者日前走访过程中,在镇江新区姚桥镇姚镇村王家路子村看到的一幕。
徐小毛和王秋香是一对60多岁的夫妻,在王家路子村生活了几十年,十多年前就开始拾掇门前的小花园,近年来眼见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自家门口的花园也显得更加喜人了。“以前村里环境不行啊,房前屋后杂物多,无人管地带垃圾堆积,河塘沟渠更是入不得眼,有养鸡养鸭的,那就更脏了!”王秋香感慨。
如今,“一把笤帚扫到底”扫到了家门口,市场化环卫工人每天都从村头打扫到村尾;村中荒地、河塘沟渠也有人清理了,蚊虫都少多了;原来泥砌的垃圾箱拆了,换了盖式垃圾桶,更加美观整洁了……自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家门口的这些美好变化让王秋香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这次被村里评为“最美庭院”,老两口也挺兴奋,表示要持之以恒打理好家前屋后的环境,还要更加爱护村里的环境,只有人人都参与,村集体大环境才能一直都这么好。
在村里走访察看的姚桥镇副镇长邓振威告诉记者:“基本上每周都要下来跑个几趟,看看整治进展,有没有问题要帮忙解决的。”邓振威说,姚桥镇有12个行政村、141个自然村纳入整治范围,是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最广、任务最重的乡镇。姚桥镇实施挂图作战,逐村逐户进行全面摸排,对照整改销号的要求,对涉及“四清一治一改”的相关问题进行彻底整治。“此次整治任务很重,但各村决心也很大,新区层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们现在就是精打细算严控成本,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力争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新区社发局相关资料显示,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民生实事工程同步规划、统筹推进。2017年起新区启动“7+2”行动,将民生领域投资重点转向丁岗、大路和姚桥3个镇,已累计投入6.8亿元,为农村环境带来了可喜变化。
过三年多努力,新区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创成国家森林乡村1个、省绿化示范村7个、省水美乡村3个、省规范化水库3个、省水利风景区和农村生态河道各1个。
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收官之年,但受疫情影响,各项整治工作启动比预期要晚、推进比计划要慢,如何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追赶进度、完成积压任务,新区凝聚区、镇、村多级力量,提升工作“合数”。在全区层面,整合农村人居环境考核专项资金等多类款项,支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基础薄弱村重点攻坚、省级综合示范村重点提升等要求,因地制宜、分类分批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拓展“党建+集成”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对全区所有村庄进行24小时巡查监控,并成立5个专项督查组,按照分工方案细化督查工作计划,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区所有纳入整治范围的22个行政村237个自然村全面开展督导巡查。在镇村层面,一方面,创新探索有效工作方法,形成“晚七时座谈会”、村企“门前三包”、“无人机精准巡查”等环境整治地方特色做法;另一方面,以加强共建共享为整治思路,通过“枯枝杂树换新苗”“家风带乡风”环境积分制、废膜换新膜等形式,推动农民群众从“要我改”转变到“我要改”,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新区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10吨;清理村内塘沟106条、淤泥超过10万立方米;整治家禽散养32处、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193处;整治破败房屋16处,张贴危房警示标志450余处,净化墙体670多处;整治乱搭乱建52处、无序种养81处,清除露天粪坑1100余处,一举解决了长期影响农村环境的顽疾,已有141个自然村通过了市督查组的考核销号。(龚江婷 高涛 施阳)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