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一声不响”到“一呼百应” ——丹徒区志愿者协会参与疫情防控经验启示

2020-05-14 08:53

◎共青团丹徒区委员会

丹徒志愿者协会2019年9月26日成功换届。换届前,148个社会组织、268个志愿者服务团队由于没有组织粘合,一直“散装”;换届后,协会建立总群,方便活动发布和信息共享,但参与人数不多,群内氛围一般,节奏比较缓慢,可以说是“一声不响”。

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协会在群里丢下一颗行动的“石子”,激起了一池春水;协会后续乘势而上开展跟踪问询、物质保障、精神奖励,将参与防疫的志愿者吸收到协会大家庭,目前总群人数迅速增加,发布的活动“一呼百应”。

疫情当前,“散装”协会“集结”出发

一呼百应——三轮值班战“疫”情。1月27日,接丹徒防疫指挥部通知,急需志愿者参加扬溧高速上党入口防疫工作,团区委全员参与,迅速在志愿者协会总群发布“行动令”,不到3小时,第一批36名志愿者集结完毕。时间紧急,专业医护培训无法展开,团区委立刻进行网络查询和逻辑推演,整理出一套疫情防控知识问答,对志愿者开展线上培训,当天夜里4名志愿者立即上岗。为保证志愿者安全,做好人员轮休,紧随其后,团区委联合文明办和机关工委开展第二、三轮志愿者招募,一天之内,包括49名机关青年、7名返乡大学生、162名社会志愿者、5支志愿者团队在内的218名志愿者迅速集结,在扬溧高速上党收费站开展29个昼夜24小时无间断志愿服务,服务总时长2736小时,圆满完成车辆检疫登记、人员测温工作,守牢镇江“南大门”。

各显神通——团队协作显初心。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来自不同团队,却有一样的心声:“虽然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一线,那就努力做好每一颗疫情防控的‘螺丝钉’,相信战胜疫情的,必定是我们的众志成城!”兴乐木林志愿团队,在负责人陈正乐带领下,18名志愿者第一时间加入“战斗”,主动请战值守最艰苦的凌晨0点-8点,将简陋工棚替换成集装箱,无偿为志愿者提供热水补给,每天在交通卡口喷杀消毒;“中国好人”陈一刀慈善义工团队负责人陈杰群结束高速路口志愿服务后,继续参加宜城街道宜和社区志愿服务;相伴夕阳公益服务中心17名志愿者向11户结对老人提供心理疏导,了解老人实际困难,送菜上门;暖冬团队5名志愿者第一时间发起“在你身边·抗击疫魔”爱心捐赠,募集资金27000余元,其中2名在校大学生用奉献实现“00后”价值;区文艺志愿者摄影支队5名志愿者义务拍摄交警、交通、志愿者、医卫人员忙碌身影,用镜头记录抗击疫情历史时刻。

统筹保障——锻造硬核服务队伍。志愿者协会筑牢疫情防控组织保障:“互联网+”开启24小时云管理模式。组建抗“疫”志愿微信群,统筹物资领取、值班表更新、防护知识培训、注意事项实时提醒,均在“云”上完成。“保险+食品”让志愿者既安心又暖心。联合人保财险丹徒支公司为志愿者提供3500万元涵盖人身意外的风险保障;联系隆庆食品有限公司,向志愿者无偿供应价值7107元的牛奶。“证书+物资”让志愿者有仪式感有获得感。志愿服务结束后,协会向抗疫志愿者代表颁发服务证书,传达下一步志愿服务计划,确保工作有始有终。

一场大战,让协会建设更有章法

一个活动,从始到终都凝结着组织者的工作章法和管理方法;一个好的活动产生的蝴蝶效应,可以带来一项工作的典型性启发;每项工作的正向反馈,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积极心理思维的效用层叠,最终可以变成这个地方的社会效益。

机关沉下去,基层强起来——干部带头,群众参与。防疫中,机关人员一直站在志愿者的前面,既是组织统筹者,更是一线执勤员。机关同志深入一线,换来的是志愿者的纷纷响应,对每个细节的亲身体验、精准把握换来的是志愿者的点赞和认同。深入基层,是为了向群众学习,下沉一线,是为了做好调查研究,只有在真正了解工作实际、工作机理之后,才能回应群众所想所盼,只有从真实有效出发,才能收获肯定和支持。

解决问题,才能形成合力——以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协调统一为根本。好的活动组织,必须追求内容和形式的有机协调统一,内容设置必须真实有效,形式设计应当真实合理。站在服务对象角度,充分对接需求,不主观臆测;站在组织者角度,“牵线搭桥”,协调多方资源、平衡各方需求,使活动可持续。每项工作都应以解决问题、打通痛点为根本,以终为始、固守愿景,才能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

精准管理,才能从0到1——垂直式管理和扁平化管理相结合。活动中,团区委通过两个微信群进行管理,内部工作群采取垂直式管理,对志愿者报名、值班表安排和物资保障进行明确分工,高效完成大量前期组织工作;志愿者大群采取扁平化管理,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对服务中志愿者反馈问题及时搜集整理,持续跟进、协调解决,尊重每名志愿者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在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形式和环节,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活动结束后,为志愿者颁发证书,表彰鼓励,建立与参与者联系,将一次活动参与者转化为长期活动资源,依托对人和过程的双管齐下,强化“动员—参与—反馈”管理闭环,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实现从0到1,1到100……

心理共情,才能蔚然成风——以宣传引导和氛围营造为重点。通过跟踪报道和总结反馈,过程性展现活动进展和成效,营造社会氛围,强化宣传引导,不仅能使参与者拥有获得感,也能影响未参与者。活动中,“青春丹徒”聚焦个人和团队,系列报道志愿者从招募到服务全程故事,让参与者和读者都能产生心理共情,很多读者受到鼓舞后报名成为志愿者。

同理,每项工作,浓墨重彩、精心描绘后,只是过程性结束,很多心理性后续必须及时跟上,多个活动反复获得群众的心理共情后,就能逐渐形成一类工作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一个地区的行为自觉和脉搏传导,最终形成这个地方的社会气质,凝结出一种可以传承的区域精神。

52

◎共青团丹徒区委员会

丹徒志愿者协会2019年9月26日成功换届。换届前,148个社会组织、268个志愿者服务团队由于没有组织粘合,一直“散装”;换届后,协会建立总群,方便活动发布和信息共享,但参与人数不多,群内氛围一般,节奏比较缓慢,可以说是“一声不响”。

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协会在群里丢下一颗行动的“石子”,激起了一池春水;协会后续乘势而上开展跟踪问询、物质保障、精神奖励,将参与防疫的志愿者吸收到协会大家庭,目前总群人数迅速增加,发布的活动“一呼百应”。

疫情当前,“散装”协会“集结”出发

一呼百应——三轮值班战“疫”情。1月27日,接丹徒防疫指挥部通知,急需志愿者参加扬溧高速上党入口防疫工作,团区委全员参与,迅速在志愿者协会总群发布“行动令”,不到3小时,第一批36名志愿者集结完毕。时间紧急,专业医护培训无法展开,团区委立刻进行网络查询和逻辑推演,整理出一套疫情防控知识问答,对志愿者开展线上培训,当天夜里4名志愿者立即上岗。为保证志愿者安全,做好人员轮休,紧随其后,团区委联合文明办和机关工委开展第二、三轮志愿者招募,一天之内,包括49名机关青年、7名返乡大学生、162名社会志愿者、5支志愿者团队在内的218名志愿者迅速集结,在扬溧高速上党收费站开展29个昼夜24小时无间断志愿服务,服务总时长2736小时,圆满完成车辆检疫登记、人员测温工作,守牢镇江“南大门”。

各显神通——团队协作显初心。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来自不同团队,却有一样的心声:“虽然我们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一线,那就努力做好每一颗疫情防控的‘螺丝钉’,相信战胜疫情的,必定是我们的众志成城!”兴乐木林志愿团队,在负责人陈正乐带领下,18名志愿者第一时间加入“战斗”,主动请战值守最艰苦的凌晨0点-8点,将简陋工棚替换成集装箱,无偿为志愿者提供热水补给,每天在交通卡口喷杀消毒;“中国好人”陈一刀慈善义工团队负责人陈杰群结束高速路口志愿服务后,继续参加宜城街道宜和社区志愿服务;相伴夕阳公益服务中心17名志愿者向11户结对老人提供心理疏导,了解老人实际困难,送菜上门;暖冬团队5名志愿者第一时间发起“在你身边·抗击疫魔”爱心捐赠,募集资金27000余元,其中2名在校大学生用奉献实现“00后”价值;区文艺志愿者摄影支队5名志愿者义务拍摄交警、交通、志愿者、医卫人员忙碌身影,用镜头记录抗击疫情历史时刻。

统筹保障——锻造硬核服务队伍。志愿者协会筑牢疫情防控组织保障:“互联网+”开启24小时云管理模式。组建抗“疫”志愿微信群,统筹物资领取、值班表更新、防护知识培训、注意事项实时提醒,均在“云”上完成。“保险+食品”让志愿者既安心又暖心。联合人保财险丹徒支公司为志愿者提供3500万元涵盖人身意外的风险保障;联系隆庆食品有限公司,向志愿者无偿供应价值7107元的牛奶。“证书+物资”让志愿者有仪式感有获得感。志愿服务结束后,协会向抗疫志愿者代表颁发服务证书,传达下一步志愿服务计划,确保工作有始有终。

一场大战,让协会建设更有章法

一个活动,从始到终都凝结着组织者的工作章法和管理方法;一个好的活动产生的蝴蝶效应,可以带来一项工作的典型性启发;每项工作的正向反馈,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积极心理思维的效用层叠,最终可以变成这个地方的社会效益。

机关沉下去,基层强起来——干部带头,群众参与。防疫中,机关人员一直站在志愿者的前面,既是组织统筹者,更是一线执勤员。机关同志深入一线,换来的是志愿者的纷纷响应,对每个细节的亲身体验、精准把握换来的是志愿者的点赞和认同。深入基层,是为了向群众学习,下沉一线,是为了做好调查研究,只有在真正了解工作实际、工作机理之后,才能回应群众所想所盼,只有从真实有效出发,才能收获肯定和支持。

解决问题,才能形成合力——以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协调统一为根本。好的活动组织,必须追求内容和形式的有机协调统一,内容设置必须真实有效,形式设计应当真实合理。站在服务对象角度,充分对接需求,不主观臆测;站在组织者角度,“牵线搭桥”,协调多方资源、平衡各方需求,使活动可持续。每项工作都应以解决问题、打通痛点为根本,以终为始、固守愿景,才能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

精准管理,才能从0到1——垂直式管理和扁平化管理相结合。活动中,团区委通过两个微信群进行管理,内部工作群采取垂直式管理,对志愿者报名、值班表安排和物资保障进行明确分工,高效完成大量前期组织工作;志愿者大群采取扁平化管理,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对服务中志愿者反馈问题及时搜集整理,持续跟进、协调解决,尊重每名志愿者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在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形式和环节,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活动结束后,为志愿者颁发证书,表彰鼓励,建立与参与者联系,将一次活动参与者转化为长期活动资源,依托对人和过程的双管齐下,强化“动员—参与—反馈”管理闭环,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实现从0到1,1到100……

心理共情,才能蔚然成风——以宣传引导和氛围营造为重点。通过跟踪报道和总结反馈,过程性展现活动进展和成效,营造社会氛围,强化宣传引导,不仅能使参与者拥有获得感,也能影响未参与者。活动中,“青春丹徒”聚焦个人和团队,系列报道志愿者从招募到服务全程故事,让参与者和读者都能产生心理共情,很多读者受到鼓舞后报名成为志愿者。

同理,每项工作,浓墨重彩、精心描绘后,只是过程性结束,很多心理性后续必须及时跟上,多个活动反复获得群众的心理共情后,就能逐渐形成一类工作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一个地区的行为自觉和脉搏传导,最终形成这个地方的社会气质,凝结出一种可以传承的区域精神。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