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第三中学 严梓匀
花瓷碗面浮着一层氤氲温雾,银亮的勺儿舀起浓稠的赤豆汤。枣儿甜,花儿香,桂儿甘,甜蜜浓醇的滋味在舌尖绽放。一口口品尝,方品出汤中别味,唇齿流芳。
南方小城的街头巷尾,常听得小贩高呼“赤豆汤”,过街人们纷纷驻足,买上一碗满足腹中馋虫。
我的童年伴着那碗甜蜜的赤豆汤成长,不是外购,而是外婆亲手熬制。“哟,孙女回来啦!快来坐下,汤刚好……”每个斜阳漫天的傍晚,踏入家门的第一句话便如此熟悉亲切。外婆笑意盈面,将我拉到桌前。“这是我特意用新疆大枣和九月金桂熬的汤,可甜了,你多吃点好补补!”银勺在手,我望着外婆期待的笑脸大口品尝。浓稠的汤裹着红豆泥,加上冰糖提味,饱满甜蜜;丰满圆润的大枣皮薄肉厚,绵状的肉质酸甜丰腴;手擀的元宵个小料足,软糯的身躯浸满豆香;再加汤面一层金黄玲珑的丹桂,甘中微苦,苦带幽香。饱含童年回忆的赤豆汤,让人止不住品了又品,尝了又尝。
外婆静立一旁,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模样,霜菊般苍老的眉眼漾出一抹笑。不知怎的,外婆的笑眼下,汤似乎越品越甜。
直到三月,外婆出门探亲,桌上再没了那碗赤豆汤,放学后的心空落落的,似乎缺失一角。母亲从商贩处买来一碗,细品,却远不及外婆亲熬的滋味。细数下,枣儿、花儿、圆儿、桂儿,商贩的赤豆汤中样样不少,一样的做法,一样的用料,为何没有外婆熬的香?
急切的寻求答案,更急切的渴望外婆的汤。
终于,桌汤依旧。
饿虎扑食般品尝日思夜想的美味,钩玄猎秘般品寻汤中特殊的滋味。汤甜依旧,究竟奥秘何在……忽的,我瞥见银亮汤勺上外婆凝望的身影。抬头,透过碗后温雾看到外婆青丝夹雪,静立桌前。她浑浊的双眼含笑,眯成月牙;她苍老干裂的嘴唇向上咧起,颊边绽放两朵舒缓的霜菊。她满脸欣喜地望着品汤的我,温暖甜蜜溢于言表,好似浸泡在赤豆甘甜中的人是她一样。
至此,方才猛然顿悟,豆汤,甜蜜饱满,汤甜,缘于冰糖,却更缘于汤中注入的温情。
一口口地品,含在嘴里的是赤豆汤,品入心田的是至亲至爱。
邵顺文点评:
文章以赤豆汤为线索,写出了亲情的真挚浓烈,亲切感人。
细节刻画比较到位。
语言可以再作打磨,做到简洁有力,生动有趣,流畅有韵,温婉有度。
邵顺文简介:
邵顺文,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等学校邀请讲授写作,为国内多所名校培养了多名优秀学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学生创作专业委员会会长,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得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高考作文特邀点评人。
邵顺文电话、微信:18913895555
(京江晚报策划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