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五一特别报道|青年力,在最美时节写最美华章

2020-05-04 10:53 新华日报  


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挥斥方遒……青春永远充满力量。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15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陆续揭晓,各行各业的青春标杆闪耀光荣榜。他们都是怎样的新时代青年?他们的力量从何而来?青年力如何创造,为何燃烧?解码榜样的力量,我们才能找到青春的答案。

黄金年代宽广舞台,时代勃发青年力

每一代人的青春有不同的际遇,但青春的力量一脉相承。青年贵在蓬勃朝气,也贵在锐意前行,有人说青年力来自于一种不计成败的勇敢,有人说青年力来自于不满足现状的不断追寻……

5岁上小学,16岁就进入医学院,25岁博士毕业……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魏嘉成长速度可谓惊人,对于魏嘉来说,青春的力量来自于对这个职业最真诚的热爱。

这个看剧常会哭、泪点特别低的女医生,却选择了一份经常面对生死的工作,每年为8000余名肿瘤患者服务。谈到初衷,魏嘉说:“一方面,全球接近一半的胃癌新发及死亡病例在中国,因此国际范围内,相对其他类型的肿瘤,胃癌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治疗手段也比较少;另一方面,肿瘤病人越来越多。选择这个学科,就意味着我要足够冷静和客观。”

“我最大的成就感,是当病人找到我,我还有一点办法。”为了多一点办法,魏嘉除了上班看诊,回家工作也是常态,碎片化的时间都会用来做临床研究。如今,她和团队历经十多年努力创立的新型个体化选药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了14%。“这个职业,有无与伦比的成就感。”魏嘉的经历也感染了更多年轻人,让他们“开始想当医生了”。

新时代激发了青年的雄心壮志,也是有志青年成长的试金石。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赶上了黄金时代,老一辈科学家二三十年来的点滴积累,才让‘神威’系统走到今天,让我们走上国际舞台角逐。”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付昊桓从2015年底开始担任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这名80后导师,和一群90后博士带着一往无前的热情和冲劲, 实现了中国在超级计算机最高奖“戈登贝尔”奖上的突破和蝉联。

超算上所有的应用都是从无到有。“我们青年人有热情和冲劲,抓住机会,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落地实现。” 付昊桓回忆,当时太湖之光的设备,一天下来电费就要好几十万元。在冲刺“戈登贝尔”奖时,大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团队仅用两三个月做出的“非线性地震模拟”程序最终获得2017年全球超级计算大会应用领域最高奖。付昊桓表示,在团队里没有人想着当“主角”,但需要当“主角”时大家都能挺身而出。“下一步我们要打造汇聚用户的科研中心,支持国家和江苏省重大战略,我们有信心不断取得突破,最大化发挥‘神威’价值,用它解决尖端问题,做出世界级的前沿成果。”

“火线”淬炼,担当有为诠释青年力

“咬牙扛住,扛住就能胜利。”这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潘纯最常说的一句话。坚守武汉金银潭医院最危险的“红区”重症病房足足三个月后,直到武汉重症病例“清零”,他才于4月26日回到了南京。

不断坚持是潘纯的青年力。他拿自己喜欢的马拉松运动来举例,这其实非常乏味,常常让人觉得崩溃。10公里的路程,跑到7公里时跑不动了,这时候如果咬牙再坚持一下,或许就可以挺过这段煎熬时刻。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身体会更健康,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更强。“作为重症科医生也是一样,面对一个危重病人,积极控制原发病,维持住器官功能,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可能就会看到希望。”

每一名患者治愈都是潘纯和同事熬红了眼睛“盯”出来的。经常与感染源零距离接触,但潘纯并不畏惧,在他看来,重症科医生职责所在,就是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青春在淬火中闪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京市鼓楼区方家营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丁良浩坚称自己不是英雄,只是坚守在一个平凡岗位上。

2016年4月22日,江苏靖江5000立方米汽油罐被引燃,丁良浩和队友奉命紧急驰援,眼前一片火海,燃料还在不断泄漏。丁良浩和另外3名队友组成攻坚组,深入着火罐区手动关阀。周围是齐腰深的滚烫油水,到处都是危险的流淌火,丁良浩一步步靠近,摸索到距离着火罐仅有5米的阀门,拼尽全力逐个关闭,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来时头戴的隔热安全帽,已经被烤得变了形。

这股勇气从何而来?“从18岁开始,我就在为这份职业做准备。”丁良浩说,刚入伍时自己还不到100斤,于是开始做“魔鬼”式体能训练,三天就磨破一双鞋,才从恐高者变成“空中飞人”,入伍第一年他就“破天荒”地拿到人生第一枚军功章。一半火场,一半训练场,几个月不回家是他的生活常态,他还总是带领班组模拟设置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开展灭火救援训练,一切都为了在火场上能够精准、精细、稳定地操作。“20年来我经历过数千次灭火救援战斗,负责地说,只要我们练好专业本领,一定可以在危急时刻拯救别人,保护自己!”

平凡中的伟大,“做到最好”就是青年力

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流程,穿梭在大街小巷,很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90后快递员潘虎是全国300多万快递员群体的优秀代表,进入快递行业5年,累计完成超15万单快递配送,却始终保持0投诉、0差评、配送完成率100%。

被公司提拔为仙林地区区域经理后,潘虎依然加班加点地工作,“疫情期间物流压力较大,我们要做好近60个社区民生物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保障。”正如他的微信名“火”,潘虎每天都带着火一样的激情和能量出发,“我觉得这是咱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哪怕工作单调,但其实每一单配送都是提高自己业务技能的实战机会。”他会记清楚每个小区、每栋单元楼的坐标,琢磨着优化路线,提高送货效率;他总是耐心地为用户提供多一点服务,协助客户处理售后问题、为客户扔垃圾等;送货时遇到老奶奶晕倒,他立刻伸出援手,一直守候到老人子女到来,才悄悄离开。在他看来,任何行业都有其发展方向,奋斗才有“稳稳的幸福”,只要努力奔跑,就能抵达下一站的美好。

“获得这枚奖章,我会鞭策自己更加努力,认真负责做好每一项工作。”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志华认为,这次助力抗疫中,她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多年管理经验,调配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

从今年春节正月初二开始,庄志华和同事们就加班加点研究开发试剂,共同努力突破技术门槛,迅速确定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病毒保存管、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等产品,检测病毒的“弹药”从泰州飞往全国乃至全世界。“岗位上每个年轻人都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扩大产能,竭尽所能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说。

获得“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艾津“新农人”团队,平均年龄33岁,44人中有18名硕士。“一个人负责几千亩农田,凌晨5点就起床下田,每天换三四件长袖衫。”团队带头人、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光说,尽管辛苦,但小伙伴们热爱每一块田地,时常哼着自己创作的《查田歌》。

八年来,团队为农业提供一线技术服务,实现农药减量35%以上,产量增加10%以上,多年来共为1000多个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创收近1亿元效益。“我们的成果证明了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年轻人要沉下心慢慢做事,不能急功近利。”王光充满信心地说,在农村的广阔舞台,更多的青年新生力量会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和人生价值。

江苏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6名个人

潘虎

潘 纯

付昊桓

魏 嘉

丁良浩

庄志华

他们眼中的新时代江苏青年精神是什么

一个时代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新时代青年如何赓续五四精神,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4月11日起,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新华日报社开启“新时代江苏青年精神”大讨论系列活动,近2000名江苏青年拿起“麦克风”,为青春发声。

赓续奋斗 家国情怀

在不少青年人眼中,有一种精神具有跨越历史的力量,虽然宏大却触及内心最深处的温热和赤诚。很多青年回忆了自己的祖辈、父辈在新中国建设不同时期的青春奋斗故事。

南京邮电大学大一学生王雪雁在不经意当中“发掘”了外公的青春岁月。“外公17岁入伍到当时的解放军某导弹基地通讯团担任无线通讯骨干,曾多次参与中远程导弹的发射试验,特别是1966年10月27日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新中国第一颗导弹核武器发射。爱国、坚守、奋斗、希望,是外公那辈人给我的精神滋润。”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江苏青年眼里,树立爱国理想,并将理想变为现实正是青春最出彩的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研究生兰子奇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无人机作战方队吸引众多关注,而作为高速无人机系统研制者的南航团队,成员平均只有30多岁。“废寝忘食的工作,通宵达旦的演算,上千个日夜记录了这群青年人的辛勤付出。面对严峻的试飞条件,没有一个人退缩。‘祖国需要我’,这是江苏青年对国家最真挚的告白。”

敢为人先 奋勇担当

“在这场疫情中,学会放松不影响青年们冲锋,知晓恐惧也不影响他们勇敢。在生与死的考验中,涌现出敢于担当的青年。”江苏援鄂医疗队中占比超过三成的90后,是江苏青年学习的榜样。在疫情中没有后退,敢为人先的江苏青年是当之无愧的“青春之光”。

“江苏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最小的队员,是生于1997年的支曼曼,为了工作方便她剪去齐腰长发……”徐州市沛县气象局张竞文感慨,江苏青年以爱之名在苏鄂大地上汇聚起“江苏力量”,向这个时代证明,江苏儿女是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三(7)班汤佳璇深情讲述的是自己的父母,“新冠肺炎突袭,在珠三角,驻港一线的父亲冲到抗击疫情一线,在长三角,有母亲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时刻在医院待命。我的父母,只在2月20日下午,短暂相聚两个小时,一年的等待迎来一次小叙,然后又要相隔异地,各自坚守。”汤佳璇曾翻出母亲身着绿棉布款式军装的老照片,水灵灵的小姑娘,被酷烈严苛的训练晒黑了双颊。在汤佳璇的记忆里,总是和父亲经历着分别,但她为父母而骄傲。“虽渐至中年,但他们如今所做的事,实际上都是青春精神的延续。”

务实创新 奋斗圆梦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立足岗位务实创新,很多江苏青年谈到自己的青春故事。

淮安市涟水县黄营镇人民政府办事员兼朱桥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开源是一名刚入职8个多月的选调生“小萌新”,成为基层扶贫战线的“小战士”他深感幸运。他跳出过去的“舒适圈”,同扶贫办的同事们一起跑遍了23个村。“青春犹如一棵小树苗,只要我们牢牢把根扎在热土,就能练就过硬本领,面朝太阳茁壮成长。”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团委潘小保说,春节期间,南京水科院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全监测项目部监测人员放弃原本的休假计划,选择继续坚守岗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设。南海边的项目部人员迎难而上、全力应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了项目的连续施工。“作为新时代的江苏青年人,我们要立足岗位去创新、协作、实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字: 杨频萍 张宣 谢诗涵

策划: 沈峥嵘

编辑: 何冰

37


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挥斥方遒……青春永远充满力量。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15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陆续揭晓,各行各业的青春标杆闪耀光荣榜。他们都是怎样的新时代青年?他们的力量从何而来?青年力如何创造,为何燃烧?解码榜样的力量,我们才能找到青春的答案。

黄金年代宽广舞台,时代勃发青年力

每一代人的青春有不同的际遇,但青春的力量一脉相承。青年贵在蓬勃朝气,也贵在锐意前行,有人说青年力来自于一种不计成败的勇敢,有人说青年力来自于不满足现状的不断追寻……

5岁上小学,16岁就进入医学院,25岁博士毕业……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魏嘉成长速度可谓惊人,对于魏嘉来说,青春的力量来自于对这个职业最真诚的热爱。

这个看剧常会哭、泪点特别低的女医生,却选择了一份经常面对生死的工作,每年为8000余名肿瘤患者服务。谈到初衷,魏嘉说:“一方面,全球接近一半的胃癌新发及死亡病例在中国,因此国际范围内,相对其他类型的肿瘤,胃癌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治疗手段也比较少;另一方面,肿瘤病人越来越多。选择这个学科,就意味着我要足够冷静和客观。”

“我最大的成就感,是当病人找到我,我还有一点办法。”为了多一点办法,魏嘉除了上班看诊,回家工作也是常态,碎片化的时间都会用来做临床研究。如今,她和团队历经十多年努力创立的新型个体化选药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了14%。“这个职业,有无与伦比的成就感。”魏嘉的经历也感染了更多年轻人,让他们“开始想当医生了”。

新时代激发了青年的雄心壮志,也是有志青年成长的试金石。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赶上了黄金时代,老一辈科学家二三十年来的点滴积累,才让‘神威’系统走到今天,让我们走上国际舞台角逐。”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付昊桓从2015年底开始担任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这名80后导师,和一群90后博士带着一往无前的热情和冲劲, 实现了中国在超级计算机最高奖“戈登贝尔”奖上的突破和蝉联。

超算上所有的应用都是从无到有。“我们青年人有热情和冲劲,抓住机会,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落地实现。” 付昊桓回忆,当时太湖之光的设备,一天下来电费就要好几十万元。在冲刺“戈登贝尔”奖时,大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团队仅用两三个月做出的“非线性地震模拟”程序最终获得2017年全球超级计算大会应用领域最高奖。付昊桓表示,在团队里没有人想着当“主角”,但需要当“主角”时大家都能挺身而出。“下一步我们要打造汇聚用户的科研中心,支持国家和江苏省重大战略,我们有信心不断取得突破,最大化发挥‘神威’价值,用它解决尖端问题,做出世界级的前沿成果。”

“火线”淬炼,担当有为诠释青年力

“咬牙扛住,扛住就能胜利。”这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潘纯最常说的一句话。坚守武汉金银潭医院最危险的“红区”重症病房足足三个月后,直到武汉重症病例“清零”,他才于4月26日回到了南京。

不断坚持是潘纯的青年力。他拿自己喜欢的马拉松运动来举例,这其实非常乏味,常常让人觉得崩溃。10公里的路程,跑到7公里时跑不动了,这时候如果咬牙再坚持一下,或许就可以挺过这段煎熬时刻。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身体会更健康,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更强。“作为重症科医生也是一样,面对一个危重病人,积极控制原发病,维持住器官功能,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可能就会看到希望。”

每一名患者治愈都是潘纯和同事熬红了眼睛“盯”出来的。经常与感染源零距离接触,但潘纯并不畏惧,在他看来,重症科医生职责所在,就是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青春在淬火中闪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京市鼓楼区方家营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丁良浩坚称自己不是英雄,只是坚守在一个平凡岗位上。

2016年4月22日,江苏靖江5000立方米汽油罐被引燃,丁良浩和队友奉命紧急驰援,眼前一片火海,燃料还在不断泄漏。丁良浩和另外3名队友组成攻坚组,深入着火罐区手动关阀。周围是齐腰深的滚烫油水,到处都是危险的流淌火,丁良浩一步步靠近,摸索到距离着火罐仅有5米的阀门,拼尽全力逐个关闭,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来时头戴的隔热安全帽,已经被烤得变了形。

这股勇气从何而来?“从18岁开始,我就在为这份职业做准备。”丁良浩说,刚入伍时自己还不到100斤,于是开始做“魔鬼”式体能训练,三天就磨破一双鞋,才从恐高者变成“空中飞人”,入伍第一年他就“破天荒”地拿到人生第一枚军功章。一半火场,一半训练场,几个月不回家是他的生活常态,他还总是带领班组模拟设置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开展灭火救援训练,一切都为了在火场上能够精准、精细、稳定地操作。“20年来我经历过数千次灭火救援战斗,负责地说,只要我们练好专业本领,一定可以在危急时刻拯救别人,保护自己!”

平凡中的伟大,“做到最好”就是青年力

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流程,穿梭在大街小巷,很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90后快递员潘虎是全国300多万快递员群体的优秀代表,进入快递行业5年,累计完成超15万单快递配送,却始终保持0投诉、0差评、配送完成率100%。

被公司提拔为仙林地区区域经理后,潘虎依然加班加点地工作,“疫情期间物流压力较大,我们要做好近60个社区民生物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保障。”正如他的微信名“火”,潘虎每天都带着火一样的激情和能量出发,“我觉得这是咱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哪怕工作单调,但其实每一单配送都是提高自己业务技能的实战机会。”他会记清楚每个小区、每栋单元楼的坐标,琢磨着优化路线,提高送货效率;他总是耐心地为用户提供多一点服务,协助客户处理售后问题、为客户扔垃圾等;送货时遇到老奶奶晕倒,他立刻伸出援手,一直守候到老人子女到来,才悄悄离开。在他看来,任何行业都有其发展方向,奋斗才有“稳稳的幸福”,只要努力奔跑,就能抵达下一站的美好。

“获得这枚奖章,我会鞭策自己更加努力,认真负责做好每一项工作。”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志华认为,这次助力抗疫中,她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多年管理经验,调配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

从今年春节正月初二开始,庄志华和同事们就加班加点研究开发试剂,共同努力突破技术门槛,迅速确定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病毒保存管、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等产品,检测病毒的“弹药”从泰州飞往全国乃至全世界。“岗位上每个年轻人都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扩大产能,竭尽所能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说。

获得“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艾津“新农人”团队,平均年龄33岁,44人中有18名硕士。“一个人负责几千亩农田,凌晨5点就起床下田,每天换三四件长袖衫。”团队带头人、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光说,尽管辛苦,但小伙伴们热爱每一块田地,时常哼着自己创作的《查田歌》。

八年来,团队为农业提供一线技术服务,实现农药减量35%以上,产量增加10%以上,多年来共为1000多个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创收近1亿元效益。“我们的成果证明了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年轻人要沉下心慢慢做事,不能急功近利。”王光充满信心地说,在农村的广阔舞台,更多的青年新生力量会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和人生价值。

江苏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6名个人

潘虎

潘 纯

付昊桓

魏 嘉

丁良浩

庄志华

他们眼中的新时代江苏青年精神是什么

一个时代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新时代青年如何赓续五四精神,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4月11日起,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新华日报社开启“新时代江苏青年精神”大讨论系列活动,近2000名江苏青年拿起“麦克风”,为青春发声。

赓续奋斗 家国情怀

在不少青年人眼中,有一种精神具有跨越历史的力量,虽然宏大却触及内心最深处的温热和赤诚。很多青年回忆了自己的祖辈、父辈在新中国建设不同时期的青春奋斗故事。

南京邮电大学大一学生王雪雁在不经意当中“发掘”了外公的青春岁月。“外公17岁入伍到当时的解放军某导弹基地通讯团担任无线通讯骨干,曾多次参与中远程导弹的发射试验,特别是1966年10月27日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新中国第一颗导弹核武器发射。爱国、坚守、奋斗、希望,是外公那辈人给我的精神滋润。”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江苏青年眼里,树立爱国理想,并将理想变为现实正是青春最出彩的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研究生兰子奇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无人机作战方队吸引众多关注,而作为高速无人机系统研制者的南航团队,成员平均只有30多岁。“废寝忘食的工作,通宵达旦的演算,上千个日夜记录了这群青年人的辛勤付出。面对严峻的试飞条件,没有一个人退缩。‘祖国需要我’,这是江苏青年对国家最真挚的告白。”

敢为人先 奋勇担当

“在这场疫情中,学会放松不影响青年们冲锋,知晓恐惧也不影响他们勇敢。在生与死的考验中,涌现出敢于担当的青年。”江苏援鄂医疗队中占比超过三成的90后,是江苏青年学习的榜样。在疫情中没有后退,敢为人先的江苏青年是当之无愧的“青春之光”。

“江苏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最小的队员,是生于1997年的支曼曼,为了工作方便她剪去齐腰长发……”徐州市沛县气象局张竞文感慨,江苏青年以爱之名在苏鄂大地上汇聚起“江苏力量”,向这个时代证明,江苏儿女是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三(7)班汤佳璇深情讲述的是自己的父母,“新冠肺炎突袭,在珠三角,驻港一线的父亲冲到抗击疫情一线,在长三角,有母亲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时刻在医院待命。我的父母,只在2月20日下午,短暂相聚两个小时,一年的等待迎来一次小叙,然后又要相隔异地,各自坚守。”汤佳璇曾翻出母亲身着绿棉布款式军装的老照片,水灵灵的小姑娘,被酷烈严苛的训练晒黑了双颊。在汤佳璇的记忆里,总是和父亲经历着分别,但她为父母而骄傲。“虽渐至中年,但他们如今所做的事,实际上都是青春精神的延续。”

务实创新 奋斗圆梦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立足岗位务实创新,很多江苏青年谈到自己的青春故事。

淮安市涟水县黄营镇人民政府办事员兼朱桥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开源是一名刚入职8个多月的选调生“小萌新”,成为基层扶贫战线的“小战士”他深感幸运。他跳出过去的“舒适圈”,同扶贫办的同事们一起跑遍了23个村。“青春犹如一棵小树苗,只要我们牢牢把根扎在热土,就能练就过硬本领,面朝太阳茁壮成长。”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团委潘小保说,春节期间,南京水科院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全监测项目部监测人员放弃原本的休假计划,选择继续坚守岗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设。南海边的项目部人员迎难而上、全力应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了项目的连续施工。“作为新时代的江苏青年人,我们要立足岗位去创新、协作、实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字: 杨频萍 张宣 谢诗涵

策划: 沈峥嵘

编辑: 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