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为巩固“户脱贫、村达标”脱贫攻坚成果,近年来,丹阳市纪委监委采取“摸清家底+分类指导、线上核查+线下抽查、‘单兵作战‘变’集团会战‘“三种方式方法,积极履行监督问责职能,做到”扶贫一个不落下、监督一处不放过“。
摸清家底+分类指导,履行监督职责
“您的新房住的还好吧,现在有什么生活来源?还需要什么帮助?”暮春时节,丹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方明走进珥陵镇黄埝村,与危房改造后、住上新房的贫困户祁小南拉起了家常。在丹阳,类似祁小南这样的贫困户住上新居的例子不在少数。截至目前,丹阳建档立卡户3144户5688人,已全部实现脱贫。
“丹阳制定了开展扶贫助困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以‘摸清家底+分类指导’的形式,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丹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来,丹阳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村入户走访,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着力发现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助困工作等突出问题,督促民政、财政、人社等丹阳市级职能部门,深入剖析民生惠农工作中的违纪问题和监管薄弱环节;结合丹阳各镇(区)实际,摸清救灾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危房改造等领域问题底数,精准监督,分类指导,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三年来,丹阳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54起,处理33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8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
线上核查+线下抽查,深化精准扶贫
“运行三年来,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充分利用‘阳光扶贫监管系统’,采取线上核查、线下抽查,通过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挂牌督办等机制,助力脱真贫。”丹阳市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张国芳介绍,借助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对系统中发现的数据填报不准确、脱贫退出程序不规范、审核把关不严格、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日常应用不充分等52条问题线索开展核处,对其中核实的36条从严从重问责查处,共处理了47人,其中党纪处理11人。
阳光扶贫监管系统于2017年投入运行,丹阳市纪委联合扶贫办,对基础信息采集的精准性等问题开展了多轮抽查,并就督查推进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召开职能部门联席会,推动12个镇(区、街道)参照整改,助力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据统计,自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我市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共查处36人,2018年共查处17人,2019年共查处5人,占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总比逐年递减,分别为37.9%、20.7%、3.1%,运用系统推动“精准扶贫”、减少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生效果凸显。
“单兵作战”变“集团会战”,整合监督力量
“丹阳市纪委监委成立了10个纪检监察室、11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向社会聘任了36名特约监察员,监督触角直抵‘神经末梢’,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保障脱贫攻坚行动就在身边。“丹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我们进一步整合巡察、派驻、乡镇纪委、群众监督等力量,完善联动协同机制,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会战’,让扶贫领域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为深化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丹阳市各纪检监察组织持续推进“三治理一挂牌”专项行动。丹阳市委巡察机构深入村(居)开展巡察,综合运用数据对比、走村入户、问卷调查等“12+N”的方式,发现低保户动态管理不到位、违规骗取危房改造补助款等问题线索35条。派驻纪检监察组协调扶贫办等部门,运用“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对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拨付、脱贫手续履行、帮扶走访成效等情况利用系统开展日常动态监督,减少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生效果凸显。镇(区、街道)纪(工)委围绕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实行督办问责机制,发挥专责监督作用。丹阳市纪委监委围绕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近三年来的7起8人典型问题一律通报曝光,同时,对专项行动中组织推进不力、工作不到位、敷衍塞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2个问题,问责领导干部35人,以强有力的纪律保障,推进完成专项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全媒体记者 佘记其 通讯员 朱莹 束旦平 杨桐)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