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支点。近日,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出炉,镇江丹徒区的黄墟村榜上有名。
黄墟村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兼丘陵特色、水乡风光于一体。这里人杰地灵,是著名爱国人士冷遹先生的故里,现设有冷遹纪念馆。除了冷遹旧居,这里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小编为此走进村中一探究竟,很快在村东头摸索出一片建筑群,秘密也许就藏在这些古老的建筑里。
想要走近老建筑,首先要接近黄墟村的老街。
老街在冷遹纪念馆东面,从纪念馆大门过去就是老街。
老街以前是青石板路,现在是水泥路,当年很是繁华,街上店铺与民居相互交融,虽然历经了岁月的风雨打磨,但行走在老街上,依稀能见到它昔日的辉煌与风采。一条条与老街交汇的弄堂里面,随处可见青砖老屋,自然做旧的像是无声的雕塑。
老街
门楣上虽然只有三个字,不过能推断出这里曾经是一座洋行,老街的繁华与热闹都已成为过去。
小编跟随冷遹纪念馆讲解员张丽来到一户殷姓人家。“过去,这里可是黄墟最热闹的地方。”殷先生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父母住在老街,他家的老房子就在殷氏六房后面,保存比较完好,是两幢两进的砖木结构房子,中间有一个大院子,前面3间房,后面5间房两个天井。
房子的外墙上,一个个生锈的“钩子”让人觉得奇怪。这些钩子两头窄中间宽,像是一个个纺锤。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殷先生说,以前的建筑多用木头,为防止热胀冷缩导致房子倒塌,工匠们便在建造时使用“钩子”加以固定。小编在周遭转了转,看到殷氏六房的外墙上也有很多模样相似的“钩子”,数量更多。
走在安静的老街,看到一位老人家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老街的一切就这么无声地立在那里。
相传,宋朝之前,黄墟地区因境内北山南丘,岗峦起伏,林茂草丰,旧时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古称“荒墟”。南宋建炎年间,得名“黄墟”。据《丹徒县地名录》载,南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发现此地山水秀丽,土地肥沃,是子孙耕读的好地方,即用御酒、金鸡换之,并将“荒墟”改名为黄墟,地名一直延续至今。
冷遹故居
在老街街口,一老先生得知小编想要参观冷遹纪念馆,便主动热情地当起了导游。老先生叫朱瑞根,从小就居住在黄墟村,那时还叫作黄墟镇。1989年,朱老离开了黄墟村,现居住在上海,虽然已经不住在黄墟,但对故土的感情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中。逢年过节,他都会回到老家住一段时间。
老人告诉小编,他从小就是听着冷遹的故事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纪念馆的前院,院墙东西两侧种植着四季花卉,中间一条青砖铺设的道路直通主楼。主楼是一幢坐北朝南两层中西合璧风格的砖木结构楼房。
主楼楼下为冷遹先生办公、会客之所,楼上为寝室。主楼后东西两侧各有对合厢房4间,中间为一小院子,青砖铺设地面。
“一楼原先铺的是木地板。”
“原先的窗户也是拱形。”
在冷遹纪念馆里边走边看,朱老絮絮叨叨的话语中,满是无法抹去的乡愁。
冷遹(1882.6- 1959.8)字御秋,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曾授予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护法运动失败后,与黄炎培一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兴办实业、创办女子职业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民建江苏省工委会主委,1959年8月18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78岁。
殷家祠堂与殷氏六房
小编探索出的一片老建筑,一起被称作殷家祠堂与殷氏六房,村里的大多数人都姓殷,这两处建筑在村里也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始建于1540年的殷家祠堂,为殷氏宗族进行祭祀、集会、议事、贺典之所。祠堂门前有大型盘陀石一对,上雕有雄狮。祠内厅堂上悬挂着匾额,它们是殷氏家族历代历宗获得“进士”、“举人”等功名后取得的。
厅内悬挂着“殷氏家训十二则”,穿过祠堂,走进后院,左右两边是“孝子楼”和“读书楼”,教育殷氏后代习文识字,学做人之道,足可见殷氏一族对教育的重视。读书楼与孝子楼都有楼梯通往二楼,上下两层空间相仿,只不过二楼的面积要小于一楼厅堂。
1929年镇江县立师范学校迁至黄墟,改称镇江县黄墟乡村师范学校。
每年清明、秋分时节,殷氏的后裔都来这里祭祖朝拜,热烈而隆重。
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被辟为黄墟中心小学。1998年,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又将祠堂后进经修缮改造后建成图书馆和藏书阁,“孝子楼”和“读书楼” 维修后成为教师宿舍。
2004年6月,殷家祠堂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据讲解员张丽介绍,如今殷家祠堂已“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殷家祠堂相邻的是殷氏六房。根据资料记载,殷氏六房始建于清乾隆年末,为当年镇上巨商殷丕列的六堂弟殷菖所建。殷氏六房保留基本完整,呈“非”字形排列,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
“非”字中间,是一条狭长的过道,光线极暗,约有百米长,只有近南边有一天井照明。站在天井中央有种奇妙感觉,只见蓝色天空像被裁剪出一小块,连白云也只剩一角,顿觉自身之渺小。
砖雕
左下角处的花纹
殷氏六房以弄堂为主线,东西两侧为民宅,东为四进,西为五进,每进三间,坐北朝南,各有天井、花坛,均是花格门窗,自成体系。
我们只看到其中的一间房“仓厅”,即被其中精妙的砖雕所震撼,想必另几间房也是如此。这些砖雕有的刻着“龙凤呈祥”、“福禄寿喜”、有的刻着“麒麟送子”、“万蝠来朝”、“三星高照”等象征吉祥如意,美满和谐的图案,不过很可惜的是,其中一些砖雕被人为破坏,两边对称的图案,也只剩一半。
2004年,殷氏六房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媒体记者 缪小兵 陆绮 陈路 文/图
部分资料综合镇江地方志、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