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日报《勇士回家·纪念特刊》引起极大反响——为勇士们感动 被“致敬信”激励

2020-04-13 21:17

报纸截图

今日镇江讯 镇江最后一批共17名援鄂医疗队员归来、77名队员“全员归来”之际,4月13日,镇江日报辅以头版醒目导读,用8个整版大体量,推出酝酿已久、多板块构成的《勇士回家•纪念特刊》,并在特刊首页显著位置刊发了市委书记马明龙与市长张叶飞的联名信《致敬白衣战士 弘扬大爱精神》。特刊一经推出,引起各界极大反响。

“走过寒冬,更知春光美好;经历分别,更懂归来情深……没有同志们的负重前行,就没有现在的春暖花开。”书记、市长信中饱含深情的话语,令冯丽萍激动而感慨,她说,她的记忆仿佛“又被带回到刚刚战斗过的战场”。

此次最后归来的17名队员之一、正在休养隔离中的冯丽萍,是市一人医心胸外科一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始于2月4日,以她为队长的这支镇江队伍在武汉共战斗了71天,是镇江所有批次队员中坚守时间最长。

1月26日镇江首批出征的援鄂医疗队队长、江大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建国说,在前线战斗时,“家乡始终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包括此次推出如此精美而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特刊,他衷心感谢镇江日报一直以来辛苦付出的各类连线报道;同是江大附院派出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汉鹏,是省援黄石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第十支部书记,他表示,当下自己将义无反顾的全力投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战场。

通读这份沉甸甸的纪念特刊后,市一人医援鄂“方舱姑娘”张晶晶说,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征战的38天,“是疲惫而充实的38天”;与张晶晶同批次的“方舱姑娘”袁晨琳说,读完书记、市长的信,她更有一种“寒已过,春已到”的体会;丹阳市中医院援黄石队员张小辉表示,所有队员在镇江日报上“胜利会师”,这是很有意义的“全家福”;丹徒区人民医院援黄石队员徐鲜说,她很想对为报道战“疫”工作而辛苦付出的新闻工作者们“说一声谢谢”。

“致敬信”中提及“你们中间有带着对卧床父母的牵挂上一线……“,特刊首页主通讯中提及“接到紧急派员令却把自己派往前线”的润州区黎明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栾立敏,就是一位这样的援鄂队员,其75岁的老母亲久已卧病在床。栾立敏向记者表示,读书记、市长的这封联名“致敬信”,他感到“特别有温度,也特别有力量”。

77名镇江援鄂医疗队伍中,有13人是由市一人医相继于2月2日、2月9日、2月11日派出,回首当时的情形,身为市政协副主席、市一人医院长的蒋鹏程,为自己的战士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和恪尽职守的拼搏精神深感自豪,“传达紧急指令时,睡梦中被电话叫醒的他们,个个没有一丝犹豫。”

蒋鹏程说,此次医疗援鄂,每个批次他们都将精兵强将派往前线,13人不仅显示了关键时刻他们各自个人的担当,也体现了一人医这个集体历史悠久的担当传统、更为新时代“大爱镇江”融入了不同凡响的担当内涵,书记、市长向援鄂勇士们的致敬,也同时激励着全市医疗战线,“包括援鄂在内的抗疫毕竟只是一个阶段,而医护精神一定会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一以贯之。”

读完特刊后,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朝阳说,77名“逆行”战士的勇气和成绩,令人敬佩和骄傲,“希望全市卫健系统的同志向援鄂勇士们学习,更希望全社会更加尊重可爱可敬的医务人员”。润州区卫健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李忠评价,镇江日报这份纪念特刊“策划有新意、写作有力度”,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震撼、也鼓舞人心。

金山街道西津古渡社区党总支书记史梅玲说,4月13日的《镇江日报》“一到手就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基层社区书记,她将以援鄂勇士们的动人故事来提振团队的精气神,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水平再提升。谈起特刊上的一个又一个勇士的故事,市第六中学英语教师刘雪芳表示,“是他们用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感受到了‘镇江温度’”。香江花城小区居民朱明华说,虽然素不相识,但看到镇江77名援鄂队员们的集体“最美影集”,就像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亲切。

“小店面、大爱心”。位于市区龙吟坊的一家饭店“桐庐土菜馆”,花甲之年的老板夏兵是外地人,已在镇江经商6年时间,他说自己早把镇江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战“疫”以来,经常读报的夏兵一直默默关注着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关注援鄂前线的队员,深怀敬重。从特刊上得知镇江援鄂勇士们“全员荣归”后,夏兵说他“太开心了”,并迅速做出一个决定:向77名队员每人赠送1000元的餐费。

该店有史以来没使用过餐券,但4月13日已首次专门请人设计了有“白衣天使”元素的餐券。夏兵告诉记者,队员凭券消费千元以内不用付一分钱,一次消费不满千元的,余额不作废,下次仍可使用,并且无“有效期”,永久有效。“我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但请这群最可爱的人过来坐坐、吃顿便饭总可以吧。”夏兵说。(全媒体记者  王景曙)

编辑:陈路

45

报纸截图

今日镇江讯 镇江最后一批共17名援鄂医疗队员归来、77名队员“全员归来”之际,4月13日,镇江日报辅以头版醒目导读,用8个整版大体量,推出酝酿已久、多板块构成的《勇士回家•纪念特刊》,并在特刊首页显著位置刊发了市委书记马明龙与市长张叶飞的联名信《致敬白衣战士 弘扬大爱精神》。特刊一经推出,引起各界极大反响。

“走过寒冬,更知春光美好;经历分别,更懂归来情深……没有同志们的负重前行,就没有现在的春暖花开。”书记、市长信中饱含深情的话语,令冯丽萍激动而感慨,她说,她的记忆仿佛“又被带回到刚刚战斗过的战场”。

此次最后归来的17名队员之一、正在休养隔离中的冯丽萍,是市一人医心胸外科一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始于2月4日,以她为队长的这支镇江队伍在武汉共战斗了71天,是镇江所有批次队员中坚守时间最长。

1月26日镇江首批出征的援鄂医疗队队长、江大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建国说,在前线战斗时,“家乡始终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包括此次推出如此精美而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特刊,他衷心感谢镇江日报一直以来辛苦付出的各类连线报道;同是江大附院派出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汉鹏,是省援黄石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第十支部书记,他表示,当下自己将义无反顾的全力投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战场。

通读这份沉甸甸的纪念特刊后,市一人医援鄂“方舱姑娘”张晶晶说,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征战的38天,“是疲惫而充实的38天”;与张晶晶同批次的“方舱姑娘”袁晨琳说,读完书记、市长的信,她更有一种“寒已过,春已到”的体会;丹阳市中医院援黄石队员张小辉表示,所有队员在镇江日报上“胜利会师”,这是很有意义的“全家福”;丹徒区人民医院援黄石队员徐鲜说,她很想对为报道战“疫”工作而辛苦付出的新闻工作者们“说一声谢谢”。

“致敬信”中提及“你们中间有带着对卧床父母的牵挂上一线……“,特刊首页主通讯中提及“接到紧急派员令却把自己派往前线”的润州区黎明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栾立敏,就是一位这样的援鄂队员,其75岁的老母亲久已卧病在床。栾立敏向记者表示,读书记、市长的这封联名“致敬信”,他感到“特别有温度,也特别有力量”。

77名镇江援鄂医疗队伍中,有13人是由市一人医相继于2月2日、2月9日、2月11日派出,回首当时的情形,身为市政协副主席、市一人医院长的蒋鹏程,为自己的战士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和恪尽职守的拼搏精神深感自豪,“传达紧急指令时,睡梦中被电话叫醒的他们,个个没有一丝犹豫。”

蒋鹏程说,此次医疗援鄂,每个批次他们都将精兵强将派往前线,13人不仅显示了关键时刻他们各自个人的担当,也体现了一人医这个集体历史悠久的担当传统、更为新时代“大爱镇江”融入了不同凡响的担当内涵,书记、市长向援鄂勇士们的致敬,也同时激励着全市医疗战线,“包括援鄂在内的抗疫毕竟只是一个阶段,而医护精神一定会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一以贯之。”

读完特刊后,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朝阳说,77名“逆行”战士的勇气和成绩,令人敬佩和骄傲,“希望全市卫健系统的同志向援鄂勇士们学习,更希望全社会更加尊重可爱可敬的医务人员”。润州区卫健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李忠评价,镇江日报这份纪念特刊“策划有新意、写作有力度”,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震撼、也鼓舞人心。

金山街道西津古渡社区党总支书记史梅玲说,4月13日的《镇江日报》“一到手就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基层社区书记,她将以援鄂勇士们的动人故事来提振团队的精气神,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水平再提升。谈起特刊上的一个又一个勇士的故事,市第六中学英语教师刘雪芳表示,“是他们用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感受到了‘镇江温度’”。香江花城小区居民朱明华说,虽然素不相识,但看到镇江77名援鄂队员们的集体“最美影集”,就像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亲切。

“小店面、大爱心”。位于市区龙吟坊的一家饭店“桐庐土菜馆”,花甲之年的老板夏兵是外地人,已在镇江经商6年时间,他说自己早把镇江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战“疫”以来,经常读报的夏兵一直默默关注着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关注援鄂前线的队员,深怀敬重。从特刊上得知镇江援鄂勇士们“全员荣归”后,夏兵说他“太开心了”,并迅速做出一个决定:向77名队员每人赠送1000元的餐费。

该店有史以来没使用过餐券,但4月13日已首次专门请人设计了有“白衣天使”元素的餐券。夏兵告诉记者,队员凭券消费千元以内不用付一分钱,一次消费不满千元的,余额不作废,下次仍可使用,并且无“有效期”,永久有效。“我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但请这群最可爱的人过来坐坐、吃顿便饭总可以吧。”夏兵说。(全媒体记者  王景曙)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