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九里问道

2020-04-12 08:54

张宜英

在不久前的下晚,我和朋友来到九里,来到 季子庙。

九里是村的名字,因距古延陵镇西九里地而得名。这里有为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名贤季札而建的“江南第一庙迹”季子庙,其实季子庙不是庙是座道观。

穿过垂柳的夹道,走上香草河上的奈河桥。初听此桥名甚是诧异,细读桥头的碑才知道此奈河桥非彼奈何桥。桥又叫季河桥,是全石结构,中间有很深的车辙印,走过时仿佛能听到吱吱嘎嘎的独轮车的吟唱。有民谣云:奈河桥来奈河桥,八尺宽来八丈高,有福之人走过桥,无福之人跌下桥。想必我等是有福之人,安然地过了桥。

庙外300米处,有沸井六口,古朴典雅,神韵别具。交错排于五步之内的六口井,终年沸腾不止,三清三浊,原因不明。我自瞎琢磨,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不会是这井也有灵气感季札之德而为吧。井水不深, 守井的老人热心地用竹筒舀来,一一品过,每口井的味道确实不一样,由南往北依次味重,初为啤酒味可饮,后有铁锈味不能入喉。取其中一眼井之水涤目,犹如用过眼药水,起先有点疼复清凉。老人讲起井滔滔不绝,说九里是一块龙地, 沸井为龙之气,井里可见龙须,凑近看,果然有两口井里有“须”。老人还说井会唱歌,于是趴在井沿,果然听到沸井如音乐弹奏之声,各不相同。看来“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九里归来不看泉”之说还是有点道理的。

到季子庙自然是要去看季札老先生的,季札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曾三让王位,躬耕于现在丹阳延陵一带,人称延陵君。季子是德的首创人,提倡“以德治国”,仁德谦和,曾被后世奉 为“至德第三人”,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大书特书的人物。陪同的道士讲的话带有很重的地方口 音,好在我出生在吴语区,连蒙带猜听懂了七八分。季子生平有三大德行为世人称道:季子挂剑,体现的是一诺千金,诚信待人;季子让国,反映的是遵守礼教,道德楷模;季子观乐,体现的是睿智贤达,哲人风范。同行才子言其是“德信才” 的典范,算是高度概括了。

都说茅山的菩萨罩远不罩近,而这九里倒是非常庇护地方的,当地有“上茅山回九里,功德圆满”之说,主要是这里离茅山不远,茅山是道教三茅真君传道处,修的是“功”,季子是至德先师,修的是“德”,所以上茅山必须回九里才算是功德圆 满,听说靠这个“点”季子庙已申遗成功了。庙中最有名的遗迹是季子碑,当年孔子是季子的粉丝,季子去世以后,孔子亲自撰写碑文。碑文曰: “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文共十个字,又称十字碑。

出庙门时忍不住回望,但见“道法自然”四字 明亮。想起唐代禅师青原惟信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 水。”想着来时的心情,知道此时的我已不是来时的我。

(作者系市妇联主席)

39

张宜英

在不久前的下晚,我和朋友来到九里,来到 季子庙。

九里是村的名字,因距古延陵镇西九里地而得名。这里有为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名贤季札而建的“江南第一庙迹”季子庙,其实季子庙不是庙是座道观。

穿过垂柳的夹道,走上香草河上的奈河桥。初听此桥名甚是诧异,细读桥头的碑才知道此奈河桥非彼奈何桥。桥又叫季河桥,是全石结构,中间有很深的车辙印,走过时仿佛能听到吱吱嘎嘎的独轮车的吟唱。有民谣云:奈河桥来奈河桥,八尺宽来八丈高,有福之人走过桥,无福之人跌下桥。想必我等是有福之人,安然地过了桥。

庙外300米处,有沸井六口,古朴典雅,神韵别具。交错排于五步之内的六口井,终年沸腾不止,三清三浊,原因不明。我自瞎琢磨,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不会是这井也有灵气感季札之德而为吧。井水不深, 守井的老人热心地用竹筒舀来,一一品过,每口井的味道确实不一样,由南往北依次味重,初为啤酒味可饮,后有铁锈味不能入喉。取其中一眼井之水涤目,犹如用过眼药水,起先有点疼复清凉。老人讲起井滔滔不绝,说九里是一块龙地, 沸井为龙之气,井里可见龙须,凑近看,果然有两口井里有“须”。老人还说井会唱歌,于是趴在井沿,果然听到沸井如音乐弹奏之声,各不相同。看来“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九里归来不看泉”之说还是有点道理的。

到季子庙自然是要去看季札老先生的,季札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曾三让王位,躬耕于现在丹阳延陵一带,人称延陵君。季子是德的首创人,提倡“以德治国”,仁德谦和,曾被后世奉 为“至德第三人”,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大书特书的人物。陪同的道士讲的话带有很重的地方口 音,好在我出生在吴语区,连蒙带猜听懂了七八分。季子生平有三大德行为世人称道:季子挂剑,体现的是一诺千金,诚信待人;季子让国,反映的是遵守礼教,道德楷模;季子观乐,体现的是睿智贤达,哲人风范。同行才子言其是“德信才” 的典范,算是高度概括了。

都说茅山的菩萨罩远不罩近,而这九里倒是非常庇护地方的,当地有“上茅山回九里,功德圆满”之说,主要是这里离茅山不远,茅山是道教三茅真君传道处,修的是“功”,季子是至德先师,修的是“德”,所以上茅山必须回九里才算是功德圆 满,听说靠这个“点”季子庙已申遗成功了。庙中最有名的遗迹是季子碑,当年孔子是季子的粉丝,季子去世以后,孔子亲自撰写碑文。碑文曰: “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文共十个字,又称十字碑。

出庙门时忍不住回望,但见“道法自然”四字 明亮。想起唐代禅师青原惟信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 水。”想着来时的心情,知道此时的我已不是来时的我。

(作者系市妇联主席)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