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奋战,中国的抗疫已有了重大进展。但全球疫情还处于加快蔓延的严重局面中。这势必会给我们的抗疫形成持续的巨大压力。在严峻疫情前,打造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是迫在眉睫的重任。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内容是他3月2日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回答了三个问题:
在这场极其复杂的疫情前,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这个武器,当前如何最快速地打造出来?
长久锻造抗疫科学武器,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体制机制?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不断与各种疾病、疫病进行斗争的历史。这些斗争,也书写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一条前进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讲话里,带着我们回到历史的纵深。他提到了《汉书·平帝纪》中的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实际上就是以“隔离”来防疫的做法。而近代以来,面对天花、霍乱、鼠疫、流感,包括近年来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判断至关重要:一是,“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这是历史经验之谈。我们今天正在一场艰苦卓绝的最新斗争中,继续书写这一历史。
二是,“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体现了此次疫情之复杂。也说明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多么重要而迫切。
正是在3月2日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尽快攻克重点难点问题,关键在协同
在这篇讲话中,能清晰地看到一个贯穿多方面工作的要求——加强协同。
“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这个“相结合”,就是研发与救治的协同。“科研攻关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当作头等大事”,“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都是不同层次、维度上的协同要求。
“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在这一部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显然,围绕疫苗,研发与产业化链条之间的衔接,产学研等多方力量的结合,都至关重要。
科学家、科研团队,都有各自的工作平台、场景、方式。但大疫当前,大家又必须增强协同意识、国家使命意识,从个人到小团队到大团队,结成共同攻关的态势。
在国际合作上,也重在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处指出,“要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合作、共享、共同研究——因为命运与共,所以要协同向前。
锻造更长久的武器,关键在制度建设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从总结经验入手,也从吸取教训入手,对长期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锻造抗疫科学武器上,亦是如此。
他提出,要“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特别强调生物安全对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是重申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里的要求。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确实在平战结合、高端医疗装备等方面,暴露了短板和不足。这些短板,在抗疫中做了即时调整、化解,而着眼长远,相关的制度建设、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快马加鞭往前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科研领域的平战结合,讲的就很有针对性——“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起过很多次的战“疫”。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科学武器。
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空前严峻。关键要靠科技,关键在协同,关键在制度建设——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辜负党中央重托,不辜负人民期盼”。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赵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