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志愿者岭俊救援队,1月27日从天津出发奔赴湖北一线,连续一个多月时间,转战湖北多个城市进行防疫消杀、物资分发、技术培训等工作。
各医疗队驻地、雷神山工地、政府机构、居民小区、方舱医院……6名队员一起经历着湖北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雷神山 我们来了
2月4日晚,湖北孝感,岭俊救援队队长、48岁的天津汉子李俊岭接到了一个紧急求助电话,“我是中建三局雷神山建设指挥部,这里需要进行消杀,请你们马上过来!”
当时,队伍正在孝感进行消杀作业,接到电话,救援队决定马上开拔前往武汉。
彼时的雷神山,正是医院建设的最关键时刻,全中国几千万人盯着手机,实时观看工程进展。几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日以继夜抢建医院,这也就造成了人员的聚集情况,同时,医院建好交付使用之前,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来到现场,看着繁忙紧张的建设场面,救援队员们都觉得压力山大。“物资已经到位,现场都是建筑行业的人员,操作各种机械设备驾轻就熟,但是对于消毒设施的使用却是陌生的,我们不仅要提供消杀,更要把人教会!”
建设工地消杀!办公场所消杀!食堂消杀!工人宿舍消杀!施工出入口消杀!往来车辆消杀!……在雷神山工地现场,为保障医院建设和建筑工人人身安全,需要对每一个人流密集区域都进行全面消杀。
建筑工地现场情况复杂,李俊岭和队员们采用了立体化消杀模式。地面上,就地取材,用砖头和塑料布围成小池子,里面放上消毒剂,人员走过之后就完成了脚底消毒;中间,接通水管进行手部消毒;空中,用弥雾机向天空喷雾进行空间消毒。
消杀之外,李俊岭明白对建设方人员开展防疫消杀培训可能更加重要。
“防疫消杀时,看着工人们一脸茫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消杀防控,不了解疫情有多凶险,可能意外随时和他们擦肩。我们能做的是教他们消杀药液的配比和设备使用,让他们当场实践,每一个步骤都记下了,会使用了,我们才心安。”
救援队在雷神山作业面积达4万平方米,同时向雷神山医院指挥部移交50台弥雾机,5吨氯片。
现在,雷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多时,一批批的病人进入后康复离开,没多少人会知道,曾经有一支来自天津的队伍,在这里进行过最初的消杀工作。
黄冈、孝感 、宜昌、荆州、武汉 转战湖北
“我们要交给武汉人民一个洁净的体育馆”。3月1日,救援队接手对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进行消杀。“接到求援没想太多就来了,到了地方说是要去今早清舱的地下方舱消杀,说实在的有些犹豫,但又不能退缩。”
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随着出院人数逐渐增多,地下方舱内的病人陆续搬到楼上,地下区域腾空之后,消杀工作要随时跟进。
方舱门外,岭俊救援队中三名党员主动请缨:“要进红区我们先上”,但另外三名队友没有同意:“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我们一起上!”队员一起进入已经清空的医院,进行消杀作业。
这一天,也是岭俊救援队从天津出发的第35天,离开家的时候,李俊岭和队员们没有想到这一次会这么久。1月27日,天津蓟州,李俊岭接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招募通知,需要队员们奔赴湖北疫情一线。
当时正是大年初三,没有任何犹豫,岭俊公益救援中心的防疫消杀志愿者们驾车踏上奔赴湖北的征程。
当时,疫情正在蔓延,各地纷纷发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对于具体疫情情况,李俊岭和队员们没有太多的直观印象,只是通过手机关注着疫情的变化,高速公路上稀疏的车辆提醒着大家问题的严重性,队伍离湖北越近感觉氛围愈加紧张。
岭俊救援队是非营利纯公益志愿者团队,专注于消防救援、国内自然灾害救援、水域救援、山地救援,及社区、学校防灾减灾培训等。对于经历过无数救援行动的岭俊救援队来说,灾难发生在哪里,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按照红基会的指令,救援队在1月29日第一站直接杀到了湖北黄冈,在这个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救援队除了消杀本身,还有200吨的消杀物资和几百台弥雾机等着志愿者们去发放和教授如何使用。
在黄冈,岭俊队员们每天搬运30多吨的防疫消杀物资,背负几十斤重的防疫消杀药水行走在各个社区开展防疫消杀工作,长时间作业,沉重的药水箱勒肿了他们的双肩。
“2-3天时间,我们几乎走遍了黄冈的所有区县。”每天队员们都像腾云驾雾一般喷洒消杀药剂。
在黄冈期间,救援队在黄冈市英山、罗田、武穴、黄梅、蕲春5个市县开展防疫消杀培训,培训消杀人员70余名。截至2月15日,救援队向黄冈市红十字会移交消毒剂30吨、84消毒液124吨、消毒粉30吨、弥雾机300台、消毒洗手液8928瓶。
这些曾经见过各种灾难场面的汉子们,面对疫情也不由得紧张起来。“你不知道你的敌人是谁,在哪里,只能时时刻提醒自己要加倍小心。”作为队长,李俊岭还要想着队员的安全问题,“大家怎么来的就要怎么回到天津,绝不能有一个人感染。”
消杀工作紧张且忙碌,岭俊队员的脚步先后到达过黄冈、孝感 、宜昌、荆州、武汉,几乎都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统计显示,半个月时间,岭俊公益救援中心和其他救援队伍在湖北6个城市,防疫消杀面积覆盖超过244万平方米,日均将200吨防疫消杀物资送抵湖北。
都是普通人 疫情不退 我们不回
救援队转战武汉之后,把驻地安在了武昌火车站附近,每天运送物资、病毒消杀、联系救助等工作将时间塞得满满。
在武汉期间,因为条件限制,队员们需要自己买菜做饭,2月28日晚10点,正在做饭还没吃到嘴的时候,一个求助电话打来:一辆物资车行驶中出现故障,车上装载着送往武汉市第九人民医院的10箱500套防护服需要支援。没什么可说的,出发吧!挂断电话,李俊岭和队员奔向夜幕之中。
从1月27日从天津出发算起到3月2日,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时间,岭俊救援队的成员们,几乎没有睡过一宿安稳觉。疲倦、想家、加上病毒可能带来的危险,几乎每一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就在二月末的一天,李俊岭和队员“吵”了起来。“你们觉得领队好当是吧,那明天轮流当!”“当就当,我做领队那咱明天就回家!”“行,你是领队听你的,明天你就去申请回家!”“回就回!”
吵完之后,李俊岭偷偷的乐了,队员也乐了——这个时候是没人真想打退堂鼓的,但压力需要释放。“让大家把心理压力发泄出来就好了”。
作为民间救援队伍,岭俊的成员都是普通人。
李俊岭本人,早年经营服装厂,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富人,但几年前一场大火几乎将工厂烧光,努力重建之后规模比原来小得多。
队员韩宝柱,蓟州区穿芳峪镇英歌寨村党员,从事养鸡行业。媳妇一个人在家,疫情期间交通出问题,饲料难以采购,鸡蛋卖不出去,是当地的志愿者了解情况后,帮着将鸡蛋卖出去。
队员孙红彬,在蓟州做牛羊肉生意,小店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能营业。
队员岳中华,家在河北遵化,平时以水暖安装和种地为生,年前已经备下10吨化肥用于种地,但现在人在武汉,归期难定,即使回去也要隔离。临出发前的晚上岳中华和家人聊至深夜,84岁的老父亲虽然担心,但仍支持他到湖北去,“总要有人去的,你有能力去是光荣的事儿。”
但岳中华没料到实际情况比预想的严重得多。“有一天我回来之后一宿没睡,抽了15根烟,想家,也想我的小日子。但是做志愿者这几年,感悟最多的就是舍予之间的东西,有句老话说的好,‘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第二天,岳中华照常起来去分发物资、进行消杀培训工作。
队员赵烽源,共产党员,在天津北辰建筑工地承包了一些活计,现在工地开工,自己却不知道哪天可以回去,只能将业务交给朋友去打理。
队员王鸿运,蓟州人,在武汉工作, 2月5日加入后,一直跟随着队伍奔波在武汉的各个场地……
湖北的一个月,队员们也无数次被感动到:行驶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卖配件师傅死活都不肯收费,只是要了一枚救援队徽章;天津医疗队驻地,下班护士的一句,我见过你们,吃饭了没有;武汉当地聋哑人群体,收到救援队运送的物资后,用文字发来的感谢……
在湖北期间,队员们每天6点起床,7点出发,天黑结束一天救援工作。35天时间,救援队员们见证了疫情从失控到逐渐向好的变化,也见到过湖北的每一个夜晚,每一个白天。(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彭俊勇)
来源: 津云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