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更多年轻人自觉加入保护野生动物行列

2020-02-29 15:49

张梓琳团队成员陈雨菲在照顾一只小山羊。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长沙2月29日电(记者周勉 张玉洁 蔡潇潇)2014年,24岁的深圳女孩张梓琳在国外旅行时目睹了海鱼被扔在甲板上,然后缓慢死亡的过程。此后,从未和动物有过深入接触的她决定为这些无法开口说话的生命做些什么。

张梓琳加入了一个动物保护公众号,将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这个公众号的运营中,平均每周更新3篇文章,向人们传递保护动物、爱护生态的理念。

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尽管病毒的中间宿主还未完全确定,但专家表示,和2003年的SARS一样,这次疫情的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

“谁都不希望这样的疫情出现,但它也提供了一个让人们反思的契机。”张梓琳说。

张梓琳团队成员周滢在帮助蝙蝠进食。受访者供图

为公众号撰写文章的作者包括30多位有各种专业背景的年轻人,不同风格的文章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这让我们重新反思应该如何更好地与动物和自然相处。”张梓琳说。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穿山甲专家组成员吴诗宝认为,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护者。人类应当敬畏野生动物,自觉抵制滥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

如今,这样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可与支持。

中国青年杂志社日前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和机构在网上发起了“禁食野生动物、争做自律青年”的倡议活动。中国多位青年文艺工作者每天以音频、海报等形式,在网上倡议全国广大青年加强自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禁食野生动物。

刘美斯(戴帽者)在野外开展自然教育。受访者供图

30岁的刘美斯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2012年到2018年,她曾在湖南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常德市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了6年。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这里只有2个年轻人,我离开的时候已经有20多人了。”她说,不管是巡山还是生物多样性调查,这批20多岁的年轻人都成了保护区的主力。

目前,刘美斯在云南大理从事自然教育工作,她每周都会带着来自不同学校的十多个孩子到洱海观鸟。寒暑假期间,她组织牵头的冬令营和夏令营还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几十个家庭参与,大家一起去追踪长臂猿、观察滇金丝猴。

“年轻一代的父母们不仅愿意让孩子参与这样的活动,他们自己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刘美斯说,这不仅反映出中国自然教育的市场需求在增长,也反映出人们的生态意识在提高。

在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钱叶芳看来,人类不应该伤害野生动物,不侵占其家园,保护其栖息地,让野生归于野生,让自然归于自然。而这些都需要有法治作为根本保障,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方面建立科学、人道、长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

让钱叶芳、张梓琳感到欣慰的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日前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福建、广东、天津等地也先后立法,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白名单”形式规定了可食用的动物及其制品,将禁食范围从保护类野生动物扩大到其他非保护类陆生野生动物。

未来一年,张梓琳和团队打算结合疫情推出一个以“one-health”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我们想向公众传达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其实是一体的。”她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了解这样的理念。

来源:新华社

编辑:缪小兵

52

张梓琳团队成员陈雨菲在照顾一只小山羊。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长沙2月29日电(记者周勉 张玉洁 蔡潇潇)2014年,24岁的深圳女孩张梓琳在国外旅行时目睹了海鱼被扔在甲板上,然后缓慢死亡的过程。此后,从未和动物有过深入接触的她决定为这些无法开口说话的生命做些什么。

张梓琳加入了一个动物保护公众号,将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这个公众号的运营中,平均每周更新3篇文章,向人们传递保护动物、爱护生态的理念。

中国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尽管病毒的中间宿主还未完全确定,但专家表示,和2003年的SARS一样,这次疫情的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

“谁都不希望这样的疫情出现,但它也提供了一个让人们反思的契机。”张梓琳说。

张梓琳团队成员周滢在帮助蝙蝠进食。受访者供图

为公众号撰写文章的作者包括30多位有各种专业背景的年轻人,不同风格的文章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这让我们重新反思应该如何更好地与动物和自然相处。”张梓琳说。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穿山甲专家组成员吴诗宝认为,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护者。人类应当敬畏野生动物,自觉抵制滥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

如今,这样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可与支持。

中国青年杂志社日前联合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和机构在网上发起了“禁食野生动物、争做自律青年”的倡议活动。中国多位青年文艺工作者每天以音频、海报等形式,在网上倡议全国广大青年加强自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禁食野生动物。

刘美斯(戴帽者)在野外开展自然教育。受访者供图

30岁的刘美斯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2012年到2018年,她曾在湖南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常德市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了6年。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这里只有2个年轻人,我离开的时候已经有20多人了。”她说,不管是巡山还是生物多样性调查,这批20多岁的年轻人都成了保护区的主力。

目前,刘美斯在云南大理从事自然教育工作,她每周都会带着来自不同学校的十多个孩子到洱海观鸟。寒暑假期间,她组织牵头的冬令营和夏令营还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几十个家庭参与,大家一起去追踪长臂猿、观察滇金丝猴。

“年轻一代的父母们不仅愿意让孩子参与这样的活动,他们自己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刘美斯说,这不仅反映出中国自然教育的市场需求在增长,也反映出人们的生态意识在提高。

在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钱叶芳看来,人类不应该伤害野生动物,不侵占其家园,保护其栖息地,让野生归于野生,让自然归于自然。而这些都需要有法治作为根本保障,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方面建立科学、人道、长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

让钱叶芳、张梓琳感到欣慰的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日前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福建、广东、天津等地也先后立法,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白名单”形式规定了可食用的动物及其制品,将禁食范围从保护类野生动物扩大到其他非保护类陆生野生动物。

未来一年,张梓琳和团队打算结合疫情推出一个以“one-health”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我们想向公众传达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其实是一体的。”她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了解这样的理念。

来源:新华社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