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延长,元宵节刚过,各行各业就展现出强烈的复工意愿。从中小企业、商铺、超市的职员,到菜农、求职毕业生、制造业工人,一些人已经开始有序返程复工。
有两类情况值得引起重视。一类是对于病毒的畏惧导致人们完全不敢出门。“只要还剩一粒米,就坚持不出小区”,哪怕是在一些疫情较轻的地区,也存在有人过度紧张的情况。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基层管理人员“过激防疫”,若这些现象持续下去,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另一类则是一些人怕失业、怕收入减少、怕资金链紧张。这其实也是很多老百姓的担忧。实际上,只有工作挣钱才能缓解老百姓的焦虑。有调查显示,如果延续停工状态,30%的中小企业撑不过一个月,85%的中小企业撑不过三个月。为此,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一方面,有人对病毒过分恐惧,另一方面,有的社会细胞各自封闭,经济活动停滞。如果停工、停产、停运、停摆导致经济肌体失调,危害性将会更广、更长远。“防疫攻坚战”已持续进行数周,不少数据向好,呈现出防控工作的积极态势,中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社会动员力令全世界肃然起敬。下一步,必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迎难而上抓好复工复产,及时让经济运行回到正常轨道。
如何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推动经济增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科学理性判断疫情发展态势,疏导社会紧张情绪。新冠肺炎疫苗还没有上市应用,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正确认识这种病毒。新冠肺炎致死率不及SARS,更远低于2013年全球禽流感及2009年美国H1N1病毒,但比一般流感致死率高。近日,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接连下降,这说明只要措施得力得法,疫情防控就会有力有效,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避免过度恐慌情绪扰乱正常市场秩序,阻碍疫情结束后的经济恢复和经济增长。
其次,疫情通报要更加精细化。目前全国不少县尚未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少省份亦尚未出现死亡案例。不仅要从全局角度及时通报疫情,还要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及时通报,帮助群众正确认识身边的抗疫进展和真实环境。在全国上下同心奋战中,应适时让社会心理学家、舆情分析师参与到更“聪慧”、更“精细”的疫情通报中,缓解不必要的社会情绪内耗。
再次,精准减税降费为受灾严重地区、城镇中小企业让利。统筹协调各级政府的税务、财政、工商、质检等部门,通过“税点返还”等政策激励方式帮助企业脱困;鼓励商业户主为租户减免更长时间的租金等。对国家财政而言,还可通过发行“公共卫生债”及央企转移支付等方式,统筹做好减税降费工作。特殊时期政府作出表率,与企业共担风雨,必将带来更大的全民福利与社会信心。
未来一段时间,湖北省仍是疫情重点地区,必须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其他疫情较轻地区可以考虑设立若干特殊医疗应急站点,一旦出现新病例,随时送达、免费隔离救治。生命是第一位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也不要让新冠肺炎疫情绑架全国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要遏制疫情对经济的纵深影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