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今天上午短暂的欢送仪式后,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我市派出的第三批医护人员共29人,正式踏上了前往湖北战“疫”前沿的征程。
他们,因为省卫建委在庚子年元宵节当天23时50分突然下派的指令,在短短数小时内就集结完毕。他们,是来自市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不同医疗机构里的勇士,最年长的48岁,最年轻的23岁。
虽有万般不舍,虽有无限牵挂,但无论是从这些勇士的眼神里,还是从他们的言语中,传递出最多的信息是:有信心打赢这场阻击战!要在前沿展现属于镇江医护工作者的力量!
凌晨通知,5分钟小队“集结”完毕
“请尽快做好准备,今天你要出发去湖北”。2月9日零时整,市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竞接到了医院医务部的电话通知。
“我当时还以为听错了。因为前一天南京刚刚派出医疗队,没想到这么快我们也上了。不过再一想,这个事情是不会拿来开玩笑的,于是赶紧和科室主任报告情况,又和家人讲了一下,就去收拾行李了。”刘竞说,在他确认消息后,“整个人就热起来了。”
实际上,一直到9个小时后的院内欢送会,刘竞才知道,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出征人员,都是在凌晨接到的电话通知,而且医院只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5人小队的集结。
“我首先代表自己和全院职工,向你们鞠躬致敬。因为你们是医院第三批进入战‘疫’一线的人员,第一批正在院内为确诊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你们和第二批则驰援湖北。在这场战‘疫’中,对医护人员而言,没有前方、后方,只有‘战斗队’和‘预备队’。”市政协副主席、市一院院长蒋鹏程用这段开场白送给即将“远征”的战友。
面对由市一院本部和新区分院医务人员组成的5人小分队,市一院党委书记时秋香和之前一样,除了反复地叮嘱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就是一再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相信大家到了前线后,一定能把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形象、镇江市的力量,以及江苏省人民对湖北人民的支持展现出来。医院,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我们等着你们凯旋。”
关切的话语,让刘竞、张晶晶、张峰、蔡建、汤倩这5位小分队成员倍感温暖,而面对光荣又艰巨的使命职责,他们言简意赅:“去前线我们义不容辞,担使命我们责无旁贷。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圆满完成任务。”
半个月后,“终于等到我上了”
相比2月2日镇江派出的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医疗队的队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等了半个月后,终于轮到我上了。”
“从大年初一回到医院递交请战书,到今天出发,已经半个多月了,期间我打过3次请战申请,也早早整理好了出征的行囊。我觉得,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我应该在那里。今天,我终于等到了出征的命令。”市一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张晶晶,这样形容自己出征前的心情,“紧张和激动当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是责任。我还年轻,也没有孩子,家里没什么负担,丈夫对我的这次选择也是十分支持的。”
张晶晶的爱人是正在海军服役的军人,如今正在执行索马里护航任务,平日里两人的联系,张晶晶都是“被动”的:“只有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通过卫星电话和我联系。之前我已经告诉他我请战去湖北,他很支持,但今天凌晨到现在,他还没有联系我,我还没办法将出征湖北的消息告诉他。”
“现在的情况对我俩唯一的影响可能就是,原定今年4月份举办的婚礼可能要推迟了。之前是我等他回来,现在看,可能他要等我回来了。”近期正在医院手术室轮转的张晶晶,对自己完成任务很有信心,“不过这只是时间问题,两人圆满完成各自职责之后的婚礼,更有意义。”
此次出征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汤倩,在市一院新区分院护理岗位上工作已经4年了。生于2月14日的她,“将连续第四次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生日”,但这个生日对她而言“将会非常特别,也值得永生铭记”。
“其实我应该在前一批就跟着哥哥姐姐们出发的,不过因为我年龄小,科里老师们心疼我,让我再等等。”汤倩说,“后来我就又打了一次申请。老师们看我这么坚决,终于把这次机会给了我,我相信我能担起这副重担。”
坐在欢送会场,汤倩不时把目光投向坐在斜对角的父母,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支持,是她坚定前往战“疫”前线重要动力。在说到这个家里的二女儿时,汤倩的父亲汤庆文说:“我们很支持她去前线。凌晨接到电话,她就从夜班岗位上赶回来,那时候我们已经帮她整理好了行李。”
对汤倩即将高考的妹妹而言,姐姐的这次出征意味深长:“平时在学习上给我很大帮助的姐姐告诉我,希望能通过这件事,在做人上给我起到表率作用。我想告诉她,姐姐就是我的榜样。”
“舍得”之间,惟盼勇士战捷还
市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孙立果和呼吸科主管护师妻子华燕,和很多镇江医疗战线上的医护人员一样,第一时间递上请战书,只不过,他们在递交申请前并没有沟通,只是在回到家后才知道有了这样一次“不约而同”。
17年前,这对医护夫妻就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发挥过自己的光和热。如今华燕希望与丈夫再上“疫”线的诉求,却被医院“温情阻止”:“女儿刚上高一,家里总要有人照顾,你还是留守吧。”
如今,如果说踏上征程的孙立果前往前线是“得”,那华燕暂时放弃机会则是一份“舍”。而这份看似“舍”与“得”的矛盾,背后却是共同的坚持:身处两地、共同战“疫”
句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孙文,9日凌晨1点才下班,5点,“集结”的电话将他从睡梦中叫醒。但他没有去吵醒在同一家医院心内科做医生、同样才下了夜班的妻子。直到上午8点,他才把这个消息说出来。
“都是医务工作者,爱人对我还是很支持的,而且她也递交了请战书。不过老人却很担心。他们主要还是担心我有危险。”孙文说,“但我们俩还是把工作做通了。好在这次我爱人不去,她可以替我在家照顾长辈们,不让我有后顾之忧。”
市四院神经外科主管护师姜燕萍,是这批镇江医疗队的副队长、护理组组长。这位平日里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姜姐”的市危重症护理专科护士,接到电话后便起床整理随身物品。
出征前的几个小时里,姜燕萍在与家人的沟通中遇到了两个“意外”:原以为会发出不赞同声音的家长,“意外”地支持了她的决定;原本想带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一起参加欢送会,却“意外”被拒绝,“不去,不想哭”。
临别的场景,总是令人动容:一直都笑着和身边人交谈的汤倩,依依不舍地抱着母亲,哭着“要求”她遵守承诺,“说好了,回来带我去吃饭”;隔着口罩亲吻过孩子,转身登上大巴后,市妇幼保健院护师赵萍透过车窗向30个月大的女儿“比心”说“拜拜”……
无论是孙文、姜燕萍,还是汤倩、赵萍,又或者是其他医疗队的勇士,这次出征,都意味着对“小家”的“舍”,希冀着“大家”的“得”——
早在一周前就剪去及腰长发的市二院护士纪寸草,被前来送行的医院领导夸赞“飒爽英姿”。对这个成长于医学之家的“90后”女生而言,她此去,也是“为同样报名参战的父亲完成心愿”;
大学五年就读于武汉的市一院新区分院内科医师张峰,一直牵挂着在那里的同学、朋友,也一直盼望着能和他们在一线战斗。对他而言,前来送行的女儿,在擦干泪水后打出的“胜利”手势,是他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丹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护师赵娟、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的护师虞海燕、扬中市人民医院的护师桑宁、丹徒区人民医院的护师陈雁翎,这四位都生于1993年的“巾帼”,也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暂别家中亲人、家乡父老,去往那个陌生而又非常需要他们的地方,用“我在一线”的行动,去实现此前“湖北加油”的声援,用“我为战‘疫’出力”的付出,去实现“展现镇江力量”的诺言。(镇江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泠 崔骏)
编辑: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