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在全民战“疫”的关键时刻,全市各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响应,利用平台载体优势,将基层的资源整合起来、协调统筹,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强大合力。
在坚决遏制病毒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传递正能量,体现硬核担当。
宣传群众,防控知识送到百姓手边
宣传群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各地充分运用各大平台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为了提高疫情期间志愿服务的精准性、服务性,把防控知识最快、最便捷送到群众手边。
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急广播在疫情防控中颇显成效, 4085个户外数字音柱,向丹阳所有自然村、城市广场、公园、车站、紧急避难所、城市综合体、各主要道口等点位,播报疫情防控知识和注意事项,让防疫知识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
扬中基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纷纷创新防疫宣传模式,让多篇通俗易懂的本土化防疫宣传作品成了网络爆款,因为用群众语言讲好“出门戴口罩”等防控要事,一些原本家人很难说服的老年人也成了听话的“粉丝”。
在丹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门制作发放了“抗击疫情 践行文明”温馨提示卡,将“防控疫情 文明实践‘苏六条’”、疫情防控宣传提示以及市区内发热门诊医院名单等内容以图文形式印制在小小的卡片上,在方便市民知晓和携带的同时,也不时提醒、劝导人们注意不文明行为,受到群众欢迎。
服务群众,志愿者上演“最美逆行”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志愿服务,主体力量是全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注重汇聚志愿者力量,上演着一场场“最美逆行”!
早上8点多,瑟瑟寒风中,志愿者杨彬带着侄儿侄女站在了扬中市油坊集贸市场门口,协助城管、特勤进行防控巡查。正是因为在疫情面前,志愿者们选择“逆行”,才保证了疫情防控的全履盖,无死脚。
扬中的志愿者中,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69岁的王纪华一家四口齐上阵的,演绎着最美“全家福”。据不完全统计,扬中市共有8000多名志愿者奋战在防疫一线,为疫情群防群治贡献着力量。
句容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句容发布”公众号发出号召,在全市范围内招募防疫志愿者后,网上报名踊跃纷纷请战。一些志愿者在网上集中报名前就已主动参加防控疫情的志愿服务。
为稳控战疫“大后方”,志愿者们积极做好物资供应、隔离人员的生活照料等后勤保障工作。崇明街道的志愿者通过爱心超市建立关爱配送物资清单制度,免费提供物品食品送上门服务、帮忙扔垃圾;华阳街道志愿者每天给居家观察户送关爱,并为需要帮助的村民提供贴心服务……
在G42高速公路大泊出入口、河阳出入口等最关键、最紧要的关口和点位,丹阳市云天救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冒严寒开展24小时防疫执勤,在路口配合公安、交运部门完成对出入丹阳的车辆、人员摸排任务。云天救援队共有30余名队员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当中有的人是白天上班,晚上志愿执勤。
志愿者队伍中还出现了一批银发身影。丹阳市公安局老干部党总支部迅速动员成立了疫情防控老警官志愿服务队,42名老公安走进凤凰新村、江南嘉园、华都锦城等小区,参与到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正积极投身到这场人民战“疫”中来!
教育群众,文化平台滋润心灵
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运用文化平台,以文艺的表达和文化的传输,在润物无声中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让群众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镇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制作发布“三句半《科学防控要记牢》”,通过精心编排和制作,在全社会广泛传播。目前市民只要关注“文化镇江”微信公众号,或下载“文化镇江云”APP,在家也可以在线上观赏展演,3D游览镇江景区。
每天上午9点,准时上“抖音”教数学的“镇江凌老师”成了网红。从1月29日开始,丹徒区宜城中学数学教师凌平方每天在“抖音”上直播八、九年级的下册数学新课教学,吸引了我市及周边城市一大批忠实“粉丝”,目前每天抖音直播在线观看量千人左右,让学生们在疫情期间不用出家门就能学到新知识。
在我市的乡村大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话疫情、普常识则成为一种新时尚。扬中市油坊镇油坊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何术林、老郎村文化志愿者朱进龙原创自编了顺口溜《风雨过后是晴天》, 新坝镇红联村村民还将疫情防控“十劝”演绎成麒麟唱,新宁村还创作了防控“三字经”……用本土化的文化元素创意包装防疫宣传内容,让防控知识更深入人心。
丹阳市500多名文艺志愿者、20多个文艺志愿者服务组织正在用诗歌、书法、美术、戏剧、文学等多种形式弘扬志愿精神,用文艺的力量勇担使命。丹阳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会员、市第七届文联委员、文艺新秀王彬彬仅仅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就激情创作了《战疫情》,用文艺独特的方式宣传防疫工作,而丹阳市摄影家协会多方收集素材,连夜赶制成MV作品,鼓舞一线战士。(全媒体记者 滕庆海 徐心俊 栾继业 通讯员 史惠铭)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