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阖家团圆之际,突袭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向全国蔓延。来势汹汹的疫情瞬时牵动亿万国人的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疫情防控作出的重要部署,全市上下紧急行动,积极应对。1月21日,全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1月26日,镇江市启动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防控措施。
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在这与死神赛跑,与命运抗争的伟大时刻,我市广大医护工作者,用一句句誓言向疫情宣战。向着最危险的战“疫”一线,他们勇敢逆行!
紧急召令:一顿年夜饭被打断之后
1月24日,除夕。晚上7点多钟,丹阳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陆洪炳正与家人共享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晚餐,这时,手机响了。手机一响,陆洪炳的心就揪了起来。
身为一名已随时待命的骨干医生,陆洪炳深知当时形势“复杂严峻”。挂断电话后,他带着歉意只与家人说了句“我要去医院了”。14岁的女儿朝他望了望。女儿早已习惯每隔上两三年才有机会和父亲一起吃年夜饭,但这次似乎与往常不一样。陆洪炳说,他从女儿眼神中并没有读到责备,“她已经大了。”
10多分钟后,陆洪炳抵达丹阳人民医院早已开辟的专用隔离病房3号楼下面,等待与团队其他成员会合,他们将共同面对已经出现的“不寻常病人”。当晚,陆洪炳和医护战友们就进入隔离病区,那时起就没回家。
1月26日上午11点30分,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报告传来:确认镇江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例。其中,包括陆洪炳他们前期处置的这一例。
实战说来就来,对接完全无缝。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我市两家定点收治医院之一,另一家为市第一人民医院。三人医由5名医生、9名护士组成的第一批“逆行”突击队,早已枕戈待旦。这14人是从全院主动请战的200余名医护人员中精心挑选出来。
接手确诊患者的第一时间,这支突击队各就各位地展开了紧张而有序的救治工作。连续10多天来,他们与“疫魔”之间的最短距离只是隔着3层薄薄的乳胶手套,“咫尺天涯”。
三人医肺科主任、隔离病区医生组组长潘洪秋介绍,虽然面对的只是几位病人,但大家工作强度非常大,“进去顶多半小时就全身是汗了”,一般每三四个小时轮换一次,可有的医生为了给战友减负,坚持在里面连续工作最长达七八个小时。
从2003年“非典”到2009年“甲流”,再到此次担任隔离病区护理组组长,今年50岁的三人医肺科护士长周文健在历次重要关口都挺身而出,写下独特的“三进”经历。此次老将出马的她,率领着一拨年轻护士,“她们不少人孩子都才几岁”。
连线中,周文健十分欣慰地向记者介绍,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病区,但整个团队磨合得很快,执行力度超强,“没有任何节外生枝,一切都在我们事先反复演练过的轨道上运行。”
“任何伟大,都要穿越平凡”。无论在市三人医、还是在市一人医,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也是最危险阵地上的医护人员,勇气、斗志与毅力,总难掩内心深处那份“美丽的柔软”。
一连几天,隔离病区的护士张远翠下班后会偷偷掉眼泪。原来,初五这天是她8岁儿子果果的生日。得知情况后,三人医与张远翠同科室的几位兄弟姐妹们,当天一大早就带着生日蛋糕、零食赶到小区门口与果果会合,共同为孩子办了一场户外庆生。这是果果第一次没有妈妈陪着过生日,视频连线中,张远翠向儿子答应“我会给你补过一次”。
全面出击:铸就举足轻重的“白色坚壁”
全局防控中的医疗战线,举足轻重。他们的职业与众不同,他们的使命光荣艰巨。白色,成为这场防控战线上率先“逆行”的底色。
江大附院急诊科护士长杨丽萍大年初一早上就在科室护士群里紧急通知“随时待命”:在镇江的,不要离开;在周边城市的,赶紧回来。一位在苏北老家快到预产期的休假护士,回应也立刻归队,被组织上劝阻了,“这个时候不跟大家在一起,我会很遗憾的!”这位准妈妈不无伤感地表示。
按照全市各级卫健委的统一部署,我市各家医院都发出了“全员随时待命”的紧急号令,从院微信大群到科室群、党团员专群,号令之下,“收到!”二字一时间成为最整齐划一的“列队”,也是最简而有力的请战。市妇幼保健院的微信群里,5分钟,所有人全部回复“收到”。
待命中的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束进,初一深夜近11点钟接到医院电话:一位不久前有敏感地行程史的孩子发烧。火速赶到医院后,平时司空见惯的一个症状,却让束进担心不已,一直会诊到次日凌晨3点排除了异况,才心中踏实地回家。
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连日来,一直战斗着一支“95后”护理团队,年龄最小的是1997年出生,参加工作还不到两年。她们都是主动报名上岗,她们24小时轮岗值守,她们暂时与“正常生活”隔绝。面对高风险,团队成员窦烨蕊质朴地表示:“当年‘非典’时是前辈保护我们,现在我们长大了,轮到我们保护大家了!”
“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领头人、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刘素萍,其远在山东的母亲去年9月动了大手术,这个春节的原计划她是要在母亲身边度过的,但是大战之下,刘素萍只能委托丈夫前去探母,把自己的票退了。
大年初一、初三,刘素萍连续上了两个24小时班。除了卫生中心的门诊、病房工作,她还要频频出动,走家串户,参与社会面上对重点对象的联合排查行动。
记者了解到,社区一级的卫生服务中心过去通常都是年初五门诊才开诊,形势所需,今年仅京口、润州两区的共14家中心全部在初二就开通门诊,对有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在“第一道关口”上进行诊治排除,从而大大减缓了对大医院形成的压力。
临危受命:“镇江力量”远征武汉
“逆行”是多维度的、是梯度式的。非常之时我市有一群“逆行者”,他们的身影也是白色的,他们相继去往的方向令全社会瞩目与致敬:武汉。
1月23日, 江大附院接省卫健委通知,需要组建一支由呼吸内科、ICU组成的医护队伍,时刻准备出发支援武汉前线。
院医务处在微信群里发出征战动员令仅数分钟,ICU高年资主治医生孙志伟第一个报了名。这位前年刚参加完援藏医疗工作,拥有12年党龄、15年临床工作经验的骨干医生,由衷吐出了一句“救武汉就是救镇江”的撼人心声!这句充满使命与斗志的话,瞬时在网上广为传播,连续几天刷爆朋友圈。
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由江大附院派赴的我市首支6人医疗团队从镇江火车站启程出发,很快在武汉市江夏人民医院投入紧张战斗之中。
武汉抗击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之际,2月3日,根据上级指派,我市紧急组建的一支共17人的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飞抵目的地。至此,远征武汉的“镇江力量”壮大到23人。
第二批医疗队17名队员分别来自市一人医、江大附院等市、区级8家医院,平均年龄30岁。1996年出生的队员凌蓉是丹徒区人民医院派出的唯一队员,除夕夜这天刚刚度过24岁生日。把她送往医疗队集合地点的短短路途上,一向言简意赅的院领导一共“唠叨”了19次“保护好自己!”
26岁的殷慧慧是由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句容分院)派出的3名队员之一,原本一头飘逸长发的她,在离出发几乎只有一夜的准备时间里,特别安排了一项三下五除二、耗时约10分钟的剪发事务,然后一头短发扎进护士帽。
市一人医派出的4名精兵强将之一冯丽萍,是院胸心外科ICU护士长。采访中她告诉记者,读大学的20岁儿子平时几乎不跟自己“套近乎”,3号傍晚刚抵达武汉,才分手这么一会,却忽然收到儿子发来的一条微信“妈咪,我想你了”,冯丽萍嗔怪而幸福地回以“嗯,难得你想我”。
出发当天在南京禄口机场候机时,冯丽萍用一手“男性般刚毅”的笔迹写下这么几个字:武汉加油,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而最令冯丽萍感怀的是,飞往武汉途中,一位空姐代表全体乘务组对全体江苏医疗队队员致敬:“我们期盼不久能再次接你们回家!”
千里之外,家是他们深深的牵挂。但他们心中更有着坚定的信念:“疫情不退,我们不归。”
“我们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扶危渡厄,医者担当。作为医务人员,作为特殊的‘逆行者’,我愿为呵护公共利益义无反顾。”这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队员、主管护师季冬梅,在武汉抗疫一线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心声。和她一样,张艳红、王笠和王玉,也是在战“疫”最危险的地方,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在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我会奉献我的一切!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这是第二批驰援武汉、扬中人民医院的护士王玉写下的铮铮誓言。
这一句句火热的誓言,就是他们向疫情宣战勇敢的请战书。他们用最美的“逆行”背影书写了白衣战士神圣的使命与担当。(全媒体记者 王景曙)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