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健康的心态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

2020-01-30 11:4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都在为防控疫情、救治患者等采取一系列措施,1月23日,武汉市开始交通管制,为阻止疫情向外蔓延果断实施“封城”。近几天来,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充分意识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自觉按照各级要求进行自我防控。疫情的发展,封城措施的实施,也引发民众个体的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无助等;还在一定范围导致了对特定人群的过度恐慌、社会群体的心理距离加大、亲人好友之间的心理隔阂等社会不良心态。这些负面心理情绪对于防控疫情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客观认识和疏导当前人们的不良情绪,认识和引导形成战胜疫情所需要的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

一、传播抗疫成果,消除过分恐惧

当前,各种有关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各种信息中不断变动的感染和死亡人数,病毒、隔离、“封城”等词语不断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人们对于本次疫情和传染的恐惧,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负性情绪。很多人还会有一种恐惧下的无助无力感。一部分人会在恐惧之下启用防御机制。一是无意识过度恐慌,过量关注各种信息,容易信谣传谣,草木皆兵,“吓”自己;二是反向形成莫名其妙的“无所畏惧”或“胆大包天”,并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添乱,给疫情防控带来干扰。

“恐惧”是人们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的强烈的害怕情绪。恐惧心理出现时,明明知道没必要那样恐惧,就是不能自我控制,严重时还伴有烦躁不安、焦虑、呼吸急促、头昏、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生理症状。如果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消失,情绪就会恢复正常。

当人们感知到无法控制和无法预计的危险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害怕的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恐惧,就必须消除恐惧源。这次疫情人们担心的是自己和亲人会不会被感染,担心感染之后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形。因此,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对疫情可控可防、感染后可治疗能治好的信息发布;国家权威机构和媒体要及时发布疫情可控、好转等方面的好消息和取得的成效成果;严厉打击各种谣言。对个体而言,要冷静下来细心梳理自己当前的环境和接触情况,逐步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严格按照防控措施来防控,这样心里面才会更加踏实,降低疫情恐惧感。认识到通过目前最严厉的管控措施,疫情正在被有效控制,这样我们的恐惧感就会降下来。当然,个人要在恐惧的时候,有人能够联系上,想说话或交流时有人在。因此在隔离期间,要与亲朋好友等进行沟通交流,保持一定的电话或视频沟通。

二、隔人不隔心,同是一家人

武汉依法实施交通管制后,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但是不能由此形成心理隔阂。因为武汉“封城”是临时性的突发重大社会事件,大家心理准备时间很短,心理上有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几天来,由于疫情数据的变化,对于自我隔离的武汉人来讲,逐步认知到“封城”和隔离防护的必要性,心理上有主动认同倾向。一部分人还觉得“封城”要是更早一点,疫情控制会更好。

“隔人不隔心,同是一家人。”我们注意到,这次武汉交通管制之后,武汉人和非武汉人因为“封城”而成为两类人群,这两类群体虽然都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疫情防控,但是因为武汉市目前可知的传染源,武汉人几乎都成为“病人”,一部分外地人和武汉人之间短时间产生了一种“病毒性心理隔阂”,大家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了一些武汉人的遭遇,令人非常遗憾。为了顾全大局,封城的武汉人作出了牺牲,应该被大家所理解、尊重和关爱。目前的“病毒性心理隔阂”不仅对于当前抗击疫情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武汉人与非武汉人都是严重的伤害。有了这种心理隔阂,人们就会呈现出相互防御防备的心态;这种心态或行为又会加剧两类人交往时害怕恐惧与不信任感,在防控疫情和社会治理中缺乏合作;这种心态如果持续而形成固定的偏见歧视态度,对于社会和谐、对于美好生活都是有害的。所幸这种心理隔阂表现出的歧视行为还只是少数地方少数人,绝大多数人对于疫情中心的武汉人是感谢和尊敬的,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支援,是武汉人与湖北人的坚强后盾。大家要从心理认知上明白,在这种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大家是守护生命的共同体,是一家人。

三、重视隔离期的心理担忧与缓解

目前,为了有效防控疫情,从武汉市离开到外地的人,与武汉人或感染者、疑似患者有接触的人,一律都要严格按照14天进行隔离观察,一部分人还需要接受医学观察。14天的隔离期就是病毒的潜伏期。14天潜伏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人们在潜伏期之内,每天量体温,监测自己的体温变化或相关症状,如果有疑似症状,会十分紧张,担心自己真的被感染,纠结自己的计划有变,期盼时间快点过去。人类对于行为结果或事件“不确定性”会产生本能的焦虑,即便是对于有着不确定性的美好结果,人们也会在等待期有焦虑反应;对于可能面临的消极后果、危及生命健康的不确定事件,当事人肯定会产生焦虑担忧。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如何维护好隔离期的心理状态?第一是对隔离期不抱怨不反感,从内心认同隔离的正确性与必要性,接纳自己现在的情形;第二是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隔离观察期的事情,如测体温、勤洗手、通风、适度锻炼等;第三是每天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完成一项任务,这样“胡思乱想”的时间就会减少。第四是与家人好友等保持电话或视频交流,获得更多信息,分享隔离期自己的身心状况。

对于漂泊在外无法回家的人们,要做好心理安抚。一是要保持与家人的联系,及时知道家人的状况,也能够把自己的情况让家人知晓。二是从认知方面,对不能回家的原因进行外部归因:是因为疫情防控、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三是从情绪上,体会这些人无奈、埋怨等心理,多倾听,让他们诉说。四是从生活方面,给这些人提供好生活保障,WiFi保障,电视或电脑等,物质生活的关心是基础性的温暖。

四、包容感知到的“歧视”,共同预防“病毒”

这次疫情期间,如果武汉人、湖北人听到歧视性话语或者遇到歧视性行为,建议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包容他人的过分敏感,理解他人对于感染病毒的过度担忧与过度防护,不和这些人说理比强,不和他们计较。如果心里感到不舒服,可以向朋友述说。遇到歧视,既要用法律维护自己,也要在“非常时期”注意先保护好自己。

当然,我们的媒体也要准确宣传预防疫情的措施,让受众知晓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如擅自封路、攻击、粗暴对待等。要引导人们理性区分“病毒”与“病人”,“病毒”与武汉人。防控“病毒”,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武汉人民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和无私帮助,对于全国人民充满感激之情。

五、春节家人团聚,理性就是亲情

重大疫情面前,按照要求严格做好防控就是爱家人,就是最大的亲情。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家期盼过一个和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喜气洋洋、热闹欢腾的节日。今年春节,遇到严重的疫情,这时候亲情的最好表达就是保护好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自己带头并要求家人亲友严格做好防护。

有人从湖北回来探望亲人,但是因为隔离不能够团聚;有的是一家人因为在病毒潜伏期或隔离期,担心自己是否携带了病毒、担心是否会感染家人亲友;有的担心按照要求隔离会让家人感到“六亲不认”,在要面子与可能的病毒传染之间纠结;有的因为疫情的严重性感知,而相互怀疑;有的因为预防观念和行为的不一致,相互之间产生争吵和矛盾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相互理解,让理性占据上风,让防控疫情的外部要求成为共识,家人亲友之间不计较、不抱怨、不猜疑,尽量避免负性情绪的互动叠加与强化影响。如果有人是“疑似感染者”或确诊病人,其余亲友务必按照要求做好防控,对感染亲友给予社会心理支持。另外,大家要有共同的期盼,就是随着隔离期结束,我们可以在完全安全放心的时刻,尽情享受家人幸福的团聚。

六、健康的心态增强个人免疫力和群体战斗力

人的身心是一个整合系统,人的健康状况受到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个体层面,身体感染了病毒,当然需要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良好的心态,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促进药物发挥好作用。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人长期处于焦虑、猜疑、急躁、愤怒、抑郁、后悔等心理状态,会减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果心理压力是短期的,会抑制免疫力;如果是强大的心理压力和长期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伤害。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如感激、满足、愉悦、幸福等能够促使体内的内啡肽与生长激素等上升,从而能够增强人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目前,严峻疫情无疑会让广大人群产生一些焦虑、害怕、自责等负性情绪,隔离等措施也会让人际交流方式受到影响,预防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别需要大家尽快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把负性情绪降下来,让平和、理性、乐观、感激等积极心态升上来,促进自身免疫力增强,更好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因此,健康心态是预防新型肺炎的“心理口罩”,在戴口罩、勤洗手的时候,也要戴好“心理口罩”。

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积极的社会心态有助于齐心协力战胜疫情。人们对于战胜疫情的信心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防控重大疫情中,信心和药物同样重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鼓励、肯定、帮助的心理氛围,整个社会传递出的温暖、友爱和信任,众志成城、同心同德的心理气势,无疑是战胜疫情的重要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缪小兵

3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都在为防控疫情、救治患者等采取一系列措施,1月23日,武汉市开始交通管制,为阻止疫情向外蔓延果断实施“封城”。近几天来,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充分意识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自觉按照各级要求进行自我防控。疫情的发展,封城措施的实施,也引发民众个体的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无助等;还在一定范围导致了对特定人群的过度恐慌、社会群体的心理距离加大、亲人好友之间的心理隔阂等社会不良心态。这些负面心理情绪对于防控疫情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客观认识和疏导当前人们的不良情绪,认识和引导形成战胜疫情所需要的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

一、传播抗疫成果,消除过分恐惧

当前,各种有关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各种信息中不断变动的感染和死亡人数,病毒、隔离、“封城”等词语不断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人们对于本次疫情和传染的恐惧,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负性情绪。很多人还会有一种恐惧下的无助无力感。一部分人会在恐惧之下启用防御机制。一是无意识过度恐慌,过量关注各种信息,容易信谣传谣,草木皆兵,“吓”自己;二是反向形成莫名其妙的“无所畏惧”或“胆大包天”,并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添乱,给疫情防控带来干扰。

“恐惧”是人们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的强烈的害怕情绪。恐惧心理出现时,明明知道没必要那样恐惧,就是不能自我控制,严重时还伴有烦躁不安、焦虑、呼吸急促、头昏、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生理症状。如果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消失,情绪就会恢复正常。

当人们感知到无法控制和无法预计的危险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害怕的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恐惧,就必须消除恐惧源。这次疫情人们担心的是自己和亲人会不会被感染,担心感染之后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形。因此,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要加大对疫情可控可防、感染后可治疗能治好的信息发布;国家权威机构和媒体要及时发布疫情可控、好转等方面的好消息和取得的成效成果;严厉打击各种谣言。对个体而言,要冷静下来细心梳理自己当前的环境和接触情况,逐步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严格按照防控措施来防控,这样心里面才会更加踏实,降低疫情恐惧感。认识到通过目前最严厉的管控措施,疫情正在被有效控制,这样我们的恐惧感就会降下来。当然,个人要在恐惧的时候,有人能够联系上,想说话或交流时有人在。因此在隔离期间,要与亲朋好友等进行沟通交流,保持一定的电话或视频沟通。

二、隔人不隔心,同是一家人

武汉依法实施交通管制后,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但是不能由此形成心理隔阂。因为武汉“封城”是临时性的突发重大社会事件,大家心理准备时间很短,心理上有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几天来,由于疫情数据的变化,对于自我隔离的武汉人来讲,逐步认知到“封城”和隔离防护的必要性,心理上有主动认同倾向。一部分人还觉得“封城”要是更早一点,疫情控制会更好。

“隔人不隔心,同是一家人。”我们注意到,这次武汉交通管制之后,武汉人和非武汉人因为“封城”而成为两类人群,这两类群体虽然都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疫情防控,但是因为武汉市目前可知的传染源,武汉人几乎都成为“病人”,一部分外地人和武汉人之间短时间产生了一种“病毒性心理隔阂”,大家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了一些武汉人的遭遇,令人非常遗憾。为了顾全大局,封城的武汉人作出了牺牲,应该被大家所理解、尊重和关爱。目前的“病毒性心理隔阂”不仅对于当前抗击疫情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武汉人与非武汉人都是严重的伤害。有了这种心理隔阂,人们就会呈现出相互防御防备的心态;这种心态或行为又会加剧两类人交往时害怕恐惧与不信任感,在防控疫情和社会治理中缺乏合作;这种心态如果持续而形成固定的偏见歧视态度,对于社会和谐、对于美好生活都是有害的。所幸这种心理隔阂表现出的歧视行为还只是少数地方少数人,绝大多数人对于疫情中心的武汉人是感谢和尊敬的,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支援,是武汉人与湖北人的坚强后盾。大家要从心理认知上明白,在这种重大传染性疾病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大家是守护生命的共同体,是一家人。

三、重视隔离期的心理担忧与缓解

目前,为了有效防控疫情,从武汉市离开到外地的人,与武汉人或感染者、疑似患者有接触的人,一律都要严格按照14天进行隔离观察,一部分人还需要接受医学观察。14天的隔离期就是病毒的潜伏期。14天潜伏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人们在潜伏期之内,每天量体温,监测自己的体温变化或相关症状,如果有疑似症状,会十分紧张,担心自己真的被感染,纠结自己的计划有变,期盼时间快点过去。人类对于行为结果或事件“不确定性”会产生本能的焦虑,即便是对于有着不确定性的美好结果,人们也会在等待期有焦虑反应;对于可能面临的消极后果、危及生命健康的不确定事件,当事人肯定会产生焦虑担忧。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如何维护好隔离期的心理状态?第一是对隔离期不抱怨不反感,从内心认同隔离的正确性与必要性,接纳自己现在的情形;第二是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隔离观察期的事情,如测体温、勤洗手、通风、适度锻炼等;第三是每天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完成一项任务,这样“胡思乱想”的时间就会减少。第四是与家人好友等保持电话或视频交流,获得更多信息,分享隔离期自己的身心状况。

对于漂泊在外无法回家的人们,要做好心理安抚。一是要保持与家人的联系,及时知道家人的状况,也能够把自己的情况让家人知晓。二是从认知方面,对不能回家的原因进行外部归因:是因为疫情防控、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三是从情绪上,体会这些人无奈、埋怨等心理,多倾听,让他们诉说。四是从生活方面,给这些人提供好生活保障,WiFi保障,电视或电脑等,物质生活的关心是基础性的温暖。

四、包容感知到的“歧视”,共同预防“病毒”

这次疫情期间,如果武汉人、湖北人听到歧视性话语或者遇到歧视性行为,建议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包容他人的过分敏感,理解他人对于感染病毒的过度担忧与过度防护,不和这些人说理比强,不和他们计较。如果心里感到不舒服,可以向朋友述说。遇到歧视,既要用法律维护自己,也要在“非常时期”注意先保护好自己。

当然,我们的媒体也要准确宣传预防疫情的措施,让受众知晓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如擅自封路、攻击、粗暴对待等。要引导人们理性区分“病毒”与“病人”,“病毒”与武汉人。防控“病毒”,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武汉人民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和无私帮助,对于全国人民充满感激之情。

五、春节家人团聚,理性就是亲情

重大疫情面前,按照要求严格做好防控就是爱家人,就是最大的亲情。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家期盼过一个和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喜气洋洋、热闹欢腾的节日。今年春节,遇到严重的疫情,这时候亲情的最好表达就是保护好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自己带头并要求家人亲友严格做好防护。

有人从湖北回来探望亲人,但是因为隔离不能够团聚;有的是一家人因为在病毒潜伏期或隔离期,担心自己是否携带了病毒、担心是否会感染家人亲友;有的担心按照要求隔离会让家人感到“六亲不认”,在要面子与可能的病毒传染之间纠结;有的因为疫情的严重性感知,而相互怀疑;有的因为预防观念和行为的不一致,相互之间产生争吵和矛盾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相互理解,让理性占据上风,让防控疫情的外部要求成为共识,家人亲友之间不计较、不抱怨、不猜疑,尽量避免负性情绪的互动叠加与强化影响。如果有人是“疑似感染者”或确诊病人,其余亲友务必按照要求做好防控,对感染亲友给予社会心理支持。另外,大家要有共同的期盼,就是随着隔离期结束,我们可以在完全安全放心的时刻,尽情享受家人幸福的团聚。

六、健康的心态增强个人免疫力和群体战斗力

人的身心是一个整合系统,人的健康状况受到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个体层面,身体感染了病毒,当然需要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良好的心态,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促进药物发挥好作用。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人长期处于焦虑、猜疑、急躁、愤怒、抑郁、后悔等心理状态,会减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果心理压力是短期的,会抑制免疫力;如果是强大的心理压力和长期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伤害。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如感激、满足、愉悦、幸福等能够促使体内的内啡肽与生长激素等上升,从而能够增强人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目前,严峻疫情无疑会让广大人群产生一些焦虑、害怕、自责等负性情绪,隔离等措施也会让人际交流方式受到影响,预防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别需要大家尽快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把负性情绪降下来,让平和、理性、乐观、感激等积极心态升上来,促进自身免疫力增强,更好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因此,健康心态是预防新型肺炎的“心理口罩”,在戴口罩、勤洗手的时候,也要戴好“心理口罩”。

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积极的社会心态有助于齐心协力战胜疫情。人们对于战胜疫情的信心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防控重大疫情中,信心和药物同样重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鼓励、肯定、帮助的心理氛围,整个社会传递出的温暖、友爱和信任,众志成城、同心同德的心理气势,无疑是战胜疫情的重要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